(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地球环境负荷也随之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自然生态用地转化成为人类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自然生态受到了巨大的破坏。由于道路和各种建筑工程网络的形成引起了自然生态网络被不断分割、破碎,导致很多地区重要景观呈现出破碎化和生境孤岛化特征,这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构成重大威胁。
风景名胜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是风景名胜区的重要资源,是维持景区内生态平衡重要组分,直接关系到风景区景观质量和服务质量,因此在风景区规划和设计中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予以重视[1]。本研究通过大姚县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生物多样性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国际生态恢复学会在2000年就开始提倡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是人们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是生命及其过程多样性[2-3],生物多样性是景观保护和生态恢复核心,以多样性为核心生态保护规划已经成为最具潜力领域,同时也是风景区规划内容必不可少部分。
为了保护大姚县昙华山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维持风景区生态平衡,保护景区自然资源,同时建设集生态观光、民族风情展示、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省级风景名胜区;发展大姚县及昙华山风景区社会经济;贯彻国务院及各部委和省、市有关保护与建设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各项指标、规定和规范编制本景区规划。
(一)原则的确立。大姚风景名胜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在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采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既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也注重当地特有植物景观风貌。同时通过制定相应法规,展开诸多可不教育来对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长期有效的落实提供保障。
(二)保护措施。对于大姚县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措施重点落实在植被保护、动物保护措施、景观视廊与天际线保护规划三个方面。
1.植被保护措施
(1)核心景区。核心景区内植被绿化要尊重历史风貌及宗教建筑景观特色,此外对分布于石羊孔庙或昙华寺遗址等古建筑周边的植物,尤其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树名木要重点保护,对于核心景区中的现有大面积生长良好的植被的景点,如:高山草甸、千亩杜鹃和万猴林等,应适当增补其他的植被,突出生物的多样性要素,使景点四季皆有景可观。
在核心景区中坡度较陡的地方不能增植高大的乔木,避免对景点产生遮挡。
(2)一般景区。以普遍绿化为主,为了保证林地的覆盖率和植被景观,同时注重整个规划去的整体效果,所以本案在规划中设立了一般景区,并以此作为是整个大姚风景名胜区绿化的主体和生态背景。一般景区应加强普遍绿化,改善各游览区的游赏环境:退耕护岸林,将坡度较陡的(坡度大于25%)原来是耕地的山地,禁止继续耕种务农,通过封山育林使植被自然恢复或人工引种栽培恢复。
调整好现有林木结构:如云南松、华山松、杉木、云南油衫、栎类、桉类等。对已遭砍伐的能反映景区植被特征的树木进行补种,以强化树林景观。加大野生花卉灌木,花草乔木的种类及种植面积,保证景区的植物多样性;并将成片的花卉灌木和花草乔木作为营造山野气氛,创造山花烂漫的景观基础。
2.动物保护措施
(1)改善野生动物资源的观测登记工作。
(2)风景名胜区内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狩猎。
(3)动物是区域环境的质量最好的评价者,对于景区内动物的保护,特别是对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将更多的动物引入景区的群落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当地都动物进行就地或者迁地的形式进行保护,对于数量稀少,繁衍难度大周期长的动物进行引种繁育工作,以此改善景区的生态群落结构。
(4)建立野生动物符号识别系统和生态保护区只是的宣传体系。
3.景观视廊与天际线保护措施。建筑景观的存在是对环境冲击较大的要素之一,在最开始的建筑选址就应该考虑到所将建设的建筑对环境带来的破坏程度,对建筑的高度对于整个景区风貌的影响降到最低,新建的建筑将与景区的整体建筑相统一。
(1)建筑选址。景区内的建筑在具体的规划指导下和国家的相关标准的指导下,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建设,建设所选选用的材料以木质为主,必要时采用混凝土和钢架结构,施工用地范围降到最小,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2)建筑体量及高度控制。根据景区自身环境及风貌特点,景区内建筑均不得超过三层,其中:游憩建筑以一层为宜,山庄、宾馆及娱乐建筑以一、二层为主,部分控制三层。景区内各类建筑体量宜小不宜大。
(3)建筑风格。景区内各类建筑形式和其他的人工设施构筑因该注重与周遍环境关系,各类建筑在统一中求变化。对于景区内特有的宗教建筑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昙华寺遗址及其周边的建(构)筑物风格与宗教活动场所的风格、环境相协调。山庄建筑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协调,可采用粉(白)墙青瓦,组群错落的布局形式,体现新型民居建筑的新风格。
我国行各业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人类的发展史早已向我们展示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对于生境恢复和生境保护所具有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可持续性。本案在理论上梳理了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设计原则,通过对于大姚县风景区的植被保护,动物保护,景观视廊与天际线保护规划等三个方面的规划,对于风景区规划设计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方法,为生物多样性规划在实践中的落实提供具体的措施经验。
【参考文献】
[1]王家骥.区域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7-44.
[2]GORDRON M.FORMAN RLandscape modification and changing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Disturbance and Ecosystems 1983
[3]Keystone Center.Final consensus report of the Keystone Policy Dialogue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on Federal Land[EB].http://ceres.ca.gov,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