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31)
我国社会现下正处于急剧的转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日益对外开放,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带来糟粕。尤其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文化价值体系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激烈的社会竞争与残酷现实侵蚀着传统道德的底线。
“从众”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深受社会文化转型的影响,特别是社会文化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同程度的冲击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群体身心的健康成长。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种,大学新生又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种,特殊性可见一斑,大学新生刚刚步入或将要步入成年,独立性较差,依附性较强,缺乏自我思考以及判断能力,习惯性地依赖他人,身心各方面还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和利诱。大学新生如若受到从众心理的负面影响势必深受其害,并引发连锁反应,波及家庭、校园乃至社会。因此,研究大学新生的从众心理迫在眉睫。
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在面对学习、生活、交际等方面的不适应,会引起诸如孤独、缺乏安全感、自卑等一系列问题,从众心理较为突出。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在认知方面受从众心理影响的研究分析,发挥其正面促进作用,疏导其负面不利影响,引导大学新生身心健康成长,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性,推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
首先,解决大学新生现存问题,加快大学新生顺利适应新环境。其次,增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提高教学和管理效率。最后,促进和谐宿舍文化氛围、班级文化氛围和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在认知方面的研究,积极引导从众心理正面作用,提高大学新生集体意识,为其构建一个和谐的精神和情感支持体系。
通过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在认知方面的影响研究,能够帮助高等教育工作者更深入了解大学新生关于从众现象的心理状况和直观的行为表现,在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发挥好从众心理对大学新生的正面促进作用,避免负面影响。
第一是有助于大学新生顺利适应新环境,及时编制科学的大学学习计划,确立合格的大学学习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第二是有助于大学新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新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第三是有助于大学新生树立良好的团队观念和集体意识,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对大学新生从众心理的研究,促进大学新生群体内部良好风气的形成,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早涉及从众心理现象这一领域研究的属欧美等国。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纪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Muzafer Sherif)所作的“自动移动光效果(Automatic Light Effect)研究”(1936-1937)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Solomon Asch)所作的“线段实验”(1955-1956)[1]心理学家谢里夫曾经运用格式塔的方法发表了一篇关于游动现象的重要论文,并于1953年面世,预示着从众心理现象的研究正式开始。随后,第一本关于社会心理学的教科书是由阿希按照谢里夫的研究思路,通过研究从众心理的首因效应的问题着手,以精密的实验为实践依据所编著的,此教科书的问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格式塔理论,丰富了美国的从众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做过一个关于从众心理的实验,找来一群互相并不认识的人,但是告诉这些人:在这一群人里面有一个人和大家不相同,只是说不相同,也没有具体告诉他们到底是有怎么样的不同。实验幵始后,让大家从一群人里面推选一人来接受惩罚,大家的最终的协商是推选出和他们有些不同的那个人去接受惩罚,实验继续,又要求推选出一人去接受表扬,重新推选后实验得出结论,之前被暗示有所不同的人,是最不受大家欢迎的,没有人愿意与众不同,可见,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希望能够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不想被大家认为异类,固定的观念认为大家讨厌异类。因此,人们为了寻求安全感,便会产生从众行为。
国外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主要将视角集中在大学生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方面,大量学者研究整个社会对大学生从众造成的影响,提出群体压力对大学生从众心理的重要性,而在大学新生这个方面研究的很少,可能是由于国外大学与我国大学在体制上存在着一些区别,也与学生自身的成熟度、独立性等有关。
(一)消扱影响
一是导致大学新生个人主又思想的滋生。大学新生本身意志力不坚定,在群体消极行为的影响下必然会导致行为主体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和蔓延。比如说作弊从众等消极現象,在表现上,快速融入群体。二是抑制个性的发展,阻碍创新意识的形成。盲目的从众心理和行为,会使大学新生的思维形成依赖性,判断能力差,遇事总想参考别人的意见。这种屈服环境下非主动的迎合和接受,会使大学新生缺乏勇气和进取心,对其未来发展极其不利。
(二)积极效应
一是从众心理有较强的教化性,有助于健康思想形成并养成习惯。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健康的思想和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容易受多数人认可,使个体对这种行为重复至习惯,大学校园中的,群体内部成员具有多方面相似性,朝夕相处间会有形无形的被他人学习和效仿。二是积极从众心理有助于大学新生树立起集体主又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为该人群共同体大多数成员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是人群共同体共有的心理特征。集体主义就是要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从众心理利弊兼具,对其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客观了解群体与个体间的相互影响,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群体里不良风气的扩散,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大学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如果不对其从众心理行为善加引导,后果可想而知,危害亦是无穷,小至个人、家庭、学校,大至一代人、社会乃至民族,可见大学新生认知方面受从众心理影响研究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Elliot Aronson,Timothy D.Wilson,Robin M.Akert.社会心理学(第五版·中文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美迈尔斯.侯玉波译.社会心理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2)
[3]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l998.
[4][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35]
[5][美]David amyers[M].候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社会心理学(第八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