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与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共性探析

2018-04-02 08:58:5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琉璃瓦瓦当宫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一、瓦的演化

追溯瓦的起源,最初,原始人源于本能保护,通过在山洞、大树上搭建茅草屋等建筑用来避雨或者躲避天灾。后来,随着人们对工具的摸索,出现了用树枝、草等构筑的“帐篷”或棚屋。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中国早期的建筑开始出现雏形,表现为台基为底、柱身居中、屋顶为上。据考古发现,我国目前最早发掘出的瓦遗址位于陕西省,在该省的岐山地区,挖掘出大量西周早期的瓦构件,比如板瓦、筒瓦等。到了西周晚期,瓦的类型及数量开始大幅增加,部分建筑的屋顶已经实现全部铺设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瓦开始用于宏伟建筑,例如宫殿等。到了秦汉,随着制陶业独立出来,工艺上也逐渐改进,如瓦与瓦之间的相接被瓦榫头所取代。西汉时期,瓦的制造工艺更上一层楼,不仅造瓦工序大幅减少,而且瓦的质量也得到提升。在这一时期,瓦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达到了顶峰。在秦代,无论常人还是皇室贵族日常生活多以狩猎为主,因此,秦代瓦当大多以野兽、动物等形象雕刻图纹。进入汉代,瓦的应用领域更广,艺术性也更强。这一时期的瓦当除了新增了不同类型及寓意的图案之外,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类别,即文字瓦当。魏晋南北朝时期,琉璃开始从奢侈品、名器的使用范围拓展到建筑材料,大量用于宫殿建筑的整体装饰,琉璃瓦也已经开始在建筑屋顶上出现了。隋唐期间,诞生了中国最具欣赏价值之一的工艺——唐三彩。到了北宋时期,瓦当的图纹逐渐以莲花纹为主。北宋时期,《营造法式》中第一次详细的介绍了琉璃瓦的制造工艺。在明清两代,建筑师们为了凸显出宫殿的大气与尊贵,大量采用图纹为蟠龙纹的瓦当。

二、瓦的艺术特征

(一)材质分类:青瓦。主要是指没有上釉而且颜色为青灰色的瓦片,其使用范围最广,在古代建筑中随处可见。

琉璃瓦。主要是通过在陶瓦的表面上色,呈现出红、黄、绿等多种颜色,其一般使用于宫殿等高贵建筑之中。

石板瓦。其原材料为石片,将其铺设于屋顶之上,充当瓦使用,多用于普通百姓的石板房建筑上。

金属瓦。分别采用铜、铁及银三种金属制作而成,通过制作成片状,将其均匀地铺设于建筑之上,常见于寺庙等宗教性质明显的建筑中。

木瓦和竹瓦。材料简单,而且比较普遍,多用于普通百姓的民宅建设中。

明瓦。其主要以蚌等生物的壳为主,通过打磨抛光形成薄片,使其镶嵌在屋面或者窗户上,从而实现采光的功效,令屋内时刻保持明亮。

(二)铺设方式。鱼鳞瓦。所铺就的屋面大多平整有序,而且显得十分雅致。我国现存的以鱼鳞瓦铺设屋面的建筑较少,最为著名的当属河北承德的须弥福寿之庙。

仰瓦。是工人们在铺瓦的过程中,将呈“凹状”的瓦朝上铺设。

合瓦。与仰瓦刚好相反,将“凹状”的瓦朝下铺设。

仰合瓦。是仰瓦与合瓦的结合,是板瓦与筒瓦或者板瓦之间的交叉铺设,从而使得屋面为“咬合”状,在铺设屋面的过程中,将仰瓦依次朝上排布在椽子之上,然后再在每一排的仰瓦之间朝下铺设合瓦。

(三)纹饰分类。瓦当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都是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装饰艺术。图像瓦当的纹样取材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古代,瓦当的图案主要以动物、植物或山水等自然景象为主,动物纹饰主要有饕餮、老虎、鸟、鹿等,以及青龙等“四神”样式;植物纹饰主要有花瓣、大树、草等。图像瓦当的图案采用了浮雕的工艺技术,不仅具有艺术审美的特点,形象更是惟妙惟肖。而且,这些涉及到花鸟虫鱼等动植物图案的瓦当除了体现出一定的绘画风格外,往往还包含着众多的寓意,即其既可以充当屋脊等装饰物,又可以表达人们平安等某种祈愿。比如在瓦当上经常会出现“万寿无疆”“吉祥如意”等表现人们心中祈愿祝福的文字。

(四)屋脊装饰。筒瓦脊,通常在正脊的两端采用面瓦层叠,而中间部分则形式多样,会用瓦料组合成不同的花形,这被称作暗亮花筒脊。

瓦屋脊,匠人们在铺设屋面时,会出于安全、稳定瓦片、遮风挡雨等方面的考虑,会在屋脊处设置砖、瓦片等加以巩固,从而生成“瓦屋脊”。

(五)色彩。古代帝王为了表示身份的尊贵,宫殿的主要建筑主要采用“黄色琉璃瓦”,而其他宫殿则其他颜色混用。与身份等级一样,建筑瓦料颜色的使用也分等级,即皇帝等宫殿建筑以黄色屋瓦铺设;寺庙、将侯王府等以“黄绿色”、“绿灰色”或“绿色”屋瓦铺设;平常百姓家则以灰色青瓦铺设。青瓦是一种青灰色的普通瓦料,多是平常百姓家的建筑中使用。

在我国古代,建筑琉璃瓦的颜色使用是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比如黄色代表最高统治者,蓝色代表昊天,绿色代表普通百姓。因此,琉璃瓦的使用也因为等级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即黄色的琉璃瓦一般用于皇帝的皇宫或者大型寺庙等建筑上;绿色一般用于将相王侯等仅次于帝王等级的建筑之上。

三、瓦与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共性

(一)民族文化共性。瓦当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当属较强的民族性的艺术元素。从瓦当的图案上看,其所采用的图案都具有浓浓的文化特色,如饕餮纹、四神纹、龙纹等。尤其是饕餮纹、龙纹等,作为我国上古时期的神物及我国古代帝王的标志,具有极强的民族色彩。以民族地域来看,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因此受到其风土人情等各方面的影响,瓦当的图案也会存在差异。比如,在西藏,部分地区将“狼”奉为神明,因此其还会出现与狼元素相关的瓦当,而这则为西藏特有的瓦当图案。与此同时,伎乐天女、宝塔等浮雕的瓦当也有浓郁的藏密风格,且极富韵味。瓦当艺术是民族艺术传承与传播的载体,也是民族艺术成熟的标志。

(二)传统哲学观的文化共性。在瓦当的图案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理念。这种伦理观体现的是人之间的关系,比如等级关系及交往关系等,旨在让统治阶层能够更好地管理国家,维护人之间的交往秩序。比如,西汉未央宫、长乐宫等宫殿建筑均传承了周王朝等古时风范,气势磅礴、大气,而且奢华、富丽。这些高大雄伟的建筑给予了瓦当艺术发展的平台。面对这些地位崇高的建筑,匠人们必定会使用技艺精湛、造型独特、具有强烈的等级含义的瓦当,来表现出帝王的大气及尊贵,从而也使得这些汉代建筑透着浓浓的伦理观。瓦当是表达上层社会意识形态的载体,是上等阶层为了传播社会伦理、弘扬政治业绩的工具。

(三)自然生态观的文化共性。瓦当的很多方面都能体现出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四神”瓦当是瓦当艺术的最高成就,从中可以窥见自然生态观。我国古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可以从方位、季节两个方面来阐述。在方位方面,人们认为根据顺时针顺序排列,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四种神兽可分为镇守我国东、南、西、北的四角;从季节方面着手,人们认为青龙表示的为春季;朱雀代表的是夏季;白虎表示的是秋季;而玄武则代表的是冬季。这种排列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顺应自然”的观念。因此,从自然观的角度看,“四神”瓦当表达了人们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参考文献】

[1]林中君.檐角的回响——浅说中国古代瓦当之美[J].2016.03:114-116.

[2]朱田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瓦作[J].2011(31).

猜你喜欢
琉璃瓦瓦当宫殿
中国古代琉璃瓦的使用范围及社会等级功能
瓦当
幼儿100(2023年9期)2023-03-24 07:24:48
神秘宫殿
曲阜琉璃瓦:儒风雅韵下的流光溢彩
山东画报(2020年7期)2020-08-14 10:07:39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草原文物(2020年1期)2020-04-13 00:49:08
记忆宫殿
现代装饰(2019年11期)2019-12-20 07:05:34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阿掘的宫殿
碎琉璃
读者(2014年8期)2014-05-14 11:40:52
过普渡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