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00)
远洋船舶运输本身的持续时间较长,且任务较为艰巨,要想维护其安全性,就要对影响实际管理工作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和管控。主要问题包括船舶硬件设施和货物内部因素,还涉及到一些外界干扰因素。因此,远洋船舶运输除了要保证船舶的适航,还要履行不同国家的航运管理规定,也要对港口惯例、航海气候以及不同货物的管理要求等落实系统化管理措施,其中还涉及到货物本身的属性、货物的保管要求、货物的合理性包装等,千方百计保证船舶适货。
物质位移产生价值。在远洋船舶货运质量管理中,保证所运输货物品质完好,形状完整,数量足额,将有效提高运输货物的价值,真正践行效益管理机制,确保从根本上提高运输部门的信誉,从而促进运输需求增加[1]。需要注意的是,远洋船舶运输管理中,提升货运质量,避免货损或者是货差事故是强化货物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也是维护管理准备的基础,要求具体管理过程从准备、收货、装船、运输过程保管、交货等环节都要落实有效的处理原则,对运输安全予以全面质量监督,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海上运输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十分关键,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货运的整体质量,就要积极践行系统化监督管控措施,整合管理标准和管理流程,维护行政执行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运输过程中出现货物数量或者是质量的变化,确保承运人的信誉能满足实际要求和水平,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提升远洋船舶运输的基础性质量,确保其能在国际航运市场上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管理目标。在具体工作质量监督结构中,要对货物损差予以综合性管控,实现管理质量的升级,减少远洋船舶运输中货运事故的发生,为货主提供更加安全且完整的管理,为货主提供更加安全和优质的运输保障服务[2]。
除此之外,在远洋船舶运输过程中,海牙规则是指导提单条款有序运行的基本要求,且具体工作也要满足远洋船舶运输的流程需求和我国海商法,承运人要对货物运输项目予以监督和处理,承担责任的期间是从货物装上船时开始至货物卸离船时为止[3]。只有按照海牙规则从根本上提高货物的安全运输质量水平,才能整合管理标准和管理实效性,确保管控机制和管理体系得以维护,实现管理体系实际价值,有效处理具体问题,建构全程监督管控措施的同时,也为质量管理标准升级提供支撑。
为了确保船舶安全货运,根据即将装载货物的各项参数,认真计算,全面满足船舶最基本特性,如船舶的满载排水量、载货量、船舶稳性、船舶舱室布置、船舶纵向强度、局部强度等,按照远洋船舶运输的不同阶段处理具体问题,建构系统化运维整合项目,也为后续管理标准的完善提供保障[4]。
(一)装货前质量管理要点
在远洋船舶运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准备充分的同时,落实运输任务的实际要求。为了有效提高质量,也为了避免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货损,要在货物装载前对远洋船舶货舱进行清洗,并进行彻底检查,达到装货要求。编制合理的配载项目,一是达到充分利用船舶的装载能力;二是保证船体强度不受损伤;三是满足中途港卸货顺序要求;四量保证货物运输质量。也就是说,要对基础性船型、基本船龄、船舶状况、整体远洋船舶运输航线和运载货物种类、性质等项目进行集中分析和梳理,按照标准化要求践行系统化质量管理准则[5]。
在船舶接受装载货物的任务后,就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船长要和航运管理部门以及外运代理管控部门联系,对配载工作的细则进行集中讨论,并且对具体的时间、重量和容积等基础性参数展开系统化核查,保证船舶适航适货性[3]。另外,运输公司管理人员也要把有关装卸条款和具体要求,有关港口的港规、港口习惯要求以及具体的水文资料等向船长进行详细介绍和交代。除了船长,大副是落实货物装载的重要责任人。
(二)装货时的质量管理要点
在远洋船舶运输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使当班的值班驾驶员和看舱人员明确值班管控的职责和目的,确保清点工作和交接工作的完整性,也为后续船运、货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6]。
第一,船长在远洋船舶装货开展过程中,要及时得到装船货物相关属性和数量及出口手续齐备相关单据,并且督促相关部门对计划执行情况予以报告,掌握实际货物装船的进度,并掌握货物装船程中的天气预报,因地制宜做好货物保护工作。要结合具体情况落实及时性处理机制,并且按照实际要求修订相关计划。
第二,对于危险品运输项目,要坚决执行危险品装船有关规定,要按照海事部门核定的装仓部位进行装船;完善甲板货的绑扎任务,对加固水平进行集中性检查和完善。在装货工作结束后,也要对具体情况进行汇总处理,确保现场情况得以有效核查,并对具体情况展开系统化监督和管控,维护管理实效性,也为后续监督水平的升级奠定坚实基础[7]。
(三)航行中的质量管理要点
按照航次的具体任务和基础性设定航线开展相应的工作,要集中拟定运输项目落实过程中的管理计划,不仅要对气象信息进行分析,也要对具体航行时间予以规划,航线要尽量避开大风大浪恶劣海域和台风路径[8]。为了有效提高远洋船舶运输的整体质量,要对运输中可能造成货损的影响予以规避和处理,确保船舱内温度和湿度都能满足装船货物的实际需求。定时测量船上储水舱及污水井的存水情况,并做好储存记录,观察存水的变化情况,针对性采取措施。对冷藏货和冷藏箱,也要定时检查,保持及完善制冷设备实际效果。
(四)交货时质量管理要点
首先,确保交货的质量满足具体产品质量协议,从而确保产品和基本的条件满足与项目规范相一致的要求。具体可通过船舶水尺计算、目测、手触或以常用或专门的检测工具量测后,确定数量是否足够,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其次,每个订单的组成部分,都要保障交付样品和批量产品符合标准。最后,交货质量验收按双方协商的标准执行,能保持清洁提单最好,但若需在提单上批注,杜绝使用笼统、含糊、不清晰内容[9]。
(一)安全监督管理
要想有效落实安全货运的管理目标,就要在整合管控系统的基础上,确保管理体系更加健全[10]。远洋船舶运输部门要设立安全防损工作领导机制,在有效整合安全责任制的同时,对远洋船舶运输安全运输工作领导水平予以重视。并且,要对不同的职能处、室以及船舶之间的问题展开针对性处理,按照一般性管理准则积极践行统筹性监督管控措施。
第一,处理日常安全质量管理业务。在远洋船舶运输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项目十分关键,也是建构完整管理机制和管控措施的根本,只有有效维护管理体系内管理标准,才能升级管控效果和整体实效性。也就是说,要制定远洋船舶运输质量防损工作的措施和办法,项目要十分具体,保证安全防损工作的常态化管理水平更加贴合实际。并且,要建构远洋船舶运输安全防损责任机制,对常规化工作践行一票否决制度,完善船长和大副的技术档案,确保其能更好地胜任相关管理工作,在维护管理标准的同时,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效性,升级管理标准的实效性。
第二,要将货运安全管理作为关键项目,其中,危险品安全运输十分重要。另外,要对运输过程中的重大件、易腐件、易破损件以及易生虫件等予以统筹管理,整合管控标准的基础上,维护管理体系的完整性,避免港口工作人员的野蛮装卸,积极完善获取交接管理过程[11]。例如,在交接后,货物交接单要有单证的签发、大副对货物的批注以及签发提单等工作都要按照流程有效开展,确保工作结构的完整性。
第三,要积极总结远洋船舶运输中货运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通报同行业、同类船舶发生的质量事故案例,举一反三,对照检查,有效整改,并且确保相关整改工作都能按照标准化要求有效地落实在安全控制之中,保证货物损失率能受到严格且有效的控制。
(二)加强制度管理
在抓船舶安全货运质量过程中,要加强船舶货运质量制度管理,确保其成为工作中的重点,从而有效达到终极指标:保证没有货损货差事故,货物能得到最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同时,要按照海洋相关约束公约有效执行海洋运输管理操作,避免发生重大海损事故。无论出现何种事故,都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损失。其中,海损、货损、火灾等事故严重威胁了船舶安全,而且严重影响航运企业信誉,造成货物运输管理贸易的失效,给船公司造成无形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远洋船舶运输项目中,市场竞争力正是由运输安全和质量决定的,若是不能有效处理具体问题和规避危险,就会导致船舶本身的航海运输核心竞争力受到制约[12]。
要想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部门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集中解决,树立典型和表扬先进,整合管理先进实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手段开展系统化梳理,利用行政手段展开阶段性管理安全,建构完善的监控管理策略和管理目标,进一步推动防损工作必要方法的学习效率。借助组织结构升级管理实效性,也为组织学习、讨论和总结提供整体框架,维护交流经验的实际水平。若是船舶货运质量真正出现了货损货差的相关问题,则要对具体情况展开深度的调研分析,不仅仅要分析事故原因,确保管理实效性和管理标准化程度贴合实际,也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积极整合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同时,有目的地解决货运安全生产中的困难,升级管理实效性。
(三)安全教育管理
远洋船舶运输管理部门要适时开展船舶安全货运质量教育活动,结合实际运输生产中存在问题开展相关主题的教育工作,确保安全工作中一些刻不容缓的任务能得到全面的重视和处理,积极建构完整的监督管控机制。此外,要结合实际问题开展系统化的安全教育工作,安全工作警钟长鸣,保证远洋船舶运输过程中,干部船员和普通船员齐心协力,高度重视船舶安全货运质量。安全教育工作要秉持组织性、步骤新以及计划性水平,积极落实因地制宜的管理标准,从而对一些安全生产的文件和宣传材料进行统筹分析,从经验中获取相应的管理程序。除此之外,船公司管理人员要按照标准化监督检查流程对船舶货运质量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抓住事故苗头不放,深入现场办公,检查指导远洋船舶安全货运质量管理实施情况,协助相关船舶结合远洋货运体系中常见的问题,提升防控效率和防控工作的预控水平。
总而言之,在远洋船舶运输工作中,要对船舶货运质量管理进行统筹性分析和处理,落实系统化监督管控措施,与此同时,航行中的质量管理要对出航前的准备工作进行统筹性管理和控制,升级管理实效性的同时,为后续监督管控体系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从而营造更加健康高效的远洋船舶运输秩序。
【参考文献】
[1]沈红芳,华志波.舟山向内河船、“三无”船下“逐客令”——舟山市开展水路货运船舶安全专项整治[J].中国海事,2014(12):68-69.
[2]王瑞.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港口货运运营风险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黄凯.乌江多梯级枢纽区域船舶货运组织方式优化及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6.
[4]冯卫东,杨戟,冯影影等.基于灰色Markov模型的我国远洋船舶货运总量预测*[J].舰船电子工程,2014,33(11):124-127.
[5]王文新,吴敏.关于船舶货运软件工程标准化现状与发展的探究[J].电子测试,2014,19(05):111-112.
[6]黄竹.湖南省内河现役货运船舶比选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7]齐绍江,李笑鹿.对航海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船舶货运课程改革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2015(05):71-73.
[8]胡铖.内河航运船舶运输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6(12).
[9]彭飞.谈谈如何加强船舶企业本质安全工作[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241-241.
[10]汤玮,张耿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我国沿海集装箱船舶调度和安全救助中的应用[J].水运管理,2016,38(3):6-8.
[11]朱经君.船舶航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集美大学,2016.
[12]宋宁.分析航海实践中船舶安全与船长权利的结合方式[J].内江科技,2017(8):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