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困境的战略思考及建议

2018-04-02 08:58:5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9期
关键词:辽宁省人口经济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一、辽宁省经济振兴战略落实进展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东北振兴战略出台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逐渐加快。2003年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GDP增长率分别为10.2%、10.2%和11.5%,增长率均跃升为两位数,辽宁省经济增长速度位于东三省首位,且该状态一直持续到2011年。然而,从2012年起,以辽宁省为主的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开始迅速下滑,直至2014年转为负增长。因此,2014年东北经济被称为“断崖式下跌”、“塌方式下滑”。2015年辽宁省GDP增长速度为3%,全国排名倒数第一。2016年辽宁省经济形式仍未好转,GDP增速排名仍为全国倒数第一,为-2.2%。2017年上半年,省会城市经济增速排行榜中,辽宁省省会沈阳市成为全中国唯一一个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均为负值的省会,分别为-24.06%和-0.40%。

2003-2012年十年间,在东北振兴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方针政策下,辽宁省减轻了部分债务负担、更新了老化陈旧的技术设备、缓解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落实了一批财政支持的重大项目、增强了绿色食品在全国的影响力,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这十年可称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然而,辽宁省在快速发展中仍有诸多实质性问题未解决,快速增长的经济和政策的显著成效掩盖了老工业基地长期存在的更深层矛盾。近几年,这些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经济振兴战略落实受阻,经济发展逐步不前,辽宁省经济增长面临重重困境。

二、辽宁省经济增长面临的困境分析

2014年以来,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除了GDP增速下降之外,工业技术、投资金融和政府财政方面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并出现了“体制机制死板-经济下行-优秀人才流失-政府财政吃紧-社会保障不足-生育率下降-经济下行”的恶性循环。对于辽宁省面临的经济增长困境,本文提出了以下五种原因解释:

(一)新东北现象。2014年开始,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遇到了新的矛盾。传统产业结构和市场经济体制之间冲突愈发尖锐,能源技术、老工业和传统技术设备制造业外部需求不足,金融投资动力受到打击,东北地区经济速度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辽宁省“新东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辽宁省营商环境综合指标令人堪忧。开办民营企业、登记物流流程、中小企业融资便利程度和获取信贷方面的信息所需要花费的步骤和时间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有着巨大差距。其次,辽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民众计划经济思想根深蒂固,这使得本省经济过度依赖于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市场改革停滞不前。辽宁省的“新东北现象”表面上是因为外部需求动力不足和金融投资减少,实际上却是体制性与机制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导致的。

(二)人口问题突出。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辽宁省已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2016年一年内,辽宁省共减少人口9.6万人,人口外流问题成为辽宁省一个突出问题。而且辽宁省发展空间狭小,科技创新环境缺失,直接导致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占外流人口比例较大。其次,辽宁省生育率极低,人口增长率趋于停滞。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辽宁省生育率为1.0,人口总量为4135.3万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的3.35%。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辽宁省生育率降至0.75,人口总量为4251.7万人,占比降至3.19%。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辽宁省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0.21%,远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而且,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独生子女观念深入人心,即使放开二胎政策,居民生育愿望也并没有得到增长。最后,辽宁省还面对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城镇65岁老年人口规模超过0-14岁的青少年人口总数,45岁至64岁即将步入老年时期人口占东北地区总人口数的30%。

(三)结构失衡。2016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辽宁省7家入围企业,而浙江省一省便入围134家。如此巨大的差距主要是由结构失衡问题造成的。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失衡,即技术和产业组织老化,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停滞不前,创新型产业崛起困难,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产品结构失衡,主要表现在产品附加值过低,传统行业商品过剩,高科技创新型产品匮乏。另外,技术结构失衡问题也比较突出,大部分老工业企业缺乏创新精神,企业核心技术匮乏,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专利技术和技术研发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求结构失衡问题同样严重,规模扩张型经济导致金融投资、消费与进出口关系严重失调,投资回报率低。辽宁省前期经济高速的发展掩盖了深层次的结构问题,一旦经济增速放缓,原有的基本结构失衡问题便会暴露出来。

三、政策建议

近两年来,辽宁省针对自身突出问题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16年10月,辽宁省政府对《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三年滚动计划(2016—2018年)》作出了修改完善。2017年3月,政府发布了《辽宁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7年本)》。2017年5月,为推进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提出《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下面,本文将以辽宁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与浙江省比较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

(一)增加民营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2016年,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民营工业培育行动实施方案(2016—2018年)》等政策,民营经济活力有所增强。一方面,辽宁省应借此机会持续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宽广的经营环境,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辽宁应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民营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促进辽宁省开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新产业,推动新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推广计划。

(二)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要解决辽宁省经济的困境,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是关键一步。首先,结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培养金融租赁业、投资业和保险业的发展,最大程度解决制约创新型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关键问题,提高融资流动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一方面,切实落实二胎开放政策,对二胎家庭给予适当补贴,降低孩子抚养成本,争取提高社会出生率水平。另一方面,借鉴浙江经验,有针对性的培训各个行业急缺的专业技术人员。创建人才平台,使企业和人才之间更加有效地沟通,避免人才浪费。此外,政府和企业应在培养引进人才同时留住人才,提高待遇、增加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人才的权力和利益、提高企业内部文化气氛。例如设立技术创新奖励基金,双轨制或多阶梯职务提升机制等。

【参考文献】

[1]杨东亮,赵振全.东北经济失速的投资性根源[J].东北亚论坛,2015(5):95-107.

[2]李硕雅.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问题[J].经济论坛,2012,(1):89-91.

[3]蔡昉.人口转型、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J].经济研究,2010,(1):4-13.

猜你喜欢
辽宁省人口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