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秋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自2007年3月开始,历经十余载,我国村镇银行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支农支小、精准扶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 605家,较2017年末的1 601家略有增长,覆盖了全国67%的县市;从地区分布来看,中西部地区有1 050家,占到总数的65.4%。村镇银行总资产规模达1.4万亿元,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占91.8%。2018年,我国首批村镇银行“多县一行”试点已经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村镇银行将正式踏上转型征程,这将有助于村镇银行开拓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十余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定位,在完善和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生力军。但在发展过程中,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容忽视。
村镇银行在我国虽然已有十余年的发展,但由于其社会公信力不足,缺乏品牌价值,在吸收存款和业务拓展方面还有诸多困难。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村镇银行更偏爱于将营业网点设立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市,然而这些地区的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往往已经比较高了,不利于村镇银行存款业务的开展;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还比较低,惧怕资金受损,更倾向于将钱存到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导致村镇银行存款量受限。
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在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和偏远地区的网点比较少,相对比较分散。受发起行和政策等因素限制,村镇银行很难在周边设立更多的分支机构,很多村镇银行在当地只有一个网点,不具备规模优势。同时,由于业务系统网络单一,导致村镇银行的业务品种较少,服务面不够广,金融服务辐射力不足,使得其在营销和业务处理方面成本提高,相比传统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劣势明显。
我国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在风险防范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方面,村镇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在广大农村,农民的信用意识相对比较落后,且农产品容易受自然条件制约和影响,容易产生经营风险;另一方面,村镇银行的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在风险评估、预警等方面还不够健全,经常依靠经验和简单的方法技术来判断,这就很可能因为决策失误而导致风险产生。
首先,我国村镇银行起步较晚,受地区经济和政策影响,业务产品常常与信用社相近,但是由于公众认可度、历史沿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在吸储或放贷方面往往弱于信用社;其次,村镇银行在金融服务方面,发起行不同,使用的业务核算系统一般也不相同,很难满足客户在通存通兑、银行卡、结算等方面的需求;最后,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渗透到农村金融领域,网络金融、移动支付广泛应用,而一些偏远地区的村镇银行业务产品单一,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导致村镇银行竞争力较差。
实施“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改革,意味着村镇银行正式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在此之前,我国采取的是“一县一行”村镇银行模式。此次试点改革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在比较偏远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覆盖面,而这些地区的村镇银行相对来说发展速度较慢,竞争力比较弱。所以,村镇银行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身机构小、决策快和扎根本地的优势,突破传统银行业务的束缚,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推出创新型金融服务,打造既适合本地客户需求,又兼具科技特色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具有地域特色、个性化的客户需求,以差异化发展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区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竞争能力。
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对于村镇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村镇银行在积极拓展业务的同时,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激励机制,强化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控制,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全员参与的风险防控体系;另一方面,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实施本土化经营策略,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走规模化经营之路,积极探索集约化管理模式,降低经营风险。
作为一种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与大中型商业银行相比,村镇银行的经营机制相对比较灵活,信息沟通和反馈比较迅速,又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对本地区的客户基本情况比较了解,比较“接地气”,更容易对接客户需求。因此,村镇银行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首先,突破传统的营销观念,主动“走出去”,积极探索特色化的营销手段,走亲民化路线,贴近客户需求;其次,在深入了解目标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客户类型制定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延伸服务触角;最后,在充分考虑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需求差异等因素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开发符合本地实际的金融产品,做出特色,促进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培育自身文化特色,向“小而美”的精细化、个性化、专业化的方向转变,不断提升自身在本地区的社会公信力。
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外部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和规范。一方面,各地监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求,为村镇银行发展搭建平台,加大对村镇银行品牌的宣传力度,发挥监管服务,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实施优惠政策,促进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在评估村镇银行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差异化监管,推进金融创新,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
作为农村金融的生力军,村镇银行要在坚守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差异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路线,积极培育自身文化特色,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