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视域下网络对女性的影响研究

2018-04-02 23:43王善英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价值观

王善英

(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于女性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始终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为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比传统媒介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它也加剧了对女性的商品化消费,一定程度上又阻碍着女性的真正解放和发展。本文拟从网络与女性解放和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现状出发,进一步阐释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产生的双重影响,并为下一步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作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研究现状

由于网络首先在西方国家得到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又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推进而推进,所以网络与女性解放发展的关系问题率先在西方国家受到关注。20世纪8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优势,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认为互联网会为女性带来虚拟增权,催生了网络女性主义思潮。网络女性主义通过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网络文化传播平台,企图打破地域、种族、文化的藩篱,重新定位一种区别于传统价值观念的新女性主义形式,使网络成为女性反抗父权制压迫的工具。澳大利亚社会学教授朱迪·瓦克曼将网络女性主义富有洞察力的乌托邦理想与对技术性别政治化的分析融为一体,在批判和借鉴技术社会学和传统女性主义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女性主义”理论,强调技术与性别的相互重塑①。

西方网络女性主义主张借助网络空间从网络内部颠覆文化霸权和父权制统治,使女性获得全面解放。这种观点显然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幼稚思维,尽管网络会为女性解放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但把女性的解放脱离开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完全寄托于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然带有乌托邦性质。要理性看待网络在女性解放发展道路上的实际作用,兴奋和过分乐观都会受到现实的猛击。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发展的作用始终是双重的,正如唐娜·哈拉维指出的:“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获得高度满足的可能方式,还是众多复杂支配的发源地。”[1]网络作为一种科学技术的产物对于女性解放发展的作用也不例外。而西方女性主义过分强调网络技术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作用,实质上却反映了一个根本的问题:他们不希望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故而将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归结于父权制,又将女性解放的希望寄托于技术。这些都是舍本逐末的理论视角,只有从社会根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角度来推动女性解放和发展才符合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女性的真正解放和发展才会成为可能。

随着网络的广泛普及和迅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女性融入到网络世界。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都借助网络平台,表达、展现自己,与网络实现了互动融合,网络与女性解放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国内女性主义理论者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些研究者看到网络对女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的积极意义:网络为女性创业、女性的话语权自由等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如陈佳[2]、印大双[3]、宋素红[4]、蔚蓝[5]等认为网络拓展了女性的话语空间;魏董华[6]、李艺雯[7]、王珊[8]等认为互联网开创了女性创业的新时代。这些研究主要肯定网络对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一些研究者也意识到网络对女性的边缘化问题,认为网络没有改变男性话语统治的霸权地位,没有改变女性被边缘化和受歧视的境况。如顾冬梅认为:“互联网出现后,女性主义者希望在这样一个宽容的舆论平台上塑造一种真正平等的两性文化。然而事实证明互联网带给女性事业的挑战仍不容乐观”[9]。张名章认为,女性在网络空间中出现了“主体意识觉醒与男性欲望迎合的失衡”“女性失位消除与群内缺席的失衡”“话语空间扩大与隐形歧视形成的失衡”等问题[10]。胡泳认为:“尽管互联网被认为具有很强的民主性,但它并不会自动产生一个无视性别的环境。它为男性和女性都提供了新的机会,但它似乎不能够改变社会的性别陈见,也未能在两性之间、在一个基本的层面重新分配权力。”[11]以上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网络对女性解放和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他们虽然看到了网络对于女性话语权和创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网络对于女性的边缘化倾向,但关于网络对女性精神价值层面的作用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同时,没有从生产力和技术层面解读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意义,对于网络的负面效应也没有给予深刻的揭示。

早在1856年,马克思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中就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明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退为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毋庸争辩的事实”[12]。网络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科学与技术的统一,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扩大和拓展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也存在其反面性,形成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控制。对于当代女性的解放与发展,网络的作用也始终是双重的,一方面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对女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并为现代女性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它也以一种新型的方式和途径实现对女性的束缚与限制,加重了对于女性身体和性别属性的消费。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和客观评价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影响。

二、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网络为当代女性价值观的重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女性更广泛地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它对于女性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具有积极的意义,促进了女性的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首先,网络为当代女性突破传统固化价值观,重塑新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长期以来,女性生存在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之下,这种价值观念固化了女性特质、女性角色和女性地位。它认为女性天生是劣质、卑微、无能和衰弱的,女性是一种属于他者的财产,是一种工具,其价值在于衬托别人,为他者奉献,其存在意义不是自己的存在,而在于他人的存在。这种由来已久的价值观念紧紧束缚了女性的身心发展。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任何生理的、心理的、经济的命运都界定不了女人在社会内部具有的形象,是整个文明设计出这种介于男性和被去势者之间的、被称为女性的中介产物。”[13]虽然经过西方女权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今天的女性价值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男女平等、平权已经成为世界共识,但在很多地方,女性依然受着各种陈规陋习、封建残余等落后价值观念的束缚。因为价值观念受着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4](P525)。女性价值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网络的普及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将多元化的价值观传播开来,这其中包含着科学的女性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就是倡导女性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全世界数亿女性网民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接受着网络文化价值的冲击,这种力量和影响是任何传统媒介都不能达到的。网络空间中有关女性自由、独立、自尊、自爱等正面价值观的宣传对于促使女性独立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树立正确科学的女性生存理念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网络传播的迅速、快捷和广泛性使得女性价值观的传播具有超强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一大批女性网民,促使她们思考、选择和重塑一种新的价值观。而一种价值观念一旦确立,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正如韦伯所说:“直接支配人类行为的是物质上与精神上的利益,而不是理念。但是由‘理念’所创造出来的‘世界图像’,常如铁道上的转辙器,决定了轨道的方向”[15]。以国内网站为例,除了中国妇女网以及各地市妇联网站大力宣传女性价值观以及女性法制政策外,一些著名门户网站、名人博客、社区论坛、社群等的网络空间中正悄然传递着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女性价值观。如“网易女人频道”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主张女性独立自主,女性可以做更好的自己;“趁早”社群将女性价值观传递与品牌营销相结合;知蜜社群、幸知情感在线社群等将女性价值观与女性创业相结合。这些网络平台不但传递着正面的女性价值观,还将这种价值观与实践生活相连接,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现身说法、典型榜样等模式引导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网络开拓了女性表达自己以及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渠道,这有利于女性的心理健康,提升了女性的自我存在感。

目前已有较多科学证据证明,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基础,在月经周期、妊娠期、产后期、绝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都有较大情绪起伏[16]。相较于男性来说,女性更加情绪化,更倾向于倾诉和交流。网络的出现显然为女性情绪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许多大型门户网站或者女性网站会设置心理、情感、情绪专栏。如“新浪女性”的“情感”专题就设有“口述”“心理”“性情”“调查测试”等栏目,女性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沟通和交流,获得帮助和指导;再如“爱美女性网”的生活、情感专题就设有关于“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恋爱技巧”“情感测试”“星座情感”等栏目;其他如“39女性健康”网、瑞丽女性情感频道、OnlyLady情感论坛、情感太平洋时尚网等都有各种女性情感栏目。这些网络平台以及QQ、陌陌、微信等社交软件,它们不仅为女性提供了交流和抒发情感情绪的平台,还能够给女性遇到的情感困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有利于女性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为女性心灵自由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同时,网络博客、贴吧、留言板、朋友圈、QQ空间等各种空间的畅通性、开放性、包容性,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有限性、封闭性和严肃性,为各个层次的女性表达和发声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凭借这些平台,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女性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表达水平、表达风格、表达形式、表达内容来书写和描述自我,发表自己的观点,刷出自己的存在感。这种网络空间可以帮助女性摆脱被忽略的边缘化心理状态,增强自身的存在感和自我意识。

最后,网络为女性更广泛地参与到社会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这对于改善传统的性别劳动分工具有积极的作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事业中去”[17](P88)。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这个先决条件早已成为学界的共识,女性只有回到社会公共领域中,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因为,人的解放要在现实的社会生产过程中来实现,而不是单纯的思想解放。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的:“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14](P527)本质上,这种现实的手段其实就是人类生存能力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它与科学技术又有着紧密的联系。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因素,作为一种平台和现实的手段,不仅为女性创造了更多创业干事的机遇和平台,还为改变传统女性生活模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有利于打破男女两性之间的劳动分工界限。

在传统劳动分工中,女性往往因为体力不足而处于劣势。在农耕狩猎时代,女性无法去从事狩猎、战争等直接体现个体劳动价值的重要活动,从而被束缚在家庭活动中,从事孕育和其他家务劳动,这些劳动却被完全忽略了,并逐步被排除在了社会活动之外。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女性劳动力始终与童工具有同等的地位[18],她们不仅受到资本家更残酷的剥削,还是失业者的首选人群。但是大机器生产的运用却给了女性走向社会的机会,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由于大工业使妇女、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家庭范围以外,在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也就为家庭和两性关系的更高级的形式创造了新的经济基础”[19]。

当下,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女性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也将为家庭和男女关系向更高形式的发展打开新的局面。“互联网+”的生产、生活模式大大提高了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极大地解放了女性的身体,缩小了女性与男性在体力上的差距,增强了女性独立生存的能力。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消费、互联网+营销等网络生活模式缩小了体力劳动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距。借助网络和电子设备,女性也可以足不出户轻松处理生产、销售、经营、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工作,这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性的身体,使女性有能力涉足某些传统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领域,弱化了女性由于先天生理属性而在某些行业中长期处于劣势的现象,促进了男女在劳动分工领域的平等。比如网约挂号医疗、通过远程访问接受教育、通过电子邮件处理工作事务、网络购物等网络生活模式,大大减少了女性的体力劳动付出。总之,网络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打破了家庭与社会的界限,使更多女性加入到社会事务中来。同时,网络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女性的体力,增强了女性独立生存的能力,从而也减轻了其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并进而弱化了两性之间的劳动分工,也使得男性获得了更大程度的自由。这正印证了恩格斯引述傅立叶的那句话:“在任何社会,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20]从这个意义上看,女性的解放就是男性的解放,就是整个人类的解放,网络为此提供了比传统媒介更有利的条件。

三、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负面影响

尽管网络对于女性的解放和发展具有诸多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加之网络法治尚不健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网络空间内容的多元化。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一些负面作用也随之体现出来。这些负面作用中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网络上传播的一些错误女性价值观会对女性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严重影响部分女性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的价值观;二是受消费主义、资本、市场利益化的影响,网络加剧了对女性性别属性的消费和异化,加剧了女性商品化的处境。

首先,极端女权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一些封建遗留思想在网络上的传播,极大地影响着部分女性,尤其是青少年女性的价值观。这些思潮或思想向受众传递一些极端的、愚昧的、歪曲的、封建的错误女性价值观。它们误解男女平等的基本内涵,要么倡导女人天生不能与男人平等,要么把男女两性极端对立起来,呼吁所谓的绝对平等;它们认为女性的生命就是虚无,人生就是无常,得过且过;它们信奉女性的解放和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就是性的解放和自由;它们认为女性的存在价值就是追求金钱和享乐;它们认为女性的价值在于外在的美丽,女性的主要职责还是家庭职责,女性的成功在于家庭和婚姻的成功,与事业无关。诸如此类的价值观念借助网络这一现代传媒工具,延续了传统对于女性价值观的偏见思维,并歪曲了新时代男女平等的基本价值观念,使得那些曾经被妇女解放运动和社会革命批判和反对的东西,如今又通过网络以新的传播方式而沉渣泛起。

这些价值观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对女性独立人格与尊严的践踏,对女性能力与价值的贬低、歧视与否定,是对女性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错误定位。他们企图将女性重新束缚在家庭中,成为男性的附庸和财产,否定女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抹杀女性的真正价值,违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观念共识,违背新时代女性价值观,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背马克思主义妇女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往往最终都把女性的价值归因于女性的外在形象美,而完全忽略女性的内在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网络上大量美容、减肥、整形等关于女性外在美的虚夸性内容,灌输给女性的观念就是女性的外在美丽是其幸福的根本所在,女性的根本存在价值就是追求和获得这种外在的美,而真正体现女性存在价值的东西却被完全掩盖了。这些大肆宣传固化了女性美的观念,并把这种美与婚姻的成败、人生的成败联系在一起。传统媒介在进行这些广告宣传时范围和影响是有限的,但网络的介入成为这种宣传的最有力推手。于是在这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下,一批女性专注于整形美容,追求外表的美丽,利用这种美来换取对等的婚姻生活,沉浸于不劳而获的物质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失去了发挥社会价值的作用和地位。董金平曾经分析指出现代女性美容手术的两重性:“一方面,她们似乎是主动地作为主体选择了美容手术,另一方面,她们又是在一个更大的‘父权制’之下的被动行为者,她们实质上被掏空了内在性。”[21]而网络充当了这些错误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这种手段的影响力远大于传统媒介的影响力。

其次,网络加剧了对女性的性别属性消费,强化了女性的商品化属性。网络本来为女性展示自身才能、催生新职业、开拓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快捷的通道,可以弥补现实社会中岗位资源有限的不足,为女性提供了更多展示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却由于利益的驱使,不得不迎合部分大众的消费心理,致使女性在自觉和不自觉中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由于网络平台的盈利在于观众的点击量和认可度,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散布和传播充斥着大量歧视、侮辱女性的文字、图片、视频、游戏等内容,利用女性的身体作为吸引眼球和增加点击量的利器。比如近两年火爆的网络直播平台,由于其经济利益来自于观众的“打赏”变现,于是在网络平台运营商、网络信息发布者等诸多利益主体的运作中,为了拼点击量,赚取“金主”的“打赏”,实现名利双收,许多女主播不得不迫于形势和压力,求新求异,从事艳俗表演,甚至不惜出卖肉体,导致了大量色情低俗内容的产生。种种现象表明,网络在为女性提供平台和机会的同时,也在利益的驱动下,消费着女性自身,把女性当作玩物、附庸、商品,而女性自己也在利益的驱动下,完全置身其中而不自知,甚至以此为傲,颠覆了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女性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网络实质上充当了女性商品化的帮凶,本质上是把女性推向了完全商品化和客体化的境地,违背了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真正内涵。

四、对策建议

由上文可见,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影响始终是双面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亦有消极的一面。但总体而言,网络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体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生存方式的重要手段,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网络对于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也远大于其消极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对女性解放和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抑制其负面影响,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加强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及新时代女性价值观的研究、宣传和塑造。女性价值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女性群体整体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即对于女性生存价值的科学定位,其核心是正视女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女性当作社会主体而不是客体。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1884年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就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劳动越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从而社会的财富越受限制,社会制度就越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17](P15-16)女性一直都肩负着从事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双重重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主体而不是客体。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却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的挖掘和宣传,正如高雯指出的:“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学者们较多地借鉴或直接挪用西方女性主义的理论,用于对女性价值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思想,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的基本理论。”[22]我们当下要借助网络便捷的传媒性特征,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的整理、挖掘与宣传,为新时代女性树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

第二个层次是女性个体层面的价值观。这个层次的价值观既要吸收西方女权主义中的独立自主意识,也要摒弃其脱离开社会基本制度而谈论绝对自由和解放的不切实际的幻想,深刻认识到女性价值观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的差异,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女性价值观。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独立自主精神,具体体现为自尊、自爱、自立、自强。

这两个女性价值观层次其实涵盖了女性与社会、女性与男性、女性与人性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女性价值与男性价值、女性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平衡性问题。当下,在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西方女权主义女性价值观、传统男尊女卑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和碰撞中,要建立一种既符合人性又符合女性和社会性的女性价值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网络女性价值观的乱象恰恰反映了女性价值观重塑过程中选择的困惑与冲突。今天,网络为这种新的女性价值观的建立开辟了空间,要充分运用网络的强大传播功能,以制度为基础,在各大门户网站开辟女性价值观专栏,传播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价值观为指导的新时代女性价值观,还女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让女性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历史价值,并树立独立主体意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球妇女发展峰会上的倡议中指出的:要“推动妇女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积极保障妇女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为核心,打破有碍妇女发展的落后观念和陈规旧俗”。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男女平等的根本理念,女性才能正视自身的地位和价值,正视自身存在的意义,才能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专项技术攻关。加强对网络论坛、社群、博客、社交平台、直播平台等网络空间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依法整治存有性别侮辱、歧视的网站或个人,打造性别平等、和谐发展的网络空间。目前网络空间中大量存在以女性身体的图片、视频、游戏等为噱头增加点击量的现象,应该是网络空间普遍又难解决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女性身体或与女性身体密切关联的色情内容打造网络平台,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增加点击量,为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存在歧视甚至侮辱女性的现象。这不仅会误导一些女性建立扭曲的价值观,进而利用身体去从事色情交易活动,而且对于广大青少年人群也是一种毒害。对此,有人认为要加强监管和依靠传播者的道德自律,我们认为一般的补救式监管和道德自律[23]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网络空间,必须花大力气加以整治。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网络立法,依法实施网络管理。网络运作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要从源头上控制好网络内容的传播,根据实际需求,创新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法。要建构完备的网络传播责任制,落实到位。明确网络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明确网络平台运营商和网络内容传播者承担的法律责任,制定具体的网络法律细则。

另外,要加强网络专项技术开发和利用,尤其是网络特定内容的过滤和拦截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24]是否掌握网络空间传播内容的主动权、领导权、话语权,关键在技术。不掌握互联网各种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不把握互联网运作的基本规律,就很难在互联网应用和监管上占有优势。如果我们能够对特定网络传播内容进行有效的过滤和筛选,把那些带有性别侮辱和歧视的文字、图片、视频进行精准有效剔除,就能较好地控制网络传播内容,从而在网络管理中处于主动防御而不是被动修补境地。为此要集中精力搞好技术开发利用,以便在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等方面拥有自己的话语权、管理权。

最后,充分发挥我国各级妇联在网络背景下的领导和组织功能,运用“互联网+”的新思维、新模式拓展工作范围,为新时代女性的发展作出贡献。创新网络工作新思维、新模式,以网络技术为纽带,以妇联为联结点,以教育、家庭、就业、创业等为单元,联结政府、基层妇联、单位妇委会、妇女社群、企业等单位组织,形成网状服务结构,构建大数据平台。尽快完成引导女性树立科学价值观、促进妇女就业创业、指导女性身心健康等妇联传统功能的网络性转化和升级,并开拓新的女性发展领域,实现跨界融合,真正快捷便利地服务女性工作和生活。比如积极联络女性精英领袖人物组建女性专题网络社群、网络论坛,打造女性网络品牌团队,更好地发挥模范典型妇女的榜样和领袖作用;加强与各大企业和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女性网站的合作交流,为女大学生就业、下岗女工培训、妇女创业等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发挥网络调研功能,采用网络问卷或网络采访等形式对某些特定女性群体进行调研,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更好地完善妇女权益法案或精准帮扶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实依据。总之,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妇联的组织领导、联动、服务、引导功能,构建包括“政府、妇联、企业、社群、个体”等主体在内的网络大数据平台,及时发布教育、劳务、婚介等信息,为促进网络背景下女性全面自由发展作贡献。

注释:

① 详见Judy Wajcman的Techno-Feminism,Polity Press,2004年版。

参考文献:

[ 1 ] 何成洲.当代美国女性主义经典理论选读[M].南京:南京人民出版社,2014:232.

[ 2 ] 陈佳.博客网:拓展女性的话语空间[N].中国妇女报,2004-04-27.

[ 3 ] 印大双.论后现代女权主义网络空间话语形态[J].探索,2008,(6):139-143.

[ 4 ] 宋素红.新媒介环境中的女性话语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0):70-74.

[ 5 ] 蔚蓝.网络媒介时代女性书写热潮与社会价值认知[J].深圳大学学报,2017,(1):153-160.

[ 6 ] 魏董华.互联网开启中国女性创业“她时代”[N].国际商报,2015-06-25.

[ 7 ] 李艺雯.女性创业者大会:开启“她时代”[J].国际人才交流,2015,(7):53-55.

[ 8 ] 王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域下的互联网创业“她时代”[J].山西青年,2016,(16):1-2.

[ 9 ] 顾冬梅.网络传播:性别仍未平等[N].中华新闻报,2017-11-14.

[10] 张名章.女性与网络,不可忽视的三大“失衡”[J].中国青年研究,2009,(3):27-29.

[11] 胡泳.互联网并不是性别中立的——谈网络公共空间中的性别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4):54-62+120.

[1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3] [法]波伏娃. 第二性(2)[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545.

[1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 [德]韦伯.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M].康乐,简惠美,译.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17.

[16] 见宣宾,等.育龄女性在月经周期三个时相中的情绪stroop效应[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5):397-395.

[17]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8]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38.

[1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3.

[20]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6.

[21] 董金平. 后女性主义社会理论下的女性美容手术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3.

[22] 高雯. 当代中国女性价值观研究及其新开展[J].学术论坛,2012,(5):102-106.

[23] 裴桐.探析国内网络直播平台伦理价值失范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6,(8):342-343.

[24] 习近平. 总体布局 统筹各方 创新发展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

猜你喜欢
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笔绘幸福园里的价值观
笔绘幸福园里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需要建立统一的健康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和人之间最深的鸿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