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杰 林振锋 李金庆(厦门大学图书馆,福建厦门 361005)
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05年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后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中所起的作用日渐凸显,但从活动的规模、影响、成效和持久性等方面来观察评估,则彼此差异较大。
如何组织、整合、优化图书馆各项资源与服务,并联合馆外力量,顺应读者需求,围绕阅读推广精心设计、组织和实施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并使阅读推广活动行之有效,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参照什么原则或标准?通过厦门大学图书馆开展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具体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六个方面可作为借鉴和参考。
推广阅读活动,要争取利用现有的有利条件,如人才资源、空间设施、技术设备、藏书、环境,借鉴已有的活动基础,如类似活动的经验、人脉关系、推广模式等。这样开展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厦大图书馆借鉴2016年“经典话剧·剧本朗读会”的经验,2017年4月成功举办了一场“用声音传递思想之重,用耳朵聆听文字之美”的朗读市集活动。朗读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杂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共计70余人参与了现场朗读,其中不乏有来校参观的游客,一同用声音分享他们喜欢的诗篇。
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在考虑培育读者信息素养和推荐优秀作品的同时,应准确掌握读者需求,从活动方式到内容、过程的设计,都要考虑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据,力争对读者有较大的吸引力,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达到共赢。
用户调查分析是策划活动的前提。2017年4月,为了分析和引导读者的校园阅读,厦门大学图书馆开展了“厦门大学读者阅读习惯问卷调查”,来自40个学院的600余名读者参与此次调查。
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二届阅读推广委员会于2016年新增一个分支——文创产品开发委员会,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开发大量文创产品来影响读者,让他们爱上阅读。厦门大学图书馆开发有图书馆标识的文创产品,并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应用得如鱼得水。礼轻情意重,小礼物有大用场。几张有文化有创意的图书馆明信片,就能给学生一个小惊喜,活跃现场气氛,让有意义的阅读推广活动更有意思。微媒介和移动互联网流行年代,多数手机用户爱“拍”“晒”“秀”,获奖或者收到小礼品的年轻读者容易成为图书馆的粉丝和宣传图书馆活动的活广告。
厦大图书馆的创意文案常常吸引眼球。该馆的年度阅读账单,既记录严肃的纸质图书借阅量下降的现实,也有诸如个人打多少两厦大免费米饭这类有趣的细节。从2014年开始,该馆都会公布有趣的“淘宝体”阅读账单,一般传达几个信息:过去一年谁最爱泡馆,谁看的书最多,哪本书最抢手?……该馆在全国高校图书馆中最早做这类酷数据统计,希望这能使图书馆和读者更“亲”。
2016年2月23日,厦门大学图书馆“圕·时光”项目,在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71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国际图联(IFLA)第13届国际图书馆营销奖第二名。从2013年开始,厦门大学图书馆为毕业生们准备了一件礼物:收集整理同学们大学时代的阅读记录、进馆次数、最喜欢的座位等数据,用如诗的文字和精致的手绘画面,以“圕·时光”为主题,呈现给即将离校的读者一幅幅清新文艺的网页,唤醒毕业生的图书馆记忆。每位离校的毕业生登录“圕·时光”网站后,都可以看到自己的“圕故事”,还可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留言,与朋友分享这份美好的图书馆记忆。“圕·时光”旨在感谢同学们一直以来对图书馆的关注和喜爱,同时传达了阅读与思考的理念:人生中的每一段时光都有值得回忆的骄傲,离开,也是出发,愿阅读伴随他们前行,知识给予他们力量。该馆《圕·时光》已经成为图书馆吸引读者的一个经典案例。
阅读推广活动的主题应明确,内容与主题相关的项目,形式格调与主题相符的一系列活动,围绕同一主题系列规划和组织,经过一段时间树立品牌。厦大图书馆的所有活动类案例或者本身便包含一系列的活动,或者是系列活动中的组成部分,且均是持续了多年,已形成品牌。
厦门大学图书馆拥有“厦大文化讲堂”“i学堂”“圕·发现”“圕·时光”“中英语言交流趴”“TALK!”“光影坊”“朗读会”“书山艺境”等一系列讲座、沙龙活动品牌。各项活动主题明确,常态化运行,品牌化管理。例如:
厦门大学图书馆主办的“厦大文化讲堂”,利用每个周末在阅览区中举行。2016年共举办45场讲座,视频网上点击率每场平均超过120人次。
厦门大学图书馆与U-talk协会联合举办的英语交流沙龙“Talk!”,固定每周一晚在翔安校区举行。“Talk!”旨在通过英语学习、分享和口语交流,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一个可以大胆说英语的空间和机会,从而提升同学们“说英语”“用英语”的能力。活动主题多样、多元,形式活泼、开放,深受学生好评,吸引了其他校区的部分读者专程前往。
“书山艺境”是厦门大学图书馆艺术分馆开展学科服务、阅读沙龙及交流分享活动,展示馆藏艺术品及美展资料的重要平台。2016年共举行8期活动,内容涉艺术、阅读、心理等诸多主题。
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阅读推广,使活动形式多样,新颖活泼,能吸引到更多读者参与。借助网络和新技术推广阅读活动,既促进活动的推广,又提高阅读推广的效率和水平。
厦门大学图书馆功能较强且页面设计人性化的网站已经成为阅读推广的利器和平台。该馆借助和推广应用各种传播媒介和主流社交平台,活动宣传和用户沟通的渠道多元化,读者在常去的环境就可以随时随地@厦大图书馆。同时,他们积极地与各种宣传机构、媒体合作,主动通过图书馆的微博、微信等平台,发布优质内容。该馆2016年共计发布微信图文消息198篇,微博原创消息192条。微信粉丝数2756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微博总粉丝数27042。
新信息技术、新载体、新设备与设施的使用方法,也是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的客体之一。厦门大学图书馆着眼于加强读者体验,在原有的电子书阅读器、图型工作站、苹果电脑体验区、智能电视观影区、摄影棚等新设施设备基础上,2016年又增加了自助拍照及照片打印系统、身份证识别记录机等,以加强数字阅读推广,满足读者体验,提高读者的动手能力。
阅读推广活动的前期宣传、现场组织、影像摄制、报道撰写等需要大量的人员投入,图书馆应该努力寻求合适的合作者,将高校中丰富的社团资源、院系资源等纳入到阅读推广工作的后备力量中,保障阅读推广所需的充足的人力资源。[1]
图书馆与多个单位合作是比较有效地开展阅读推广的组织方式。厦门大学图书馆学习中心,由厦门大学图书馆和经济学院、外文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举办;由高等数学、经济学、英语等课程的成绩优秀者作为志愿者,负责现场答疑辅导,2016年累计活动80余次了。王波先生指出:“现在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呈现出多家联动的趋势,就是联合院系、学生会、团委、社团等校内各类组织共同举办。……因为如此一来,无论是喜欢服从哪种组织因素的同学,都会被拉动到活动中来”。[2]
要使阅读推广活动更上一层楼,需要不断回顾总结。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虽未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但也适时开展总结评优工作,促进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
为了鼓励广大师生更多、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及服务,倡导图书馆文明、和谐的阅读和学习行为,厦门大学图书馆在2017年世界读书日启用读者积分系统。读者的年度积分,可用于兑换图书馆各种纪念品以及各项服务优惠权限。在同届毕业生中,历史总积分进入前百分之一者,将获得“荣誉读者”称号;进入千分之一者,将获得“终身荣誉读者”称号。“荣誉读者”和“终身荣誉读者”离校后,将获得相应的图书馆资源和使用服务权限。
2017年4月,一年一度的厦门大学图书馆优秀学生助理和优秀志愿者表彰名单张榜公布,来自21个学院的80余名同学获得了该馆颁发的荣誉证书和纪念品,优秀志愿者来自11个不同的阅读与推广团队。
虽然说厦大图书馆近年来的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通过反思,笔者觉得尚有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通过评估,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纠正偏差,对今后的相关活动形成指导。因此,建立并完善有效的评价机制非常重要。厦门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也开展了一些评估和选优活动,但未形成完善系统的评价机制,今后应形成制度化的评估机制,并突出定量评价的比重。效果评估主要从读者层面考虑,需要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评估如:活动后的来馆人数,借阅量的增减情况,借阅书籍种类的变化,电子文献使用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科研情况,这些数据可以通过图书馆系统的统计来获得。定性评价是一种模糊的判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读者对活动的意见。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图书馆以问卷的方式了解读者对活动的定性评价较多,定量的评价较少。[3]
在某些人看来,阅读推广的文献载体主要是印刷型文献的阅读,但是要更全面地推广阅读活动,应重视并扩大数字资源的阅读推广。特别是纸本文献、数字资源和多媒体资源的配合互补,不但可扩大阅读的范围和数量,而且可扩充内容和提升质量。
厦门大学图书馆“光影坊”开展影像、影视艺术展映与交流等相关活动。2016年开放140余场次,服务读者近5000人次。此类活动和数字资源宣传、培训都是阅读推广的重要内容,今后可开展更多的数字资源阅读推广活动,如多媒体作品宣传,影评书评交流和比赛,数字资源利用经验介绍与交流等。
阅读推广活动如能与图书馆日常业务结合起来,就为活动的持续开展且经济高效创造条件。图书馆日常业务工作有不少与阅读推广相关,在设计阅读推广活动时,可根据具体的阅读推广项目,优先考虑组织相关人员在开展日常业务的同时,附带从事工作内容相近的阅读推广工作。例如,由多媒体阅览室参与组织影评的宣传、交流工作,采编典藏人员承担新书的推荐介绍,技术人员承担文献借阅排行等文献利用率统计工作,图书馆学生读书会帮助开展读者需求调研及创意评选等工作。
创意新颖的活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吸引广泛的注意力。要想激发读者参与的兴趣,首先就要在推广形式的策划上下功夫,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同时,要利用全媒体多方位宣传,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
此外,还要在阅读推广的内容上有所创新,例如阅读的文献类型及载体的扩展,阅读主体的细分,阅读方式的拓展等有所突破。
综上所述,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增长点、创新点,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必须明确推广策略,在读者需求引导下,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各馆的有利条件,不断创新。并建立评估机制,反思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构建阅读推广工作机制,在业务重组、岗位设置方面,将其纳入常规工作体系,科学规范地开展工作,通过馆校合作、馆社合作、馆际合作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阅读推广的效率和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不断转型与创新。[4]
〔1〕 吴锦辉.2014年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0):79-85
〔2〕 吴高,韦楠华.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3):47-51
〔3〕 刘彩娥.国内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几个误区[J].图书馆,2014(3):111-113
〔4〕 雷菊霞,乔婧,袁玉敏.新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5):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