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勤教育”的办学主张与实践

2018-04-02 21:00陈坤其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文化

陈坤其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福建 宁德 352100)

从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柘荣一中任教到2017年调往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笔者在柘荣一中这片教育热土上耕耘了28年,一路潜心教育实践,探寻教育规律,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特别是担任校长5年多的教育管理实践,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办学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方面的领导。”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形成科学的办学思想,并以此指导学校的教育实践,是一个校长成功治校的关键。在此,笔者从办学理念的形成、内涵与践行三个方面,谈谈对教育的感悟。

一、“志勤教育”的形成——文化与教育的汇合

一个办学理念的形成,绝不是一个校长凭空想象的结果,也不可能是学校领导班子几天时间闭门造车就能创造出来的,一定有其历史根源与现实背景。当下强调“志”与“勤”的教育,似乎并无多少新意。事实上,中学生理想信念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好逸恶劳的思想也有所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理想教育缺失,勤奋教育异化,存在认识不清,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的情况。而筑就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当代中学生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也需要很好地继承和发扬勤劳的民族精神。“志勤教育”的构想,是在直面当前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柘荣地方文化与柘荣一中办学历史,分析教育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的,是边实践边思考边感悟的结果,是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志勤教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又适应现代教育形势要求,符合时代发展需要。

(一)县域文化的影响

柘荣县地处闽东北内陆山区,原称柘洋,县境内峰峦起伏,山多田少,生产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不高,经济相对落后。柘荣县总面积5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是福建省人口最少的县。1956年柘荣县制撤销,原县境并入福安县,1961年恢复县建制,仍属福安专区,1970年柘荣县建制再次裁撤,1975年再次恢复县建制,属宁德地区。

柘荣虽然资源禀赋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区位劣势明显,但柘荣人民深知“勤劳才能致富,拼搏才有出路”的道理。历经两次拆县复县的磨难后,柘荣人民更加理解“虎瘦雄心在,人穷志气存”的深刻含义。一代又一代柘荣人正是凭着“地瘠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自强不息精神,闯出了柘荣发展之路。如今,柘荣已成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每一张“名片”的诞生都饱含着柘荣全县人民的汗水,每一个“品牌”的打造都凝聚着柘荣全县人民的智慧。对柘荣发展进步的不懈追求铸就了柘荣人民的志勤精神。

(二)学校经验的传承

柘荣一中创办于1944年,原名柘洋特种区初级中学,1945年更名为柘荣县县立初级中学,1953年更名为柘荣中学,1975年正式定名为柘荣县第一中学,1978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中学,2001年完全剥离初中成为独立高级中学。学校规划面积119880平方米,现占地8658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柘荣一中在风风雨雨中艰难跋涉70多年,逐渐走向成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名不见经传到成为在闽东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历程。

从祠堂古庙到大坪山下,从“柘洋特种区初级中学”到“柘荣一中”,柘荣一中屡迁校址,几改校名。70年自强不息、薪火相传,柘荣一中创造并传承着“实干、苦干、巧干”的成功经验,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立志而用勤是柘荣一中人优良传统中的重要元素,已融入柘荣一中人的血液,成为柘荣一中的文化基因。

(三)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志勤教育”旨在提升学生品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顺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迁,教育在发展,学校管理形态也随着变化:从经验型管理到制度型管理,再到文化型管理。在此过程中,学校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学校文化管理越来越得到推崇。2006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强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如何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涵。纵观全国名校,它们都非常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都有十分明晰的建立在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的办学理念。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学校办学特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标志,人们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评价不仅关注硬件设施、师资水平、教学质量,还关注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这体现了学校教育发展的规律。内涵建设的要求驱动着学校提炼办学思想,构建办学特色。

(四)教育规律的反映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必须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志勤教育”强调的正是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前提,激发斗志,科学规划,引导发展。它以培养“志”“勤”品性为基础,推动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应有的提升,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潜质、兴趣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

二、“志勤教育”的内涵——志向与勤奋的并进

所谓“志勤教育”是指引领受教育者树立远大志向,规划科学路径,通过勤奋拼搏,塑造完美人格,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崇高理想所进行的教育。这里的“志”指的是志向、志气,“勤”指的是勤奋、勤劳。“志勤教育”中的“志”是高而不空的“志”,“勤”是谋而后动的“勤”,“志”与“勤”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立“志”而不“勤”则“虚”,用“勤”而无“志”则“廉”。《尚书·周官》中“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之语揭示了立志而用勤是成功与成才的两个基本品性。“志勤教育”倡导的是“志”中有“勤”,“勤”中有“志”,志勤并进。

提炼办学理念的价值在于发挥其引领作用,并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学校以“为了明天”为指导思想,以“志”“勤”为核心,确立了“惟志惟勤”的校训,明确了“培名师、育新才、兴文化、创品牌”的办学目标,确定了“笃学、善学、乐学”的学风,“实干、苦干、巧干”的教风,“明礼、仁和、向上”的校风。“为了明天”意在柘荣一中永远放眼明天,面向未来,珍视学生成长,关注教师发展,着眼学校前景,胸怀柘荣大局,心系民族复兴。

“志勤教育”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志勤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劳动意识等要点上。这些要点中提到的“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等内容均属“志勤教育”的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在各种场合勉励青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2016年教师节前夕,他在视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说,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希望教师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师生寄予的这些希望是对“志勤教育”内涵最好的诠释。“志勤教育”追求的就是教师练就过硬本领,教育学生立志成才,勤奋拼搏,报效祖国,实现价值。

三、“志勤教育”的实践——现实与理想的融合

2008年,办学思想体系公布推行后,学校制定并实施了办学思想外显内化的工作方案,办学思想相关内容逐步让师生入脑入心,融入学习与工作中,成为师生员工的一种文化自觉。2013年,学校进一步总结提炼办学思想,提出“志勤教育”理念,并在践行中不断丰富内涵,完善体系。

(一)美化育人环境,建设志勤文化

确立志勤主线,建设环境文化。伫立在校大门前刻有校训“惟志惟勤”的碑石,就像一位学校创始人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上每天的“第一节课”。勉学公园一年四季花团锦簇、芳香四溢,一块块绿茵茵的草坪,一株株形象独具的古树,无不彰显着学校的文化底蕴。生物园、地理园、体育馆、田径场融入志勤文化元素,将教学与德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学校将主干道建成“志勤路”,沿路两边的名人塑像、杰出校友的成果与寄语,无时不在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墙面、走廊张贴《弟子规》等经典美文、大学简介,悬挂师生书画作品与格言等,学生耳濡目染,深受文化熏陶。

突出志勤主题,开展文化活动。学校每年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文化艺术节活动,为拓宽全面发展的空间。学生潜能得以挖掘,奋发向上的兴趣爱好获得培养,内在情感和生命力受到激发。学生会组建书画社、乐研社、街舞社、灯谜社、志愿者服务社、《太阳岛》文学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社团活动志勤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为学生多元发展创设了平台。每年组织高一新生谱写志勤班歌,开展志勤歌曲合唱比赛,学生展现了志勤风貌,班级加强了文化建设。学生的优良品质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培养,并体现在行为文化上。

围绕志勤主轴,培育精神文化。2006年学校成立的办学思想提炼课题组,在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确立了“惟志惟勤”的校训,进而围绕志勤主轴,确定办学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构建学校精神文化。办学思想体系定稿推行后,学校着力弘扬志勤精神,培育志勤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完善“志勤教育”体系。

(二)突出核心素养,构建志勤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落实核心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柘荣一中根据高中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校情生情,突出核心素养,构建志勤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为支撑的志勤教育模式,办适合学生的教育。学校从健康发展、文化科学、社会实践三个维度构建“三维空间”特色课程体系。健康发展类课程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为主要目标;文化科学类课程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思维品质为主要目标;社会实践类课程以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品质为主要目标。

课程实施以国家课程为主,结合县域特点与校情生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促进普高多样化发展和学生多元化发展,让每个学生树立自信,体验成功,健康成长。学校还开辟新径,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学生出国深造创设平台。校本课程的实施围绕志勤主线,突出志勤教育。一是编印使用志勤教材;二是组建打造志勤班级;三是设计开展志勤主题教育;四是适时开展志勤系列社团活动。

(三)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志勤团队

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推行“志勤教育”,首先要培养一支具有志勤精神的教师队伍,然后才可能对学生进行“志”与“勤”的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培养,进行系统规划,推出系列措施。

学校在教职工中开展以学习办学理念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办学理念的认同度,促进教职员工将办学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以备课组为基本教研单位,在优化备课组教研功能中加强教师志勤文化建设;以“双班”为基本管理平台,在发挥“双班”机制作用中加强教师团队文化建设。这里所说的“双班”是指学校将科任教师基本相同的两个行政班作为一个管理整体的班级组合。

学校制定队伍建设规划,开展名师系列评选活动,实施课题研究带动战略,开展业务专项比赛,搭建培训研修平台,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名师工程措施有力,志勤团队逐步成熟。学校涌现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省杰出人民教师、省名师、省学科带头人、省优秀青年教师,市管拔尖人才、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40多人次。学校被列为宁德市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名师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被评为省岗位练兵先进单位。

(四)服务学生发展,探索志勤德育

学校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服务学生发展理念,把志勤品格的培养融入到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探索志勤德育模式。学校倡导每位教师都是班级的管理者,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通过“双班”合作平台履行德育职责。学校通过各级班主任培训、德育课题研究等多项措施,打造一支有爱心、有情怀、有追求的班主任队伍,确保每位学生得到悉心关爱。学校精心组织跑操、球赛等体育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建成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排忧解难、保驾护航。学校完善学生培养与发展的相关制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每年定期开展主题教育、社团拓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多样化发展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青春的多姿多彩。

(五)优化学校管理,打造志勤品牌

学校在实施“志勤教育”的过程中,不断优化管理,提高治校水平。一是理顺机制提效能。主要体现在理顺决策机制明晰目标方向,理顺责任机制促进任务落实,理顺激励机制激发内在动力三个方面。二是挖掘潜力增效益。学校基础条件薄弱,除了靠自力更生激活内力,还必须想方设法借助外力。全校上下全力打造志勤品牌,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高度赞赏,给予大力支持。三是精细管理显效应。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推动“志勤教育”的实施和志勤品牌的打造。精细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志勤教育”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教学强调高效课堂,精心辅导;制度管理倡导落细落小,严格执行;质量监控要求密切跟踪,精准评价。四是总结反思求效度。学校在探索“志勤教育”的实践中注重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同时,反思教育的有效性,不断改进方式方法。

四、结语

功名风雨数十载,志勤并举结硕果。学校“志勤教育”品牌的形成、推进、完善是一个渐近的、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边丰富内涵边引领实践的过程。近年来,学校在“志勤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省五一劳动奖状单位、省文明学校、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创优评优先进集体,宁德市名学校等。更重要的是,在“志勤教育”不断完善的实践中,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成人成才,毕业后无论是在高校深造还是就业创业依然显示出明显的志勤印记。与此同时,学校培养了志勤团队,创造了志勤品牌,丰富了志勤文化,积淀了志勤底蕴,弘扬了志勤精神。志勤精神已然是柘荣一中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柘荣一中人志存高远,勤勉奋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当然,“志勤教育”并不完美,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志勤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发展的动机与投入问题,其优势在于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从被动发展走向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发展,再到自觉发展。“志勤教育”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但若对学生进行“志”“勤”教育的方法不当或尺度把握不好,可能出现无效教育甚至是不人道的教育。志勤课程的建构中对学生的美育教育重视不够,对在思维品质类课程中实施志勤教育还需进一步探讨。此外,“志勤教育”对传统精神强调较多,对创新意识强调不够。

今后,“志勤教育”应在进一步完善体系的基础上,着重加强课程建设,并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为支撑,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师生幸福感获得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