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斯 冯培洁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41)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间兴趣、志趣相投而自发成立的群体,因其群众基础广泛、行为自律、活动形式多样、影响力较强等特点,成为高校重要的文化组织。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高校正常教学活动的无限延伸,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成为大学生涯的“必修科目”,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是以班级或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参与社团活动的大学生在发挥兴趣和特长的基础上,能够深层次地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满足其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社团也是从大学校园走向社会的中间过渡地带,参加社团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为将来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此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展现自我、提高素质的综合性平台,在当前全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正发挥着活跃高校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经验和阅历、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出现了成员鱼目混杂流动频繁、娱乐型社团较多层次较低、社团活动不少但缺乏特色、管理混乱缺乏凝聚力、虎头蛇尾寿命较短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社团作用的真正发挥,甚至成了负面信息的聚散地,这些都阻碍了社团的进一步发展。高校学生社团进入了一个发展的瓶颈期、滞缓期。
针对当前存在的种种现状,我们应主动探寻社团发展滞缓的根本原因,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变革,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引导高校学生社团改变现状、走上健康持续发展之路。品牌管理是现代商业企业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产品识别、吸引消费者、宣扬产品和服务、提高关注度、提升企业形象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将品牌化管理引入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引导和鼓励高校学生社团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社团活动,通过培树品牌,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从而规范社团管理,提高社团的影响力,推动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是以大学生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而自发成立的志愿型、非正式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群体,仅仅依靠兴趣、爱好等这些表面化的因素为纽带很难长期维系,缺乏理念认同和明确的发展定位的社团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拍即合,一拍即散,说得来就合,说不来、谈崩了就散。因此表面松散的群体能够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在于其发展理念和发展定位的确立。
社团在招纳新成员时,经常用夸大的资料进行宣传,社团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在日常工作运行中,没有特色的活动缺乏吸引力,社团成员没有形成凝聚力,社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活动无法有序进行,从而使有的社团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形成了“有团无活动”的畸形状态,也就是学生们口中常说的“半年只开一次会,恐怕人都没认全”的可怕现象,导致学生对社团的期待破碎,对社团的热情逐渐消散,使社团成员大量流失。其根源又在于没有一个大家认同的理念和明确的发展定位。
随着高校学生社团数量的逐渐增多,规模和影响力也随之扩大,在发展迅速的外表下,也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文化娱乐型社团深得学生“恩宠”,而理论研究、志愿服务型社团则是举步维艰;学校在政策、经费、场地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同,导致一些倍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业务指导,经费、场地无保障,活动难以开展,社团成员积极性难调动等;跨校际、跨区域的社团更是数量极少,这就形成热门团与冷门团,社团间不能共存共热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冷门社团生存不下去的现象。
在层次方面,深受学生喜爱的文体娱乐型社团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学生的热衷全部基于兴趣和特长基础上的自我展示、自我表现,因此提高活动的层次和水平难度较大,大多数文体社团以及其开展的活动处于自娱自乐的层面,整体水平偏低,活动效果和影响较小。本来数量、规模较小的科技类、研究型社团因其专业性质,参与的范围比较窄,同时因专业教师指导不到位,其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发展的层次也受到严重的限制。
正是理念缺失和定位偏低,有相当一部分社团不能结合经济社会发和本学校发展的需要,对师生的需求关注度不够,只是凭借青年学生的一时激情;不能根据当时环境和社会热点的变化,只会模仿以前的活动方案,照猫画虎开展自己喜爱的活动,活动原创力不强,内容陈旧雷同了无新意;不能通过学习扩展知识和见识面儿,只局限于与生活、爱好相关的东西,涉及面狭窄,活动形式单一没有突破,社团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最终使得校内师生对社团的评价降低,社团最后也只能是虎头蛇尾,慢慢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处于半死状态,成为“僵尸社团”,等到来年招收新会员再活跃一阵,有的开展一次或两次活动也就销声匿迹了。这样的现状和现实使很多成员在参加几次社团活动后便再无热情,对社团发展完全失去信心,倘若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必会导致社团发展进入死胡同,不利于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破解高校学生社团自生自灭、难以持续的路径就是推动高校学生社团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其价值、文化和个性。它们构成了品牌的基础,揭示了品牌间差异的实质。包含品牌化营销、品牌化管理的品牌战略已成为商业企业在竞争中具有主动、掌握优势的重要手段。引入品牌化管理模式、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有效路径。
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在社团创立之初就需找准定位,要有品牌意识,要有目标,而这个目标的核心就是将社团建设成一个品牌。为此高校要引导学生在社团创立之初,订立社团章程,按照实事求是、健康持久、差异性的原则,找准社团定位,包括类型定位和层次定位,从而确立社团的发展目标。对文体娱乐型社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定较高的目标,对理论研究型、科技型社团初期定位可适当低一些,随着社团发展再逐步提高。
社团文化和理念是社团发展的灵魂,一个成熟的社团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具有自己的社团文化和理念。社团文化和理念,也是实现社团文化育人的基础,其中社团价值观是社团文化的核心,是社团的凝聚力之所在。引导和鼓励社团超越单纯的兴趣爱好层面,培育自身的文化理念。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围绕品牌战略,按照滚动发展、开拓创新的原则,做好社团发展规划。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一个朴素而重要的思想。所以建章立制,是社团管理的先决要求。社团正常有序的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有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是解决社团组织松散、活动杂乱陈旧的根本。一方面,高校要制定校级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引导学生社团的品牌化发展,使学校学生社团围绕品牌建设,养成“活动前有计划,活动中有落实,活动后有总结”的良好工作习惯。另一方面,各个社团同样需要制定保证其正常运转的规章制度,社团的规章制度要体现社团的理念,彰显社团的文化,同时,通过严格的制度保障,调动广大社团成员的的积极性,扩大品牌在社会上的应用和转化,使社团具有广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追求定位,办出层次。严密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使社团严格按章程的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依,规范了社团管理,更主要的是推动了社团持续健康科学发展,打造成具有持久性的品牌社团。
品牌社团需要一系列品牌活动作支撑。目前,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数量较多,但不少活动设计比较随意和盲目,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或者说只是为了好玩而开展活动,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的考虑,其结果是活动缺乏吸引力和号召力,长此下去,社团就不会有长足的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开展一系列具有社团特点的品牌活动,这些活动既能代表社团理念、社团特色、社团价值、社团文化,又能紧随时代发展趋势,既能激发师生兴趣点、满足师生的需求,又能活跃校园文化,激发学校的正能量,这样的社团和社团活动才会被广大师生了解和认可,进而才能构建起自己的品牌,社团发展也才会越走越好。
通过开展系列的“品牌”社团活动,有利于社团成员不断挖掘潜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社员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增强社团知名度、影响力,壮大社团规模都有十分显著的效果。
为激励学生社团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推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加强对社团的宏观管理和引导,引入激励机制,按照日常激励和活动项目激励相结合、团体激励和个人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学校激励和社团内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严格的社团、社团负责人以及社团成员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一学期或一学年对校内学生社团的活动开展进行考察评价。建立星级晋级制度,按照制度与机构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特色与创新、活动效果情况等将学生社团标星定级、动态管理,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社团在级别上优先升格,并在活动经费等方面予以倾斜;将学生参加社团情况以及在社团内的表现情况列入素质教育学分,纳入学校学分制体系。通过科学、系统、严谨的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及适度惩罚,引导学生社团健康、有序、长远发展,最大化地培养和挖掘社员潜能,营造有利于优秀社团脱颖而出的良性竞争氛围,推动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传播工作中发挥积极有力地作用。
社团品牌的建立是社团品牌化发展的重点,而社团品牌化的管理与引导则是重中之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品牌管理,需要高校各部门团结协作发挥合力。高校团委作为学生社团主管部门,统筹学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搭建学生社团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社团登记、年审制度;筹建指导教师资源库,定期召开会议组织交流研讨,相互借鉴;加大力度扶持科技型、理论研究型等冷门社团,规范文体娱乐型社团。同时学校党团组织、行政部门、各院系以及教辅部门,在引导学生社团的品牌化建设过程中,提供必要的财力、师资、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高校社团组织是课余生活的拓展,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大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大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高校学生社团品牌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比较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要加强引导,推动社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学生社团负责人不要急于求成,而是从社团规划、社团理念、社团活动、品牌等方面,通过开展的一个一个活动中逐渐积累,培树社团品牌。只要树立品牌意识,按照品牌推广模式进行运作,推动社团的良性发展,从而使社团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