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凡
(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226100)
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很多都会呈现出处理应用题时的恐惧心理,这既根源于应用题本身的题目复杂性,也是因为学生自身没能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将之与有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其在遇到应用题时讲解过于粗略,没能关注到学生解题思路的优化,让学生在对待问题时呈现出一知半解的窘境,再者,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教法的创新同样是一大弊端,因为教学手段的枯燥乏味,学生对于数学应用题的兴趣逐渐丧失,也是导致高中生数学应用题处理不够理想的因素之一.
高中时期数学学科会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点,每个方面均可以给后来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环节的学习便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进行应用题训练时需要注意到这一点.而通过观察近些年的情况,会发现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即没能将应用题置于统一的知识板块之内,因而显得过于零乱.我们认为,研究高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应当在系统的分析与构建之下,让应用题题型得到合理分类,使知识点与集合、数列、函数方程、解析几何以及排列组合等项内容关联起来,最终形成知识指向明确的综合应用题.首先比较常见的为解析几何线面关系证明问题、线面距离与夹角求解问题.这方面问题形式不很复杂,难度也略低,主要是将基本知识点理解清楚,同时融纳数形结合思想,便能够完成解题任务.其次是复合性更强的应用题,像产出极值类问题、路程最省类问题等,它们往往和函数极值或者不等式等有关,因为学生对于概念的不够熟悉,难以有效构建数学模型,所以会让问题处理过程变得困难.再者,还有一类实际应用题,涉及到了生活中的产量、增长率等,其数学原理则是数列、排列组合等内容,也是比较易于出现错误的.除此以外,若是应用题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本身,而同其它学科产生交叉时,像对山高的计算,对净空高度的测量等,则要求学生既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也要有足够的跨学科知识,对于综合素质的考验比较严格.
若想使学生处理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审题能力的提升是其关键.比如下面所列问题:一艘轮船在一定距离L区间内航行,其耗油量和速度平方呈正比例关系,如果轮船用每小时s海里的速度向前航行,它的耗油价值是m元,再假设轮船每向前航行1小时,在去除邮费之外所发生的其他费用是n元,试问此轮船的速度在多少的时候,航行本距离所用的总费最节省?在对此类应用题加以审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增强双向推理能力,亦即让应用题中所呈现出来的描述式语言朝数学思维进行转化,并使之以科学的态度纳入到相应的数学学科理论之内.
在针对高中阶段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处理时,教师应当注意使学生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得到培养.比如下面的问题:有一家企业上半年的某产品产量是50万个,每个产品定价20元,而其固定成本为12元.下半年,本企业一性投入80万元科技成本,并计划未来每半年多增加80万元科技成本,产量以半年计算,递增8万只,如果在产品销售价格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在第n次投入之后,所形成的利润是f(n)万元,那么f(n)的表达式是什么?若由现在算起第几次投入后的利润最高?在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以实现模型构建能力的优化.
教师应当把应用题带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中去,尽可能使社会生活实践情境带动问题素材,让学生对于问题产生亲切感,使之灵活应用数学思维.比如下面的问题:某企业生产无盖圆柱形容器,该容器的底面半径是r(m),与此同时制作底面所需要的材料费用是60元每平方米,制作容器壁所需要的材料费用是40元每平方米,材料厚度忽略不计.那么请将制作容器成本y(元)表示为r的函数;怎么样对容器尺寸进行设计,以达到成本最低的效果.本问题包含了立体几何的知识,但却有显著的生活化特点,非常有益于学生灵活应用能力的提升.
高中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因为各环节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因而在解答时若是某个环节发生了错误,则会对接下来的若干个答案均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基于学生的检验意识强化目标,注意解题后续引导工作.像下面的问题:因为机构改革的深化进行,很多企事业单位都要完成一定的减员和增效目标,某公司目前有2a名员工,且保证140<2a<420,同时a是偶数,在每年每人能够创造利润为b万元的情况下,若经营环境一直保持不变,则每裁撤员工1名,那么在职员工便会每年多创造利润0.01b万元,而企业需要给裁撤员工安排0.4b万元每年的生活费,出于获取最优化经济效益的考虑,需裁员多少人最合适(所需人员应当大于或等于当前人员数量的3/4).本问题在各个计算环节的准确检验,会使问题的处理直达最后的完善准确之境.
如上面所言,高中时期的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始终都属于难点所在,此类课堂教学的效果,既关系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进步,也是对教学质量的直接影响因素.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此过程中注意应用题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从多个渠道处理好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