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 杨倩桢
新修订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在 “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 “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陈村镇中心小学语文科组在系统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提出 “1+1”体验式阅读教学,把改革重点从 “一篇”转移到 “一类”,从 “课文”转移到 “课程”,围绕 “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做学习的主人。
“1+1”体验式阅读教学改变阅读教学状态,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的预设形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 “体验要点”与“体验资料”确立知识所得要点,进而使 “目标达成”变为 “目标探索”。根据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各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我们提炼出 “1+1”体验式主题阅读教学目标探索整理表 (表略)。
“1+1”体验式阅读教学整体结构由 “体验式阅读议题” “体验式阅读目标” “体验式阅读活动”“体验式阅读评价”构成,每一个板块指向一个教学的重要问题,构成其教学的子系统。
“1+1”体验式阅读教学由“体验式整体感知” “‘1+1’单元主题阅读” “整本书阅读” “体验式整体回顾”组成,以 “在自主中学习,在阅读中创新”为切入点,营造 “自主互助,和谐互融,成功体验,多元发展”的课堂生态。
1.体验式整体感知
我们结合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将 “体验式整体感知”分为“导趣→导读→导学→导行”四大板块。操作流程如下: (1)导趣——唤起体验,贯穿始终。(2)导学——细读导语,明确目标。(3)导读——整体感知,主题感悟。(4)导行——搜集资料,全面铺垫。
2.“1+1”单元主题阅读
以学生实际出发,围绕一篇(或一类)文本,在文本阅读量上扩展、延伸、再创造,促使文本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广阔天地,走向个性化阅读体验的深度。
(1) “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各年段要求。低年段:通过教材的课文体验延伸出一次说话或写话训练,或一篇文章、一个故事的阅读。中年段:在教材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上与单元主题匹配的一篇或两篇教材自读文章或课外自读文章的教学。高年段:在教材教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上与单元主题匹配的一类文章的教学。
(2) “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范式总体思路 (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1+1”单元主题阅读的 “四环五步”教学流程:第一步:前体验。通过多种导入方式,引出主线问题。第二步:探索。围绕议题独立阅读、体验、思考,通过生生、师生合作探究,交流对话,完成任务。第三步:感悟。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人、事、理等与自己联系起来,通过文字、图画、音乐等方式展示、评价。第四步:后迁移。将感悟到的思想、方法等运用到另一篇 (或一类)文章中,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3.整本书阅读
结合体验主题内容,推荐优秀书目让学生自主阅读,开展读书体验会。包括体验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人物、体验精彩情节三个方面。
4.体验式整体回顾
(1)探求学习规律。①参与“体验式主题汇谈”。结合学习体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谈。②归纳 “发现要点”。学生尝试自己归纳 “发现要点”,先个体概括,再小组筛选,最后全班讨论。
(2)学习成果交流。
小学语文 “1+1”体验式阅读教学正是要求对传统意义上的模式化或单一形式的教学文本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教学文本,形成阅读知识的多元性整合。
整合 “课本”。实现 “课内阅读”与 “体验式整体感知” “整本书阅读” “体验式整体回顾”之间的活化与沟通,实现人教版与校本教材的联动和互补。
整合 “纸本”,对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形式整合重组,使纸本阅读和屏幕阅读或网上阅读同时并举的多媒体阅读方式得以确立。
整合 “读本”。在原本只是在阅读整合知识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建构创造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