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亮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历史地理学旧称沿革地理,是我国一门古老的学科,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自20世纪30年代“禹贡学会”创立以来,经顾颉刚、谭其骧、史念海、侯仁之等先生的多方构建,历史地理学逐渐完成了由沿革地理向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的转变,诸如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社会地理、历史政区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医学地理、历史艺术地理等分支学科相继建立,学科体系逐渐完备。
进入21世纪以来,历史地理学产生了诸多变化,主要体现在研究理念的更新、研究手段的拓展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等方面。学术界一般认为,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有用于世的重要学问,为我国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研究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最近,笔者有幸获赠西安工业大学程森博士的新著——《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该书分为绪论、第一章至第七章、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主要探讨了华北内地高层政区交界地区的诸多历史地理问题,引证全面,内容丰富,结论客观。综览全书,笔者认为该书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作者的研究特色:
首先,该书的选题颇为独到。自古以来,多个高层政区交界地区因界限犬牙相错、五方杂处,是各种“问题”聚集的场所,在传统时代乃至当前都是较为特殊的区域。在王朝时代,多数动乱往往由交界地区发起,在看似中央一统的王朝疆域内部,实际上仍存在大量的“边缘”,这些边缘地区往往都是交界地区。交界地区的敏感、动荡和变动性深刻地影响着传统中国的历史。因此,交界地区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为史学界所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只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南方多省交界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地带,而对广大华北内地高层政区交界地区的研究涉及的相对较少。同时,以往研究者多将高层政区交界地区视为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区域”来对待,探讨这些区域的环境变迁、移民开发、盗贼倡乱等相关现象或问题,而对交界内部各方之间的互动、交流的关注相对较为缺乏。程森博士在其著作中认为,各高层政区是一个个独立的政治功能区域,因各自归属、自然与社会资源的不同,交界地区内部各方会产生一些联系,形成诸多互动行为,书中称之为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明清民国时期的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即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交界地区,自明代以来一直是一个典型的高层政区界限犬牙相错之地。在作者关注的时段内,这一交界地区“问题”不断,这些问题突出地反映了交界地区的各种互动行为。该书具体从政区形成与调整、盗贼倡乱、水利开发、灾害调适、交通设施管理和信仰文化扩散等几例个案分析了这一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
对于历史地理研究而言,研究区域确立的同时,还需要思考研究的内容。以往研究多将交界地区视为研究内容的“背景”,正如程森博士在其“绪论”部分指出:“交界地区变成了一个‘模糊’的地理‘框架’,成为研究者所探讨问题的分析工具或问题之后的背景。”交界地区是由两个或以上省级高层政区搭界或毗邻而成的,“高层政区交界地区的多个区域组合特点使得区域之间发生着内在的互动,这些互动是造成交界地区边缘性、活跃性,产生诸多问题的关键,需要加以研究”。本书认为,交界地区的互动包括空间互动和社会互动,这两种互动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地域互动”。程森博士通过详细梳理学术源流、严密推导概念,确立并抓住了交界地区研究的核心内容——“地域互动”,显然这在研究的选题和视角上是独到的。
其次,本书研究非常重视多学科的跨界与交融。作者在书中从交界地区政区设置与调整、动乱防护、水利开发、灾害调适、交通设施管理、信仰文化扩散等方面来考察明清民国时期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省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问题。由于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时段跨度较大,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个考验。任何学术研究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对本学科的认知与熟悉的基础之上。综观全书可以看出,程森博士在研究思路上是以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方法为研究基础的,正所谓“学有所本”。在熟练运用历史地理学研究理念的基础上,作者又借鉴了地理学、社会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尤其关注了地理学“尺度逻辑”和人类学“深厚描述”的概念和方法,对研究史料进行了深入解读,强调了对史料的文本分析和在特定的时空尺度中的解析,提高了研究的精密度和研究手段的丰富多样。
通过对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诸多典型问题的深入分析,作者最终验证并归纳出了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机制。书中指出,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包括空间互动和社会互动。空间互动导源于两种空间关系——水平关系与垂直关系,因此交界地区的空间互动也就包括水平互动与垂直互动。水平互动是指地方之间的互动,有着尺度变化,可以是不同行政归属的村落之间、县际之间、省与省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的互动等。垂直互动是指地方村落、州县与高于或独立于其上的作用力量(如国家机构、军事组织等)之间的互动。空间互动通过交界地区交通、水系以及各种流通关系(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作用得以完成,即“抽象”的空间互动要通过“具体”的社会互动来实现。空间互动与社会互动,二者互为表里,最终形成了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从而构建了交界地区的地域互动机制,为交界地区的学术研究新建了一个较好的视角和论题。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对“界”或“区域”的变动性进行了思考,认为“界”和“区域”并非一个变动不居和模糊的概念,在传统社会,“界”的固有性不能含糊,交界各方恪守着此疆彼界,从而造就了“界”与“区域”的封闭性。同时,交界之处又是个活跃地带,是“问题”多发的地方,是各方交流互动的地方,“界”不能限制。于是交界地区产生了动乱防护、水利开发、灾害调适、交通管理、文化扩散中的诸多互动行为,交界地区“界”之“封闭性”又因地域互动而解体。通览全书不难看出,作者的这一结论是在对文献资料的系统整理和多学科理论的严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得来的,而非泛泛之谈。
最后,阅读程森博士的这本专著会发现,该书引证资料极为翔实。其中,就文献类型而言,包括了正史、政书、地方志、水利志、水道书、笔记、文集、奏疏、类书、丛书、碑刻、档案、实录、调查报告等多种史料,以及国内著作、国外著作、论文等今人论著,共有数百种之多。历史地理学研究所需史料分布较为零散,需要研究者具有相对较广的历史文献学知识和对多种史料搜集整理的耐心。只有在各类史料中披沙拣金,方能构建坚实的研究基础。同时,作者在书中还编制了33幅图表,有些图表源自对历史地图的编绘,有些则依据历史资料由自己编制而成,整部著作图文并茂,可读性强,说明了作者用功之深。
诚然,学术研究永无止境,程森博士的这部专著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全书结论部分虽然对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界”和“区域”的变动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与前文实证研究的结合还需更加细密,结论分量稍显单薄。结论部分若能从历史地理学研究“有用于世”的角度出发,为当前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相应的学术认知,则更能体现全书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