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下县域内熟人社会互助关系变化

2018-04-02 13:50:51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熟人县域变化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近几年如何推动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就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当初由熟人社会内发生的共享关系却越来越少,熟人社会之间的互助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变化之下有什么深层的原因,这样的变化是否在城市内发生还是在乡镇内也一起。本文就共享经济下熟人社会互助关系变化这个社会现象进行初步的探究与思考。

一、共享经济的实质

《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给出了一个简洁而直观的定义: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闲置资源”指社会或家庭之中闲置或者使用不充分的资源。共享经济理念促成了私有物品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更大的分离,通过让渡私有物品的使用权,共享双方都获得了福利的增进。越来越多的个体开放了私有物品的使用权,种类繁多,共享经济所涉行业不断扩展的同时,共享经济的层次也在不断深化。

二、共享经济在熟人社会的变化

互联网发展之前,共享仅限于熟人之间,互联网发展后共享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以前村庄家家户户距离很近,形成宗族,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劳动力的缺乏,生产中与红白喜事等大事都是需要互相帮助与共享劳力或劳动工具。人们之间形成团结互助的关系,有了基础的共享行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上升,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在人情社会转变过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滋生了一些不良风俗习惯,比如大肆操办红白喜事,造成浪费现象等。而城市人际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差序格局依然存在

费孝通称中国社会结构关系特征为“差序格局”,即中国人际关系网是以血缘为核心向外辐射而成的“同心圆”状格局,是“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费孝通,乡土中国,1985:25)位于最中心位置的是家庭成员、近亲以及少数挚友,中国人在和远离中心的人进行交往时往往要以格局中心地带的人为中介。这种差序格局在当前的中国城市中仍然是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之一。

(二)异质隔离性

所谓“异质隔离”是指差异性较大的个体往往发生排斥进而导致彼此隔离的现象。这种隔离是经济地位因素、民族文化因素、户籍制度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城市社会分工比较发达,居民比较密集,人们之间的接触带有短暂性、表面性和匿名性,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是见面礼仪型,彼此并不深交。这就导致利益关系的间断性,人们之间一般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彼此的匿名也为人际交往卸下了后顾之忧。这种社会断裂性交往不会持久并且与经常心灵无关,因此人们会产生陌生感,感觉到其间的隔离,产生人世冷漠之悲。

(三)功利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日益渗透到城市居民的人际关系之中,其中信息交换是核心。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实现各自的事业理想,人们交往就染上了浓厚的功利性和商品化色彩。除了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得最新信息外,人们还往往通过私人关系得到甚至预知某些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形成“一次性关系”。这种短平快的简单关系有利于降低人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成本,但又不可避免地使人具有了较强的工具性,产生隔离之感。

(四)理性化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理性化即合理化。当前城市人交往的主线是理性,他们在进行交往前一般都要经过缜密的思考,力求达到价值合理和目的合理,尤其要经过成本和收益的效价过程:如果成本大于收益,则取消或者回避交往;如果收益大于成本,人际交往才会发生。除了交往主体的主观考量之外,现代城市的异质性和流动性使城市人很难进行全情投入式交往,他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交往机会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趋理性化还表现为交往的规范性,即办事的程序性、合法性、契约性和事务的单项性等。

三、熟人社会共享变化的原因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熟人社会是随社会变迁而发生的变化。技术改革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变化。社会思想与人际交往关系的变化就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就熟人社会发展变化总结以下几点:

(一)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

县域之内的城市人际关系特征没有像大城市那样完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完全变化,反而是保留着一些小农经济留下的思想。在城市化之后,县域之内的城市人际关系中如果还在乡村或者在县域之内使用二手物品,往往会被看作是在社会上没本事赚钱,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劳务输出县内,会被贴上在外打工没能力赚钱的标签。

(二)城市化发展水平影响

松本康的理论解释是:持续性强、感情性强的关系网络是人们在某一地区积累丰富的关系资源之后选择形成的,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居民的地区流动性强,难以形成稳定的亲戚、邻居和朋友关系(松本康,2006)。县域内,城市化程度不算高,但是生活方式也完全的城市化了。就算是在一个县城,大部分工作的子女都已经和老人分开住,自立门户,并且除了节假日很少团聚,兄弟之间的交流还没有和每天在单位结交的朋友,或者和邻居交流的多。这就是为什么闲置用品会在网上销售而不会留给自己的堂兄弟了。一来是不清楚别人是否会要,二来本来相处也不算多了,还赠送二手的闲置用品,这样面子上也不好过。

(三)利益关系影响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了中国人对于金钱的关系,“亲兄弟明算账”这句谚语在中国人的私有性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共享经济发展之前人们只是在熟人之间互相共享资源,而现在共享经济发展之后,人们更愿意在陌生人之间发生共享。原因很简单,因为陌生人之间共享规则更清楚明白,并且在钱货两清原则之外大家都可以白纸黑字写下来,并且有平台去约束和执行这样的规则。而熟人社会不然,有些人情是没有办法用金钱去衡量和还清的。所以大家相比较之下反而更愿意去参与陌生人之间的共享。尤其是共享平台之下的规则清楚明晰,且有执行力之下,人们熟人社会的互助反而越来越少。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学林出版社,1987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出版社,2005

[3]李宁.当代中国城市交往的障碍与克服[J].学术界.2005(06)

[4]卜长莉.社会交往的新特点[J].社会观察.2006(10)

[5]王仓龙,我国城市人际关系特点研究[J].消费导论.2009(01)

[6]于阳.透视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网[J].乡镇论坛.2007(12)

[7]罗兴佐.第三种力量[J].浙江学刊.2002(01)

[8]贺雪峰.新乡土中国[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贺雪峰.村治的逻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熟人县域变化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Life Story
从9到3的变化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0:58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44
和熟人相处之道
这五年的变化
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 11:19:42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北方人(2018年6期)2018-01-22 19:41:39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6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8
鸟的变化系列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