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研究
——以吉林省四平市四马路街道社区为例

2018-04-02 13:50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重性精神疾病卫生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 长春 130000)

一、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人们集中在生活方面和工作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多,现代人精神疾病也伴随着压力而来,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已经影响到了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比如较常发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突出问题。精神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大致包括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人的大脑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就可能造成功能失调,主要的表现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精神疾病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患者本人的生活状态上,也体现在其时刻影响着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上,并且也会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我国当下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精神卫生的防治工作,从根本上预防或减少精神疾病问题发生的几率,不仅能解决现代人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之中所产生的精神问题,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为我国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提供保障。目前,我国的社会矛盾还有很多,如人口问题、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精神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此外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同样也不能忽视,精神抑郁、自杀、私自滥用药品、和灾后人群精神心理问题等方面也日益突出。不得不说,精神卫生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精神卫生服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心理卫生协会也已经建成,并且也相继开设了全国各省市、各区域的精神卫生分会,组织领导全国各地的精神卫生工作。组织各分会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研究重点学术课题、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总体精神卫生工作规则、联系群众开办精神卫生的各类学习班、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活动。各省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出版心理卫生相关方面的杂志、刊出精神卫生通讯等等。

除此之外,各省市的精神卫生中心和各综合医院也都加大力度开展精神卫生工作,陆续进行了许多便民利民的活动。比如精神卫生咨询、门诊、学术讲座、开办精神卫生交流学习班,还有面向学校、工厂、和企业开展的访问和调查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省、区、市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仅是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有许多社会学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和教育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协作。

社会中的各类人群都是精神疾病的潜在患者,面对家庭、学校、机关、工矿、企事业单位和各年龄层的群众都要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向他们宣传、讲解精神卫生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精神疾病的危害和精神健康对人健康的重要性,从而降低出现精神疾病患者的概率,防止精神疾病的发生。

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监护仍没有得到完全保障,尤其是在一些贫困家庭中,一旦出现有暴力倾向的精神病人,亲属往往陷入无力无助的境地。为方便监管,亲属将患者困锁在家中,致使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作为一个服务对象覆盖社区全体居民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多次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精神障碍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工作,在此基础上更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开展了多项持续性服务,如就近治疗、居家康复指导等等。随着精神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各级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也越来越重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忽视。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对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探索,首先于80年代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曾建立精神障碍治疗的家庭病床和社区工疗站。虽然没有将精神卫生工作与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相契合,但是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曾启动两个国家级项目来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主要面向重性精神障碍患者。

第一个项目是“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于2004年开始实施。其主要目的是加强社区在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的防治与管理上的作用,降低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因发病而造成的损失,同时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对重性精神障碍的治疗能力。

四平市于项目实施之初就加入了该项目,铁西区被纳入首批试点,随后,多个区县也逐步纳入试点。该项目主要针对家庭困难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每年为每位患者提供一定的免费治疗药物,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督指导患者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

第二个项目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于2009年开始实行。其目标是使社区居民享有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这其中特别增加了慢性病的管理,除高血压和糖尿病外,重性精神障碍也被纳入其中。

四平市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居民的精神状况进行定期筛查,对于已经认定的重性精神患者建立精神健康档案,定期随访和病情评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对其家属普及康复知识和培训。截至2016年年底,四平市累计筛查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一万余例,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档率近100%,规范管理率约为80%。

我国于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政策和法律保障。

三、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程度仍然较低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患有社会病,承受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生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会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进行定期体检、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等,但对于精神健康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及对生理健康的认识程度。

首先,大多数人对于精神卫生存在着错误的认知,比如有些人觉得抑郁症就是矫情,就是一时想不开。抑郁症是一种尚不明确病因的疾病,但可以肯定的是,抑郁症是一种“大脑器质性病变”,患者的思想与行动会难以控制,因此所有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几乎不起作用。其次,有很多人觉得我看了百度百科,或者做了某些测试,感觉自己就是抑郁症了。这就和很多医学生学到胃觉得胃有病,学到肺觉得肺有病一样,看到某种疾病的症状就往上凑是大多数人都有的问题。想要确诊自己是抑郁症,必须要去就近的三级甲等精神病医院进行一系列测试、问询,才能被最终拍板开始治疗。

在社区,对于精神卫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方式有宣传板展出、发放宣传单、知识讲座等等,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精神卫生的相关知识,但这种形式普遍流于表面,一般只是让社区居民知道“精神卫生”这样一个抽象的名词,对于其真正含义以及如何防治仍很模糊,导致仍然有很多精神方面有疾病的患者没有被及时的发现和治疗;其次,部分居民对于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的,导致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因怕遭受到周遭人的歧视和偏见而没有及时得到治疗;还有很多曾患过精神疾病但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怕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而拒绝回归社会活动,严重阻碍其精神健康的恢复,甚至是社区精神卫生的发展。这些问题的发生,正是由于社区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不够、方式不当,导致社区居民对于精神卫生的认识不够全面、不正确。

(二)政府对社区精神卫生投入不够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也应随之提高。精神疾病在社区防治,能更快、更好地控制症状,减轻护理负担[8]。

据社区精神健康管理的负责人说,政府每年都是按照比例拨款给各个社区,所拨款项主要用于救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包括免费长效针和口服安坦的费用。就算是政府每年都会拨款救治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仍然会有一部分人,同样持有低保证和残疾证、患有重性精神疾病却得不到政府的的补助。

这种因没有接受治疗而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在四平市铁东区四马路街道管辖社区绝不是个例,还会有很多家庭情况特殊或困难而无法及时得到治疗的患者在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对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具体体现在部分卫生行政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领导缺乏对建立制度、服务体系、工作模式等的深层思考和积极行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投入结构不合理。像王某这种情况,社区的做法是主要以生活救助为主,从而可以看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经费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

(三)卫生人力资源不足

四平市四马路街道社区领导包括东兴社区、木兰社区、曙光社区以及东方社区四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备一名全科医生负责该社区包括精神卫生在内的公共卫生工作。而精神卫生工作最重要的不仅仅是预防和治疗,根据情况定期随访也非常关键。按照危险性评估等级,0至1级者每3个月随访一次,2至5级者每一个月或2星期随访一次。四马路街道社区设重症精神病管理者一人。

由于社区精神卫生人力资源不充足,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着重点一般都会放在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而忽视了社区内的暂时未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如青少年期的精神卫生。由于青少年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活动相对来说不是特别稳定而是呈现一种活跃并且波动性大的阶段,可以看出青少年是精神卫生保健最关键阶段。由于青少年期处于人生阶段的重要时期也是发育时期,生理和心理的改变相对突出,由于内分泌植物神经等因素的影响、情绪易波动。这个时期也容易受到各种家庭因素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出走、饮酒、吸烟、斗殴、行凶、欺骗和色情行为等。也容易患上精神卫生方面的疾病等。在这关键时期,父母、教师正确引导并解决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指导、心理卫生保健和性的教导等。

四、解决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对策

(一)加大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创新教育方式

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仅仅要看这个人是否只是生理上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因此社区应把精神健康与生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

精神疾病重在预防,在精神疾病的预防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就是宣传教育。应在现有的渠道的基础上加大对精神卫生的宣传力度,创新宣传的途径与方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多应用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如创立社区公众账号,每日按时推送精神健康的相关知识,将精神卫生服务与精神健康教育相融合,让社区居民充分了解精神卫生工作的同时使社区卫生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地利用。

(二)加大对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

对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政府会对其有免费用药和化验的政策,也会对这些患者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但政府每年只有固定的名额限制发放到社区,不是每一个患重性精神疾病的患者都能享受的到免费用药和化验,只能享有基本的生活补助。在现在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财政部门在制定财政预算时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精神卫生工作的具体需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医疗单位进行慈善捐赠、兴办慈善机构以及建立专项慈善基金会等。在硬件设备与人力资源的投入上都应加大投入,如加大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开展的场所,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服务机构、在社区配备专职的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者以及相应的仪器设备等等。

(三)提供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1.按年龄段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健康筛查

精神疾病重在预防,在预防精神疾病的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居民进行健康筛查十分重要。

精神卫生包括儿童期的精神卫生、青少年期精神卫生、青年期精神卫生、中年期精神卫生、更年期精神卫生和老年期精神卫生。每个年龄阶段易患精神疾病都大不相同。如精神发育迟滞多是在儿童时期即被发现;青春期的青少年易出现神经衰弱、强迫症、忧郁症等反应性精神病,情感性精神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也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中年期易引起妄想观念、抑郁性疾病、情感障碍等精神疾患;老年期的老年人往往会出现身体器质性疾病,容易发生阿尔茨海默病、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及其他由脑退行性变而引发的其他精神性疾病。

2.对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居民定期随访

精神疾病由轻到重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现在有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由于存在“病耻感”,始终拒绝让患者走出家门进行进一步的干预治疗,使得患者的精神疾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很容易让病情变得原来越严重,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随访十分重要,但对于患有轻微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同样不容忽视。在定期随访的过程中,能够比较完整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恢复的状况,也可以对患者家属晓以利弊。

[1]李丹,窦娜,陈长香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9):1196-1199

[2]林玟珊.解锁前的精神病人[EB/OL].news.sznews.com,2016-06-01

[3]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解读[M].中国法治出版社,2012

[4]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意见[EB/OL]

http://www.nhfpc.gov.cn/zhuzhan/wsbmgz/201304/6cf4917e8af44fe28ac655f215f8e4ed.shtm

[5]廖振华,丁力君.厦门市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初步发展[J].中国卫生保健,2012,26(10):4-6

猜你喜欢
重性精神疾病卫生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社区综合管理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卫生与健康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长沙市重性精神疾病社区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研究
卫生歌
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在江北区重性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江西 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