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婷
电视综艺节目是极具竞争力的内容产品,一直以其自身独特的力量影响着整个综艺市场。在综艺节目呈现“井喷”态势的今天,一系列“慢综艺”作为浮躁时代的一股清流赫然出现,一跃成为公众新宠,特别是《见字如面》的走红令人十分意外。《见字如面》旨在以一方讲台、一只话筒、几封信件来打开历史节点,通过明星对信件内容的重新演绎,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历史与故事,领会中国人的精神与情怀。在整个综艺市场缺乏内涵的今天,《见字如面》朴素且简单的录制现场,单调却优质的节目内容,让这个浮躁而急促的时代安静下来。
《见字如面》这档读信的节目,没有眼花缭乱的节目包装,没有哗众取宠的八卦爆料,更没有用情怀撬动市场的举动。这样的文化节目,在电视行业近趋“娱乐至死”的今天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用“慢”来定位这类节目:“满荧屏都是明星玩游戏的氛围里,这些节目都是慢下来、静下来,读信、背诗、朗读,用稀缺而有价值的内容来做电视。”①
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说:“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在流行一次性消费的社会,一颗颗曾经平静的心不再平静,这一切在多如牛毛的综艺娱乐节目中得到最典型的反映,一切为娱乐而娱乐。然而,越是烦躁不安,人们越是从内心渴望——匆忙的脚步能等一等滞后的灵魂。”②正因如此,“慢综艺”缓慢的叙事节奏适逢其时。
《见字如面》藏身于浩瀚的网络中,后又落户于二线卫视,它的走红实属不易。但是,电视被誉为“最多产的叙事媒体”,即使节目不在主流电视台播出,电视的叙事特征仍旧贯穿其中,甚至连非叙述性的电视节目,也必须穿过电视固有的叙事结构。故事性叙事不仅是“慢综艺”的必经之路,更是节目制作的立根之本。
在《见字如面》的策划和制作中,挑拣信件是一项既艰难又重要的工作。挑选出的信件极具多样性,有公开的,也有私密的;有战争年代的家书,也有荒唐年代的肆意之词;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每一封信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情感状态,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
《见字如面》的节目形式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在朗读前进行背景导读,接着是明星朗诵信件,最后是对信件背景的深度解读。故事化的叙事则在于朗读前后的导读解读中。虽然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遭受质疑,但是背景式的故事化叙事为观众填补了历史知识上的空白,帮助观众重新认识了记忆中的那段历史。
第一季第一期中,归亚蕾朗读萧红写给远方前线抗战的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如同唠家常。信中末尾写道:“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灭亡的。”至此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抵抗精神才喷涌而出,历史画面在脑海中被和盘托出。知历史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需求,《见字如面》用背景填充信件的故事化叙事内容恰好给历史维度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方式。
背景式的叙事内容也是《见字如面》区别于其他类似“慢综艺”的重要特征。大热的《朗读者》虽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但其故事主要来源于讲述者本身而非文本的真实历史背景。素人嘉宾的个人故事融汇于文字是《朗读者》最新颖的内容,同理心容易使普通人将自己融入其中。
《见字如面》用书信贯穿整档节目,并不是为了追溯书信的历史或者号召人们重新写信,更不是单纯地考量信件的遣词造句,而是为了揭示每一封信宏大的历史背景与普世的社会价值。
《见字如面》作为一档处处以“真情”动人的文化类“慢综艺”,以朗读信件的方式唤醒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信件是极具私密性的文本,其中包含强烈的个人情感、微小的生活细节以及特定的历史背景。
《见字如面》截取历史的一部分,展现其截面,用朗读信件加上背景解读的方式去展现历史故事,还原了历史的客观图景。张涵予朗读了宋云亮写给妻子胡玉华的家书,这封令人喜笑颜开的家书写于抗美援朝战争停战之际。信中共写了四件事,第一件是打胜仗,第二件是停战,第三件是要重聚,第四件是买手表。信中提到,买手表是全团一起“团购”的,这样的细节凸显了历史故事的真实性。
但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指出,对共同参与或共同见证的同一件事,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陈述。信件虽然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但是其主观性太强,口述历史的真实性始终存疑。为了以“真”动人,《见字如面》在第二季的节目制作中做出了相应的改变,加入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
第二季第一期,罹患白血病的大学生李真来到节目现场,坐在妈妈和姐姐中间,让黄志忠朗读自己的“告别信”。面对生死,李真表现得十分坦然:“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但面对母亲,李真却说:“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当黄志忠满脸泪水笑着对李真妈妈说:“妈,我能跟您做一个约定吗?”观众早已潸然泪下。这也正是《见字如面》第二季刚刚回归就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
真实性的叙事内容以更加强烈的感染力呈现出信件的客观图景。这档节目除了对历史细节的回顾之外,更注重对真情实感的考量。
《见字如面》第一季邀请了张国立、归亚蕾、张涵予等十位艺术家,第二季的读信阵容更加豪华。嘉宾读信,观众聆听,节目形式简朴至极。在没有绚丽的灯光,没有华丽的服饰,没有特制的布景,没有道具的辅助的情况下,嘉宾们的表演功底受到了极大的考验。
与其他综艺节目不同,《见字如面》中的嘉宾是故事的叙述主体。读信虽然是一个简单的环节,但是要感染观众,必须让自己成为写信者,才能更好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第二季第一期节目中,周迅朗读了《太平轮脱险旅客家书》:“船到码头时,看见功哥的父亲走来,他要哭了。但我有什么办法安慰他呢?”在读这封信时,周迅曾有将近半分钟的停顿,之后眼泪簌簌流下,这是一个演员真正的共情。叙述主体将自己融入信中再现情境,更真实地表达出了信件所传达的人文情怀。
在国产电影电视剧普遍使用配音的情况下,演员真实的原音显得十分难得。褪去明星的光环,作为演员的他们台词功底必须过硬。留给每一位演员的只有一方讲台,只是站着,通过细微的表现就必须将信的内容演活。
其中黄永玉与曹禺二人写给对方的书信,在节目中由演员张国立和王耀庆进行表演。黄永玉在信中写到:“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批评曹禺的作品,其实却是现出了黄永玉“又爱又恨”的纠结。张国立与王耀庆在读信时,丰富的肢体动作,默契的互动交流,过硬的台词功底,再现了信件当时的历史情境,观众非常容易就能感受到两位书信主人公之间的高情厚谊与相互敬重。
诸如《见字如面》的“慢综艺”的产生与当前日渐浮躁的社会分不开。节目中细致的真情实感与厚重的历史知识是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综艺市场中取胜的关键。故事化叙事是其必经之路,也是其立根之本。嘉宾读的是书信,节目呈现的却是故事。当前的受众虽不像20世纪30年代早期“子弹论”中的“中弹者”那么被动,但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发人深省的人文情怀也不容小觑。
注释:
①②王彦.“慢综艺”走红,让文化浸润心灵[N].文汇报,2017-02-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