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昌杰
近年来,随着中国影视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影视剧走出国门,开启海外影视格局。然而,纵观国内影视对外传播现状,走出去的道路上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影视字幕翻译质量不佳、影视剧情思维逻辑难懂、影视作品译入与译出严重失衡、传播渠道不畅等,这些因素既包含翻译行为,又包含传播行为,属于译介学范畴。译介学指出译介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传播,翻译只是传播的开始,在它之前还有选择译什么怎么译的问题,在它之后还有“交流、影响、接受、传播等问题”。①因此,解决当前影视作品海外推广的困境,唯有探索出合理有效的译介模式。
5W传播模式是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来的,该模式如下: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此模式清楚地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内容,简言之,即研究人如何受影响,如何相互影响,具体表现为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受众→传播效果。这里的传播者可以是个人、团体或机构,负责信息收集、加工与传递;传播内容包括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传播途径即广播、电视、电话、报纸、信件等媒介或物质载体;传播受众指所有受传者如听众、观众、读者;传播效果为受众在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最终反应。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同样适用于影视译介研究。影视译介过程中涉及到翻译什么内容、由谁来译、翻译受众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文传播介质及效果等因素,正好与5W传播模式规律相符,唯一不同的是此传播活动需要通过译者完成。所以,5W传播模式对影视译介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为影视译介模式构建提供了可行的框架。
《我们诞生在中国》是由陆川执导、迪斯尼制片、英国团队摄影的首部中美英合拍的自然题材电影。影片以中国特有的物种丹顶鹤、大熊猫、金丝猴、雪豹、藏羚羊展开,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地貌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展现了中华文化气韵和中国魅力。该片于2016年率先在国内院线上映并取得6600余万票房,刷新了中国电影纪录片票房纪录;可喜的是,此片次年在北美地区上映又取得了近1400万美元票房的佳绩,荣获北美自然类纪录片中影史票房第8名,位居北美华语导演非英语对白片票房榜第六名,打破了国内影片多年来以功夫片赢得北美市场的局面。电影自上映以来受到了海内外观众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印证了影视剧在“走出去”道路上的又一次成功。这部影片的成功也为我们研究国内影视海外传播和翻译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5W传播模式应用到译介,旨在构建包含“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译介效果”的译介模式。下面结合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成功译介,解读译介五大要素,探索适合中国影视译介最佳模式。
译介主体即信息输出者,是影视作品传播和翻译的把关人,通常指影视的制作方和相关的翻译人员,他(们)决定影视表达的信息内容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我国影视译制问题一直也是阻碍影视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环节,译介主体的确立尤为关键。对此,文化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了“2015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开启影视制作、翻译和配音等环节的国际化专业交流和合作机制。因此,目前国内比较普遍的形式是片方邀请本国译者和了解中国的外国学者或汉学家共同担当译者,这样可以更好地进行源语与目标语的转换,符合受众的语言规范;同时有助于译者针对受众的接受能力调整翻译策略,减少文化误读。这种中外合作的译者模式使得“中国故事”正在突破“语言瓶颈”跨出国门,《我们诞生在中国》正是采用这种模式,译文在措辞用句上按照西方观众习惯做了相应的调整,尤其配音人员乔˙弗罗斯特在语音、语调、语速方面拿捏得恰到好处,语言富于口语化、简洁而不失幽默,语调抑扬顿挫,解说极具感情色彩,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受众、尤其是小朋友的观影兴致,实现了字幕翻译和配音翻译主体的价值。
5W模式中,传播内容形式可以是非语言信息,也可以是语言信息。影视艺术不同于文学,它巧妙地透过影像、配音与字幕将非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结合在一起,带领观众走入视听的殿堂,在感受语言魅力的同时,挖掘影像的内涵。显然,镜头语言也是影视内容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跨文化传播中,纵览我国成功“走出去”的影视作品,其内容选择一方面具有文化普遍性和共通性,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呈现本土文化风格。《我们诞生在中国》之所以能在北美热映和影片译介内容不无关联,而内容选取恰恰体现了上述特点。
1.主题的文化普遍性
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以动物为题材,采用拟人化手法,从“家庭”这一文化普遍性去描述动物世界的情感,蕴含“母爱”“叛逆”“成长”元素,借鉴迪斯尼动物故事叙事模式,主要叙述了雪豹达娃、大熊猫丫丫、金丝猴淘淘三个家庭的悲欢离合,隐喻人类的家庭生活,尤其形象地反映了亲子关系的发展阶段。达娃、丫丫和淘淘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倾心付出、无限溺爱,达娃甚至为了保护幼崽,放弃了家园,为了孩子们猎食,孤注一掷地扑向牛群中的牛犊,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凄惨地死去……多么伟大的母爱!同样,我们也强烈地感受到小动物们对父母深深的依恋之情:喜欢围着他们嬉戏、打闹,得到他们的关注。然而,在成长过程中,淘淘心里出现了失落感,因为父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妹妹身上,为了博得父母的注意,淘淘开始变得叛逆,和流浪猴群为伍,却发现所谓的朋友并不团结,他开始想念父母,那个温暖的家,他选择回归家庭,渐渐懂得了家的意义。丫丫一路陪伴着女儿美美,享受着母女相依的幸福时光,可是随着美美一天天长大,她开始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渴望自由,丫丫心中纠结矛盾,既想尊重美美的选择,又想一直守护在她身边,直到目睹美美真的可以独立了,才不舍地默默离开。这一系列的片段不正是现实生活中人类亲子关系的映射吗?影片在呈现动物亲情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动物为了生存而面临的抉择,值得人类反思。
2.本土文化的特色
影片能把外国观众吸引进来的原因还在于自身的特色。首先,片中的野生动物都是中国特有的,体现素材的独特性;其次,情节设计蕴含了东方哲学中生命轮回思想。故事从丹顶鹤(仙鹤)——作为接应灵魂的承载者——登场开始,按照春夏秋冬时间轮回,叙述生命的轮回,直到达娃之死步入高潮,仙鹤再次出现,载着她的灵魂重新开始生命的轮回,随之丫丫的孩子诞生,传递了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天道轮回的精神。最后,镜头语言为观众展现了中国的自然生态之美,配合字幕解说传扬了中国文化内涵:仙鹤在我国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隐含了人们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动物金丝猴使人联想到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国宝熊猫黑白相间的图案引申到阴阳互生的理念。
总之,不管如何选材,译介内容都要契合国际语境,兼顾荧屏观众的主流价值观、意识形态、期待视野等因素,寻求人类共通的话题,表达普世价值,同时融合民族文化和本土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影视文化的国际传播。
译介途径是实现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手段。中国影视“走出去”需要不断拓宽译介途径,除了影视播映、音像制品、网络点播、国际影视节展等推广平台外,还可以通过海报、杂志、交互媒体、发布会等形式推介,国际化制作和发行成为近年来实现海外传播的一种新趋势。此外,政策机制的制定是影视文化“走出去”的根基。“一带一路”倡议从国家层面上加大了对中国影视产品“走出去”的扶持力度,中宣部于2013年组织实施了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遴选资助有代表性的当代影视作品并进行多语种翻译向世界推介,这些举措大幅度提升了中国影视的海外销量。在译介渠道方面,我国影视产业正逐步朝着“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补贴”的国际市场营销机制方向发展。影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外宣的成功体现了译介途径的有效运作:其一,影片由美国、中国、英国联合拍摄,经SMG尚世影业、迪士尼影业、北京环球艺动影业联合出品,采用国际制作和发行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蕴涵东方哲学的生命故事。中外合拍方式从企业层面加强了影视文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既有利于我们借鉴西方良好的制作经验,创作出具有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的优秀影视作品,又推动了影视的海外营销。其二,影片作为开幕影片受邀参加了金砖国家电影节中国电影日、2017以色列中国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中美国际电影节、香港“2017中国电影展”、第三届中国—欧盟电影节等众多中外电影节的展映,并将竞逐第90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以上一系列的活动效应大大提升了影片海内外知名度。其三,影片在中、美公映之后,还会以10多种语言陆续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将从市场层面有针对性地按照不同地区群体差异对影视产品进行再创作。
作为译介作品传播行为的接受者,受众的反应直接关系到译介的效果。若要影视走出国门,则要兼顾中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审美趣味和接受程度,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译介模式。那么在译介作品之前,译介主体要把握受众群体及他们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然后确定译介的内容和策略,方能达到预期的成效。以《我们诞生在中国》为例,影片观看者定位为全球儿童,创作上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抓住了小朋友爱听故事的心理,而演绎的主角又是呆萌可爱的大熊猫、灵气好动的猴子和机警敏捷的雪豹,更是令小朋友们着迷,契合他们的期待视野。加上影片中英版本分别由本国人熟知的周迅和乔˙弗罗斯特配音,从听觉上迎合了各自的受众。另外,制片方思虑到儿童的纯真,影片中尽量剪切了暴力成分,比如雪豹咬死动物的镜头,后期制作时将每根毛上的鲜血都处理干净了。从已放映的中美两国观众反应来看,他们的关注点是一致的:雪豹的两个儿子是否还活着?大熊猫的生活状况如何?共同的思索验证了影片赢得了受众的认可并引发人们关注野生动物,爱护大自然。
传播效果指传播者发出的讯息,通过一定的媒介到达受众后所引起的受众的思想行为的变化,是带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中引起的变化和传播活动对受众及社会所产生影响和结果的总和。②相应地,影视译介活动中译介作品最终为西方观众带来了什么,即是作品产生的译介效果。由此可知,译介效果的成败与否取决于西方受众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和反馈,这和译介主体的选择、译介主体采用的策略、译介内容的选取、译介的传播途径等多方面因素直接相关,所以我国影视制作需要在深入了解译介受众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译介主体、内容和途径,才能取得良好的译介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诞生在中国》的译介符合了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诸多不同传播要素的要求,自然译介效果不言而喻。美国权威影评网站“烂番茄”对该片的新鲜度(好评率)高达83%。《纽约每日新闻》赞叹道:“《我们诞生在中国》呈现了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美国大众称其“展示了中国无穷的魅力和大自然的魔法”。③总之,观影后人们对中国的自然、生态有了重新的认识,甚至有人说:“看完电影后,我想立即坐飞机到中国去看看。”此外,该片获得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传媒荣誉“最佳纪录片”奖和第四届丝路电影节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影片奖;东京电影节第二届中国电影周金鹤奖“中日电影交流贡献奖”。可见,《我们诞生在中国》真正发挥了文化大使的作用,通过电影艺术承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了真实而全面的中国。
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的成功译介为我国影视文化如何“走出去”塑造了典范:我们应从翻译和传播双重角度出发,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以普世性的话题和国际化的叙事传递独特的价值关怀,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译介理念,译文需要符合西方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同时拓展对外传播渠道,构建包含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五大要素的译介模式,真正实现中国故事全球传播。
注释:
①谢天振.译介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1.
②田中阳.大众传播学理论[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4.
③朱新梅.《我们诞生在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N].光明日报,2017-0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