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2018-04-02 10:53陈亮
视听 2018年2期
关键词:题材纪录片少数民族

□ 陈亮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筑起绚丽多姿的中华文化。而我们所讲的少数民族,是在中国的多民族范围内提出的汉族以外的其他55个民族。以这些民族为主要反映对象的纪录片,都是我们讨论和研究的对象。

一、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显著特点

纪录片是影像的艺术,是真实人和事的记录展示,也是创作者思想意图的表达。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因其以少数民族的风、物、人、情等为主要讲述内容,在根源上就带有与其他题材纪录片不同的特质,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

(一)神秘性

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各民族历经迁徙、融合,逐渐形成比较稳定的民族区域分布。由于历史、民族习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居住在山高林密的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少数民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社会体系。对于外界来说,他们的真实生活状态、民族风俗习惯、伦理观等都是神秘而新奇的,外人在进入到少数民族地区时,往往首先被他们独特的习俗所吸引,而这些也成为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最常见的展示内容。

(二)思想性

纪录片导演孙增田认为,纪录片应该成为人类的自省,文明的守望者,正视弱小的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提醒人类思考向前走。①一部成功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必然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从一些屡获大奖的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性是其作品的灵魂。比如《最后的马帮》《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在记录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状况的同时,都融入了创作者深切的思考与价值取向,这种思考不是狭窄的,而是关乎人类生存的思考。比如在《神鹿啊,我们的神鹿》一片中,导演通过鄂温克女画家柳芭走进城市又逃回森林的历程,讲述了三代鄂温克女人的命运,进而反映鄂温克民族的起落兴衰。这种思想内涵已不再是单一、表象的介绍,而是多元、深层次的解读。因此,思想性决定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深度和生命力,能够流传于世并引发受众共鸣的作品,必然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三)脆弱性

1958年文化部在文件中批示:“我们认为反映少数民族生活情况的影片,目前是迫切需要的,不仅对研究人类生活发展史有巨大价值,而且对广大人民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尤其是目前各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如不及时拍摄,即将散失,很难补救。”②受历史、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发展是分散而碎片化的。一些少数民族更是连民族文字都没有,许多民族文化知识都依赖于口口相传,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显得脆弱不堪,这也是目前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所展示的主要内容——即将消逝的民族文化。纪录片《达巴在歌唱》以四川和云南交界处的摩梭人文化传承为故事线索,讲述了摩梭人世袭的老达巴(祭司)因后继无人,最后把经书传授给了文化学者的历程,片子反映出的不仅仅是达巴自己的痛苦和矛盾,更是民族文化面临消亡时的抗争与无奈。

二、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进阶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改闭塞落后的历史,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等得到极大的改善,民族交流和融合更加便捷、迅速。得益于这些改变,外界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来了解少数民族的情况,但纪录片仍然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使命。

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呈现出了新的变化,而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尤为明显。以往的许多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从名字就打上了非常明显的烙印,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过于单一。而近年来,这种痕迹开始变淡。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自治区创作的纪录片,猎奇性逐渐淡弱,取而代之的是用客观、发展的眼光和态度来展现少数民族的现状与变化。

内容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民族习俗、节庆、生活等内容,少数民族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开始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题材。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传承与发展的矛盾、信仰与现实的碰撞等,都成为了反映少数民族状况的选择。内容的多样化既是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必然之选,也是此类题材纪录片发展的大势所趋。

2015年,广西电视台创作的三集纪录片《秘境广西》中,关于少数民族传统的呈现别具一格。第三分集《人和》讲述了广西南丹白裤瑶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在内容选择上,片子把一个12岁白裤瑶小女孩作为主角,通过小女孩学习服饰制作技艺、完成自己的成人礼为主线,把白裤瑶服饰的历史、制作、传承等融汇其中,既生动形象,又易于接受。

表现形式上,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经历了从政治宣传到大众传播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央需要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第一批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开始出现,以《西藏的农奴制度》《凉山彝族》《大瑶山的瑶族》等作品为代表,它们在加强中央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联系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类少数民族纪录片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人类学研究价值,而大众传播的效果却不佳。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开始发生变化,之前政治宣传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以真实生动的人和故事为主要讲述对象,《藏北人家》《最后的山神》《龙脊》等一系列优秀的作品是承载这种变化的典型。而人文关怀和平民化视角则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人文关怀的突出表现是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性,解读文化的多元化,思考少数民族族群生存与发展,这些成为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中表达的重要议题。平民化视角,一改主题宣传的“画面加解说”模式,见微知著,以细节的故事、大众的视角进行平等对话,呈现出了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思想光辉。

三、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表达手法成为主流

站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来看待、理解、展现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把民族的故事通过国际化的表达手法来讲述,这是此类题材的纪录片呈现出的新态势。以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六集大型涉藏纪录片《第三极》为例,它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而是通过一个个细小而生动,普通而感人的故事,表达藏族人民的精神世界,反映出藏族人民与自然、生活与信仰有机统一的主题。于细致入微处入手,以故事的平实叙述,精美的画面呈现,表达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与文化,是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典范。

(二)创作视角日趋多元化

随着影视制作器材的不断更新,新的创作手法不断在纪录片作品中得到呈现,小到微观生物,大到航拍世界,俯视众生,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人们创新,刷新人们的思想认知。除了科技手段外,创作者的思想对于作品多元化的影响更加突出。广西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终身大事》和《我的山水中国》,讲的故事都与广西柳州元宝山青山寨有关。前者讲述了青山寨青年小杜为了延续梯田的历史,接续苗家的香火,费尽心思寻找对象和勤劳致富的故事;后者以著名画家黄格胜在青山寨写生作画的角度,讲述了元宝山一带数十年的更新改变。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反映的是不同人眼中的少数民族世界,更能够引人思考。

(三)市场化影响愈加明显

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也不应该把自身与市场隔绝,商业价值不应该被忽视,拥抱市场,进行产业化生产是当今纪录片领域的新趋势。在借鉴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注重初期的市场调研、后期的宣传与品牌管理。同时,少数民族题材的纪录片不应该成为过度迎合大众的市场产物,为了博眼球和经济效益就一味猎奇,而应该在记录少数民族地区生活现状的同时,通过作品的传播,帮助、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进步,这是纪录片真正的价值所在。

注释:

①聂欣茹.纪录片概论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220.

②王华.从战事“拾零”到民族大团结想象——建国初期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J].新闻大学,2010(1).

猜你喜欢
题材纪录片少数民族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