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

2018-04-02 09:22广州市白云区嘉禾中学范智娟
师道(教研) 2018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专业

文/广州市白云区嘉禾中学 范智娟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聚焦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展开各种研究和讨论。 2014年3月,我国教育部印发了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时至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已经正式启动。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现代教师需要进行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开启怎样的专业发展之路。所谓教师专业发展,也就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要从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心理品质等多方面由不完善到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渐进化发展过程。

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 “自主发展”是三个主要方面之一,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 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应当说,学生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的建立和培育,首先依赖于教师的自主成长。关于教师自主成长的界定,众所纷纭,莫衷一是。与之类似的概念有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等。教师自主成长与教师专业成长既有差异,又有联系。教师成长可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成长和专业成长。自主成长多与教师个体发展历程有关,以生活经验、成就或挫折、性别、年龄、社会状况、人格特质等因素为主导。专业成长更多突出工作性质与职责要求、文化氛围、外部制度等因素有关。自主成长与专业成长之间也有交叉, “一个人专业成长,未必会实现自主成长,而一旦实现自主成长,必定实现了专业成长。因为自主成长,意味超越出自教师本身的意识和决定,它是一种向上向善的内在需求,同时向着教师认为美好或理想的方向循环往复的发展下去。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动力,既需要外部动力,更需要内部动力,外部动力需要激发和推动,而内部动力则在于生长和创造。因此,教师的发展能否走向优秀、走向卓越,关键取决于内部动力的强弱,只有真正激发起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才会走向专业成长的高地。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思想的建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 “素养” 界定为: “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中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且能够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强调个体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之中,如何籍由自我的特质,思考、选择及行动,进而获致成功的生活或优质的生活之理想结果。”“核心素养” 就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与生活的最基本、 最重要、 最必需的素养。教育部在2014年3月印发了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提出 “研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核心素养” 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由此可见,教师需要树立 “教育要发展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一专业思想,并切实把它作为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专业思想的建立,将会直接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等心理过程, 从而引发其相应的有弹性的教育教学行为。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

核心素养是什么的知识。 一方面,核心素养的内涵,不仅包括核心素养概念本身,还包括核心素养的上位概念如 “素养”、 “素质” 和下位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要弄清楚到底什么是核心素养?另一方面,特质是什么也要弄清楚。 经合组织通过多学科的整合, 归纳出 “能互动地使用工具”、 “能在异质社群中进行互动”、 “能自律自主地行动” 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关于学科核心素养, 各学科有自己的独特性, 比如,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抽象,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历史意识、历史思考与历史判断,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为图像识读、 美术表现、 审美态度、 创想能力和文化理解。其二, 核心素养为什么的知识, 即与背景、 目的等相关的知识。 国际上长期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 “核心素养体系”, 才能解决好生命有限与知识无限的矛盾; 才能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 又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我国较少关注为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基于国内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国际上可供参考的经验, 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培养体系, 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 教育工作要从学科中心转向育人中心,要从追求分数转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转到立德树人。其三,核心素养怎么培养的知识。 一方面,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 让学生学会认知。 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想象、研究、 操作、合作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围绕这一思想,项目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像艺术家那样工作都是不错的选项。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境、问题,探究,合作都是其中的关键词。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为了在教育教学中能顺利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格外重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教学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理解,转化为驱动性问题,设计学生活动。要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地进行设计的技能,既考虑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既考虑课内内容,又考虑课外内容,要熟练地运用生活经验和社会资源,包括21世纪社会、 生活的实况, 给学生以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教书实现育人,达成立德树人的目的。课堂组织和教学中,要精心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的组织,展现课程的生成、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和解决,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来指导学生,成为学生终身学习态度、方法与能力的指导者。在组织过程中, 教师要具备技能,以求能够及时判断出学生的发展状态及需求,做出恰当的反馈和引导。还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素养和个人自主自律行动等核心素养。教学交往能力包括与学生的交往能力和与教师的交往能力。与学生的交往, 需要教师具备理解学生素养现状的能力、 与学生沟通的能力, 在班级授课制中还要具备协调学生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教师的交往, 除了与同事一起分享观念和新知外,更要着力于教师间教育力量的整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离不开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各学科核心素有其独特性, 但也会构成学科群, 承担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为此, 需要具备与其他教师密切而深入交往的能力。

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心理品质的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要以知识为依托,让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能力、品格、智慧、信念等正属于人的心理品质。应当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获得相应的专业心理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感知觉方面,面对复杂的生活环境能判断会选择;在教师思维方面,保持思维的广阔性、动态性、创造性,学会自我思考,能够把知识综合化并用来解决问;在教师情感方面,爱生、爱教育、爱国家,与人友好,能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在教师意志方面,坚强、百折不挠地面对各种情境,保持终身学习的动力;在教师性格方面, 活跃、务实、稳定、积极。这些心理品质既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又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发挥一种定向指导作用,以此,才能真正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相促进。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专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