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89)
利用飞行模拟设备进行训练是培养航空飞行人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民航飞行员的模拟机训练标准已达到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相关标准,每机组每半年需要在飞行模拟机上完成至少8小时的复训,而初始改装飞行员更是需要在飞行模拟机上完成数十小时的训练。毫无疑问,飞行模拟设备的维护质量和运行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航飞行人员的训练水平,关系到航空业的运行安全。
飞行模拟设备质量的保障可以通过运营人的自律来实现,但这取决于自律的程度、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为了从民航规章上保证飞行模拟设备的质量,2005年民航总局颁布规章CCAR-60部《飞行模拟设备的鉴定和使用规则》。该规章第60.55条推出非强制性的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并在第60.19条规定自“2007年1月1日之后,飞行模拟设备运营人已按本规则第60.55条的要求建立了合格的质量保证系统,飞行模拟设备合格证有效期为12个月”,目的在于通过提升各训练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质量化管理目标,提高训练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
近年来,随着国际支线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新舟系列飞机销售量迅速增加,飞行训练任务也越来越重。截止目前,新舟60飞机已向国内外用户交付100余架,拥有客户20余家,航线200多条,面对不断扩大的训练规模、日益复杂的运行环境和高速发展的市场,如何提高飞行模拟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保证训练质量和飞行安全已成为训练中心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们仍旧沿用“局方鉴定—整改”、“飞行训练—发现故障—组织排故”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缺乏一种正规的、标准的、合理的程序,引导模拟机维护人员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将可能出现的故障扼杀在襁褓里。还有现有的各种记录缺乏统一规范,维护流程及表单的填写较为繁琐,值班维护人员缺乏责任心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影响到模拟设备的状态和维护质量。
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是为实施质量系统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建设质量保证系统,对于模拟设备的运行维护、局方的监管,乃至对于民航的运行安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开拓性的意义。
质量保证系统的建设,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管理理念的飞跃。它促使飞行模拟设备的管理由传统的“被动迎检—整改”模式向更加高效可靠的“主动自查—纠正”模式过渡,促使飞行模拟设备鉴定工作由局方监察机制向自主控制体系过渡,从而使管理者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把依赖鉴定,“等、靠、要”的传统观念转变为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效能。
质量保证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并不断提高设备的维护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通过建立、维持并持续改进质量保证系统,首先在训练中心内部建立运转高效流畅的组织机构,明晰质量职责,实现责任到人,保证飞行模拟设备管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通过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认证之后,飞行模拟设备的合格证有效期将从6个月延长为12个月,将目前一年两次鉴定减少为一年一次,这将直接有效地降低中心运营和管理成本,提高模拟机出勤率。
飞行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建设的基本依据是CCAR-60 部规章和咨询通告AC-60FS-01 的相关规定。根据模拟机运营人的不同经验、管理要求和组织特点,其建立起来的质量保证系统可能具有不同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其过程的定义和文件的编制上。
作为模拟设备运营人,必须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组织机构和明确清晰的管理职责,包括部门职责和个人职责。
在该质量系统中,我们明确指出了各部门,包括质控部、工程部、飞行部的职责和要求;同时还指出了个人,包括责任经理、质量经理、工程部主管、质量助理、教员、设备维修技术员、设备研发技术员、库房管理员自身的职责和义务。
过程管理需要指出该质量保证系统需要哪些相关过程,并且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确定为保证这些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标准和方法。对于飞行模拟设备的运行来说,正常的日、周、月、检维护、故障处理、鉴定、维护人员的培训、训练机组的意见反馈、航材备件管理等过程都是要详细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应当形成标准的文件,并且按文件的规定运行,而不是口头上的指令,这种文件的形式主要是手册。
本中心的质量管理手册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质量手册,包含管理者承诺、质量政策、质量方针、部门内组织架构和人员职责、文件控制规定等;第二部分是设备运行规定和工作流程;第三部分是具体的工作方法,包括各种记录。
建立文件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文件控制,并根据运营人的发展需要对这些文件进行及时更新,另外应制定相应的版本控制机制,并确保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刚刚建立的质量保证系统,其内容、执行程序不一定与实际完全相符,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局方规定至少三年。通过试运行,我们可以对该系统进行有计划的自查自纠,对不符合规章要求和实际运行程序的部分,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使得该质量保证系统真正成为模拟机运行的规范和依据。
质量保证系统的审查方式有两个方面:文件审查和过程审查,标准是“文文相符”和“文实相符”。质量保证系统的评估审核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申请、文件审查和验证、颁发认可函,各个阶段应保证依次进行,只有上一阶段的审定成功通过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模拟设备质量保证系统作为模拟机运行和维护的规范和保障,它所建立的高效工作流程和程序以及正确的维护方式,对于不断提高模拟机维护和飞行训练质量,确保飞行模拟设备可靠、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根据现实情况,通过不断地运行总结,对不合理的项目进行切实有效整改,以保证该质量系统得到持续有效完善,这对于提高我中心模拟设备训练使用率及飞行训练质量,减少管理运营成本,提高局方鉴定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