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国内对于城市社区的学术研究,产出成果层出不穷,不同类型的学科都在城市社区这个对象上积极探索,例如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在我国的学术研究中,“社区”是当做有着积极意义、客观存在的实体,社区的研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社区”透视“社会”。正因如此,社区特别是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是透视“社会”,治理“社会”的最为明显的“场域”。
在建设过程中,有把建设重心放在改革管理的体制,即是去建立新型的政府和社会城市社区关系的路径、有把培育社会组织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内容的重点,即是想通过社会组织的发展促进社区社会的逐步建立、也有去创新城市社区服务内容的工作方向等。城市社区治理的发展有丰富的实践,不同的发展方向也给未来的城市社区治理诸多的启示,和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
街道和居委会等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管理带着行政色彩,在管理过程中,政策宣传和基本生活服务等可以有序开展。但在社区治理中,一些适应新需求的服务并不能有效开展和运行,例如发现需求、社区行动等类型,这需要另外的参与者来提供有效有质量的服务。如今政府清楚的意识到这一点,在职能上加速进行转变,转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和培育城市社区本土组织参与到城市社区的治理。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在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精神上有促进的作用。城市社区居民需求如何在政府与社会组织有效合作的情况体现出来,如何构建起适合本土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等,这是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的探索,也是本文的研究主题。
D城市社区是位置是位于一条支系河流的中游,沿着河岸地势平坦。该城市社区在教育体系上完备,交通便捷。城市发展历史中,重要事件是从上个世纪三线建设时期陆续搬入了许多国有大型企业的职工,所以在基础的配套设施完备。随着时间推移,地区发展有长足进步,城市化规模也逐渐扩大。在该城市社区内,有新建的小区(迁出的企业置换的土地),也有老旧小区(国有企业退休老职工为主),在这个城市社区里面,主要的特征有入住率高,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群,居民素质较高,经济条件居中游水平。
第一是新建商品房小区的房屋质量问题,新建小区在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下,开发商在修建的新小区的质量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入住居民的不满。居民向开发商提出重新修缮和赔偿等要求,由于势单力薄,开发商以各种借口敷衍了事;第二个是居住在老小区的老人的上下楼问题,由于以往企业所修建的职工房,多为六层楼的住房,住房者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在上下楼的这个问题,现实的需求着实比较强烈。第三个面临的问题就是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十分迅速,每年有大量的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面临就业,而在当地,由于国有企业的转型和搬迁,老旧的就业渠道对于学生的吸纳力有限,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当地这个城市社区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问题上面,关于商品房的问题,是由于业主都是单独作战或者没有组织依靠所以出现开发商敷衍了事的情况,在这个情况下,城市社区治理路径的选择上,就是社会行动建设路径,虽然我们国家内部,对于社会行动并不多见,但这并不是完全不能适用,特别是在居民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已经较大提升的今天,所以在这个城市社区主体上,居委会就要承担起这个城市社区运动建设路径的组织者,正确引导业主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同时选定合适的业主代表,代表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由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一道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开发商进行谈判商讨解决方案。
第二问题上面,加装电梯是合适的办法,同时也是政策鼓励和支持的社区建设项目。但由于资金要求较高,各方利益较难协调,这就需要城市社区内部的城市社区非营利组织发挥作用,这里就是城市社区再建再造路径,在城市社区再造路径下,非营利组织的自由度和工作的公益性就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三个关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城市社区就需要去组织和联系相关服务就业组织,企业等用人单位,一方面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服务,另一方面与高校产生良性互动,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社会服务机会,服务城市社区的同时去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方面城市社区所做的努力则是运用的互利互动的路径去建设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因素中,就包括人、地域环境、城市社区文化、经济因素、社会管理。地域环境影响城市社区文化,社会文化成就城市社区里的人,城市社区里的人成就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刺激社会管理的升级,社会管理就可以重塑地域环境。这五要素相互之间是联系着的,所以在未来的城市社区治理上面,如何可以做到城市社区的路径可复制性和经验性,发挥路径的作用。是要努力把五要素都融入在城市社区治理之中,不同因素中也有不同可以承载的组织主体。例如在社会管理上面,就需要一个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来进行日常的工作,城市社区文化方面,就需要城市社区中非营利组织去做,发掘当地文化的潜质,注重人的文化建设也有当地地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等。五要素城市社区治理路径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在社区社会组织成长的方面,可以培育出较为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和公共精神,也可反向提升城市社区组织的能力和服务水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可以形成新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构建多元化的主体。由上而下,是以往社区治理方面的主要路径,而在现阶段要以需求为导向,去维护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不是仅仅改变以往治理的工作内容,是发展自下而上的治理路径。
第一,有利于增强整个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提高整个城市社区的文明程度。第三,有利于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推动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四,可以动员、吸收城市社区成员的广泛参与,提高城市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第五,是对于现如今政府职能转变十分有利的作用。
在我们国家内部的治理实践之中,即是通过政策扩大“下”的自主权和释放“下”的自治活力,改变以往“上”主导的管理格局,构建起国家—社会新型关系的路径,以此达到治理有效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