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在福建石狮举行了第九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论坛,大会以“智慧纺织与合作共赢”为主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加快推进智能化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中围绕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和路径展开了分析。2017年行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态势,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时尚转型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在品种丰富度、品牌满意度和品质认可度方面得到很大提升。详细介绍了2017年纺织行业发展情况,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成果后,以如意集团、鲁泰集团、康平纳集团、红豆集团等业内智能化发展比较突出的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目前智能制造技术在纺纱、印染、服装等领域得到创新应用,但相关技术仍有待深入研究和突破,纺织服装行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中面临以下问题: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面临“设备易得,人才难求”的局面;②先进企业和落后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差距的进一步加大制约着行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③缺乏顶层设计,尚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智能制造应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缺失较多;④企业需进一步增强以两化深度融合支撑自身在产品、技术、管理和模式等方面创新的意识和动力;⑤部分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应用系统等较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数量不够,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更好地推进纺织行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中纺联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推进和服务工作。
2018年4月山东省经信委传出消息,山东启动构建印染行业“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力争用五年时间形成约72万t的年印染能力,基本补齐山东印染产能缺口。
“1+7”区域性共享工厂体系以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山东省康平纳集团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为依托,在山东省建设1个智能绿色印染云平台,布局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其中,1个云平台即依托康平纳建设集智能绿色印染技术协同创新、创意设计、订制交易、远程运维、标准化制定、人力资源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云平台,未来将实现山东省印染生产能力与需求在线调配;7个分布式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分别建在泰安、淄博、枣庄、潍坊、滨州、聊城、新泰等服装纺织行业集中地区,面向辐射区内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智能化和绿色化印染加工服务,逐步置换传统印染工厂。
2017年12月由山东省经信委、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支持的泰安康平纳年产能2万t的智能绿色印染示范工厂已投产。实际运行后分析,相较传统印染,智能绿色印染工厂印染每吨纱线可节约用工80%、用水70%、用电45%、蒸汽58%,减少污水排放68%,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产业化应用也被证明可行。初步计划,淄博、枣庄、潍坊、滨州和聊城5个地区分别建设年印染能力10万t的共享工厂,新泰建设年印染能力20万t的共享工厂。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服装产业走出国门寻求国际化合作模式,衬布行业作为服装的配套产业,走出去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2018年3月31日~4月7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中产协衬布分会会长沈荣及衬布行业骨干企业代表,组团参观走访了印尼的PT.Agungtex、Sritex、PT.Indo-Rama Synthetices Tbk公司及印尼纺织服装展览会,以及越南的越香1工业园区、越香2科技环保工业区,寻求互利共赢的国际化发展模式。
据了解,印尼的纺织、服装及配件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迅猛的发展速度已经超出印尼的需求,成为印尼赚取外汇的新崛起的最大工业部门。纺织业作为印尼重要的产业,在印尼的9 400万就业人口中,有12%集中在制造业(约1 130万人),而纺织业的就业人数约占制造业的15%(约175万人,不包含200万间接就业的人口),纺织业在过去的10年中平均每年为印尼创汇超过50亿美元。印尼生产的纺织品及成衣70%用于出口,其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为美国和欧盟(约占出口总额的60%)。印尼工人的薪资水平普遍不高,首都雅加达缝纫工人250美元/月、中部爪哇地区则只有120美元/月,服装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制造成本较低,大大增加印尼服装产业的全球竞争力。
印尼的重要贸易伙伴除欧盟和美国外,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其中包括中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等构成的九大贸易伙伴国。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对印尼的贸易地位不断上升,已经从印尼第五大贸易伙伴上升为第三位,成为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印尼第三大进口国。
据中国衬布企业介绍,随着面料向轻、薄、软、挺等方向发展,对衬布异纤少、色点少等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内机采棉推广不足,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异纤、色点等问题,需要使用美棉、澳棉等高等级棉花,且国内还受棉花配额等限制,而印尼从全球进口棉花不受配额限制,也无关税,且其技术很成熟,生产包漂白优质棉纱越来越多,成为棉纱行业里的一只新秀,棉纱年产能可达1 100万纱锭。
衬布访团首先走访了棉纱年产能30万锭的梭罗的PT.Agungtex公司和Sritex集团。PT.Agungtex公司有气流纺纱机16台,涡流纺纱机8台,主要有纯棉、粘胶、涤粘和涤棉产品。在不久的将来会建立自己的服装企业,向全产业链的模式发展。会谈中李桂梅表示,早期中国主要从印度、越南和巴基斯坦进口棉纱,近几年印尼纺织业发展迅速,成为一支新秀。沈荣表示,中国的黏合衬占全球80%的比重,是名副其实衬布大国。随着近几年劳动力、环保、原料等成本的上升,走出国门寻求全球化合作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国衬布大量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对质量要求高。棉纱作为衬布胚布的重要原料,对异纤、色点等指标要求很高,带着衬布行业的重点企业来印尼的棉纱企业交流,希望以后可以共同开发新产品寻求下一步的合作。
由华侨俞其鑫创立于1965年的Sritex集团是印尼最大型的综合性纺织服装企业,集团生产链覆盖纺纱、织造、印花、染色、后整理及服装加工,是印尼政府指定的唯一提供印尼武装部队(包括警察)服装军需品(包括长训服、作战服、军用帐篷等)和印尼全国公务员、学生服装的生产企业。Sritex集团拥有1个粘胶纤维厂(在建)、14个纺纱厂(总规模120万锭)、3个织布厂、3个染整厂和8个服装厂。公司拥有5万名工人,年产量可达纱线20万t,坯布1.2亿m,服装1 600万件,年产值约5亿美元。产品销往欧美亚50多个国家,集团2016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产品40%出口欧、美、亚洲等国家和地区,60%内销。此外,集团还拥有3家5星级旅馆、1家饭店、1个会展中心和3个服装店,其军用服装产品还出口到包括北约的英国和德国在内的16个国家。
在座谈会上李桂梅表示,近几年印尼纺织业领域增长比想象的更加强劲。全球纺织品生产商开始转向印尼订购纱线及人造纤维,同时国际纺织工业与成衣生产商也开始瞄准印尼成为其生产基地。Sritex集团负责人介绍,集团总投资2.5亿美元新建的粘胶纤维工厂预计年产粘胶短纤可达8万t。由于公司50%的纺织原料仍依赖进口,期望新厂建成后进口原料会减少至20%,粘胶生产工厂的机械设备全部来自中国的纺机企业。
4月4日衬布访团参加雅加达2018年印尼国际纺织服装机械展览会。印尼国际纺织服装机械展览会是为纺织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专业展览会,规模达1.7万m2,吸引了约2万名观众,展商来自24个国家,总数达600多家,中国恒天、金轮针布、润源、中国绍兴纺织展团等中国企业参展,其中中国恒天纺机品类齐全、技术先进、性价比高与印尼纺织企业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展会上李桂梅与印尼非织造布协会会长Billy Hidjaja进行交流,了解到印尼的非织造布行业目前有待发展,企业不到40家,针刺和纺黏占90%,水刺企业仅有4家产品大量从中国进口,进口价格相对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次性用品需求的增大,势必会带来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印尼非织造布行业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后衬布访团于4月5日抵达越南,对越南纺织现状进行调研。越南拥有纺织工人250万人,5 000家纺织服装厂,纱线年产能700万锭,纱线年产量70万t。越南人口工资水平低,毕业大学生工资仅1 000元/月,在税费上享有优惠,并且走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吸引了日本、韩国、中国等外资企业。访团走访的越香公司已拥有超过30年的投资经营经验,主要投资开发工业区、不动产、建筑行业、商业中心、饭店,以及食品、农产领域。调查发现,坐落于平阳省顺安市的越香一工业园区于1996年投入活动,现是越南最具发展的工业区之一,占有使用年限50年的土地总面积50公顷。目前已有近58家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国的投资建厂,70%为中国台湾企业。园区中的Viet Hongtextile jvc公司,年产能80万m,拥有105台喷气织机和10台德国必佳乐剑杆织机,预计近期再配备40台德国必佳乐剑杆织机,其产品70%内销,30%出口,主要出口德国。南方公司织布厂总投资1.2亿美元,占地16公顷,年产能300万米,拥有400台织布机,产品以卡其布为主,主要销往美国。但近期因美国退出TPP,运往美国的产品被退回导致企业停产,目前工厂在等待新的投资商。
此外,越香二工业园区坐落于平阳省新联合都会区滨吉县安西社,土地总面积300公顷,土地使用年限50年。园区60%为中国企业,其次是韩国、美国、日本的企业,主要生产鞋材为主。目前在筹备规划越香三工业园区,预计土地总面积500公顷。中国衬布企业将在二区投资一条水刺生产线。据介绍越南目前非织造布生产企业较少,目前有纺黏线6条,水刺线5条(其中全棉水刺线2条),2018年有两家中国企业将在越南产业园区投产4条水刺线。
在整个参观行程中,衬布访团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于印尼和越南棉纱的情况、价格及纺织产业有了直观的认识。
环保部近日通报,对无法升级改造达标排放的企业将于2018年9月底前一律关闭。2018年下半年将是纺织行业洗牌最残酷的半年,各企业面临连续多轮涨价、且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货的困境。
代表进口染料的亨斯迈公司一直承受着关键染料中间体供应商及助剂系列产品原材料供应商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持续涨价,公司竭尽所能地保证这些染料及化学品的质量及供应,以期尽可能不对供应给客户的产品造成影响,但由于污染问题,地方政府已要求许多中间体工厂临时或永久性关闭,公司现今已无力独自承担所有增加的成本,只能将部分增加的成本分摊到客户方面,否则生产将无法继续。涨价后新的价格政策将于2018年4月8日生效,此次涨价包含全部的染料和化学品。
2018年4月4日,绍兴柯桥区滨海工业园区根据“九个一律”的消防安全整改要求,对10家印染企业和5个工业小区实施停产整顿。贸易大战升级,纺服行业遭遇严峻挑战。中美贸易的战火已经蔓延到了纺织行业,后续很有可能涉及到纺织品服装。由于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市场,中美之间贸易战继续升级将对纺织行业造成重大影响。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占比达到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15.5%,美国自中国进口纺织服装超过该国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1/3,201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 686亿美元,进口245.5亿美元。
环保督查,又要限停产。2018年的环保风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猛烈,因环保而引发的限产、限排、关停、涨价潮持续笼罩着整个纺织印染企业。因环境监测中心预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扩散条件持续不利,将出现一次较大范围的污染过程,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宁等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及时采取减排措施,停产限产。
江浙地区的环保力度也不容乐观。江苏下达的全省石化行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目标任务,明确截至2018年年底计划关停2 077家企业;到2020年完成转移272家、升级4 327家、重组696家化工企业。苏州市吴江区已召开“三水同治”印染行业专项整治动员大会,要求全区限时拆除所有超出排污许可证范围的生产设备,共有51家企业需要拆除总计1 069台染缸,约占吴江全区染缸总量的13%。浙江嘉兴市已公布2018年重点排污单位267家,其中纺织印染企业151家。
安监加强,数家企业面临直接关停。由于近期河北、安徽、浙江、江西等地均出现了化工行业火灾事故。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2018年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狠抓10大工作要点,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实现事故死亡人数、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进一步下降。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等地省政府安委会、省安监局以安全生产巡查、暗查暗访等方式,对各行业加强监管,从源头防控。如柯桥区政府在安全生产、环保督查专题会议上对“地毯式”排查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钱清镇、杨汛桥镇、马鞍镇相继发布了史上最严“关停令”——九个一律原则。
2017年9月丹麦服装品牌杰克琼斯与音响品牌Bang&Olufsen共同打造了线下首家沉浸式体验店,以满足年轻消费者对科技体验的需求。服装业正在突破自身产业边界,通过价值延伸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看来,市场需求正在呈现“无界”的趋势,品牌企业通过加速跨界经营,拓展疆域与空间,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内在张力。
以“无界:创新的空间和逻辑”为主题的2018中国服装产业论坛近日在北京举行。孙瑞哲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服装零售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去中心化”趋势,从原来“砖头+水泥”的实体店铺时代,逐渐进入“砖头+鼠标+移动网络”的全渠道营销时代,这意味着品牌与消费者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联”。如何拥抱‘无界’的零售革命,使线上与线下共享流量,场景无缝切换,并且能够通过产品结构的调整避免渠道冲突,需要企业构建更具复合性与合理性的全渠道通路。
安政时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安政认为,未来线上线下零售必须深度融合,将线上线下进行资源整合,针对不同渠道采取不同战略。安正时尚集团的品牌阵营目前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因此会将发展重点放在实体店的营销模式创新以及与电商等线上渠道融合上,谨慎开店,通过VIP管理和顾客体验营造,在营销思路和方法上做更多探索。
孙瑞哲还表示,技术的驱动同样呈现了“无界”的趋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为服装制造业高度赋能,使整个产业链更具柔性、智能和高效。如如意集团采用智能化、个性化和绿色化服装生产线,打造一整套“智能工厂IT信息数据一体化平台”;红领集团酷特智能打造的“互联网+工业”的“C2M商业模式”,将规模化、柔性化、快速反应和成本控制有效结合,向市场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探索了互联网工业落地的方法。
纺服类大宗B2B电商链尚网是一个专门做面辅料交易的平台,集结了国内外80%面辅料供应商,覆盖全部面辅料品类。链尚网创始人兼董事长赵俊浩在论坛上表示,实践证明纯平台模式只能直击买卖双方最基本的痛点,于是提出“平台+深度服务”的模式:成立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建立了专营验布坊;深度提供金融服务,从品质、资金角度切入买卖双方,保障跨区域面辅料交易的安全有效;用创新科技打破行业瓶颈,用智能硬件和云数据库作为驱动来改变整个面辅料行业产能过剩不均、行业混乱、市场无统一标准的现状,真正做到面辅料行业渠道“去中心化”。
“无界”的背后依然存在着“有界”的创新逻辑与现实规则。对社会责任、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对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对知识产权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对产品责任和消费者责任的倡导,都应当成为企业创新行为在实现“无界”的融合过程中严格遵循的根本逻辑和现实规则。
2018年3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一行来到通州,在南通家纺城和南通高新区交流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经验。他认为通州在区域品牌建设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家纺产业集群,在产品创意设计、新品开发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了前面。
近年来,通州在产业布局、产业转型和产品创新方面加大力度,促进家纺产业向全产业链扩张,形成集聚发展和品牌发展的新优势。全区拥有家纺企业3 000多家、商户1万余家,实现年营业收入600多亿元,产品远销东欧、南非、南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被列入国家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区”。目前通州家纺拥有7个驰名商标,22个省著名商标,13个省名牌产品以及5家工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南通家纺城从原材料供应、纺纱织布、印染整理、研发设计、成品生产到物流配送,一条完整的家纺产业链日渐成熟。
在家纺产业链上,创意设计是重要的一环,而通州是唯一将这一“环”产业化的地区。江苏“金太阳”是家纺界首批成立概念家纺设计工作室的企业,拥有一支120余人的设计研发团队,每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纺面料产品上千款,为300多家品牌商提供设计服务,间接推动品牌家纺企业销售总额超过200亿元,已成为中国家纺行业规模最大的家纺设计研发机构之一。“金太阳”商标也是中国家纺面料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更为关键的是,金太阳将价值更高的研发部分留在了本土。近年来,企业通过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强化了企业科研实力的内涵和外延,突破传统面料的概念,推出“极爽天丝”“碧丝纯”“凉绒毯”等系列新产品,有效占领了国内外家纺高端市场。
通州坚持实施的区域品牌战略成为本土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后盾,形成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良性互动的趋势。在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装饰一新的2 500 m2展厅按照当季新品、婚庆、儿童、羽绒制品等细分为几大系列区。从2000年开始拥有自己的商标,至2006年成为“江苏省名牌产品”、2012年被认定为“中国纺织服装竞争力500强企业”,蓝丝羽家纺通过对品质的坚持、消费群的确立、终端形象展示的提升,不断赋予品牌新的内容和内涵。得益于品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蓝丝羽家纺年销售额从最初不到2 000万元增长至2个亿,拥有全国连锁加盟经营店近600家。
2017年度浙江省节水型企业名单正式出炉,全省共有348家企业获此荣誉,柯桥区有57家企业上榜,是全省县(市、区)中上榜企业数最多的地区。众所周知,印染企业曾是“用水大户”。近年来,随着印染集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的不断推进,印染企业更新染色机缸和工艺设备,改进污水回用技术,节水成果令人瞩目。此次上榜的57家企业中,就包括了“迎丰科技”“盛鑫印染”“华夏印染”“海通印染”“乐高实业”等在内的40余家印染企业。
在滨海工业区的“迎丰科技”污水处理区,一套日处理量达1.2万t的污水预处理及中水回用设施采用目前行业内最先进的超滤膜反渗透方法,通过生化处理和膜处理之后,COD浓度已经基本达标,这些水经过沉淀处理后就能循环再利用到印染生产中,公司污水回用率达到60%。
过去每印1 m布要用10~12 kg水,更新设备后可节水80%。在“乐高实业”的无水印染车间,采用无水染色设备的车间里不产生印染污水,染出来的布色牢度也更高,每米布的利润大大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近年来柯桥区投入约3亿元,推广节水型设备,创新用水管理,近三年来已累计节约用水近1 000万t,仅去年就节约用水近400万t。
此外,区经信局还大力推进水平衡测试,对柯桥区内的印染企业、热电企业及食品制造等相关高耗水产业进行定期测试,节水效果显著。水平衡测试就是对企业或单位进行记录和测算,以此来检查管网是否存在跑冒漏滴,为企业找到节水的空间。最近区经信局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对88家高耗水行业中用水量较大的规上工业企业进行梳理,并将这些企业纳入2018年“节水型企业”的重点创建名单,在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技改的基础上推广工业取水定额管理等方法,从源头上拧紧‘水龙头’。
在魏桥纺织邹魏三园二纺智能化紧密纺的车间里,除了机器的轰鸣,纺织工人寥寥无几。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在厂总控平台前一目了然。这样的场景正是魏桥纺织开启智能化、科技化改造升级,打造的智能化纺纱工厂的生产状态。整个车间最多的是“智能机器”,从搬运到纺纱,几乎全部交由“智能机器”完成。这个投资3亿元建设的12.5万纱锭智能化紧密纺工厂,全部选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智能纺纱设备,可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和在线监测信息化,生产过程保持高度连续性,不仅可以节省六分之五的人力,成纱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稳定和提高,实现了“熄灯生产,织造不断头”的生产状态,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智能化纺纱工厂,产品定位高端紧密纺纱线,万锭用工只有10人。如细纱车工,一个班只有6个人,一个人要看管2万纱锭,比过去一人看管2~3千纱锭要强得多。魏桥创业集团邹魏三园副总经理卜晓霞介绍,该生产线的自动包装系统,使用工减少90%,包装成本节省20%。这条智能化生产线生产轨道长达35 km,是国际上第一条兼容纸箱包装和无人自动缝包两种模式的自动包装生产线。其中粗纱工序全部采用粗细联合智能粗纱机系统,粗细联轨道输送为自动模式,细纱机纱架全部被粗细联轨道取代,细纱机换纱采用整排换纱模式,整个项目实现粗细络包联,粗细联生产线可以实现从一楼到二楼的自动输送,解决粗纱跨楼层输送的难题。筒纱输送包装工序选用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实现整个流程无任何人工直接参与模式,是真正的无人智能包装输送系统,智能化试验工厂的运行是魏桥纺织智能化改造的开端。此外,为节约利用土地,魏桥纺织是国内第一家把纺纱和织布放在三层与五层楼上的企业。
然而,智能化的生产离不开智能化信息化的管理,智能化紧密纺工厂整个生产管理实行智能信息化的大数据管理,公司在所有的设备上安装十五万个传感器,对所有的一线数据进行采集,再进行智能分析,这样给精细化生产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该生产线在线监测和管理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经纬e系统,可实现ERP系统和生产过程的无缝链接,灯光控制系统12.5万锭全部实现断纱灯光自动控制,属于行业首例。高科技带来生产效率大提升,在智能化生产线上采用的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带来生产效率质的飞跃:经纬纺织清梳联系统减少10%的换桶次数,粗细络智能全自动轨道系统可实现2 min内落纱停车,落纱成功率、空管置换成功率和生头成功率接近100%,AGV条桶输送系统实现条筒自动输送和精准到位,并条工序配备的立达自动质量监控系统显著改善重量不匀及条干水平等。这代表行业顶尖水平的数据体现的正是魏桥纺织用科技催生的新动能。培育新动能,改造传统动能,围绕打造家纺纺织和高端铝业千亿级产业集群,魏桥创业集团开启智能化和科技化改造升级,纺织板块加快纺织智能设备改造进度,逐步实现设备、过程、管理和产品的智能化,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
在国内消费及出口需求拉动下,2017年茧丝绸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全国蚕茧收购量增价涨,蚕农收入创历史新高,茧丝价格保持上涨趋势,丝绸工业企业效益提升。
在农业环节方面,桑园面积降幅缩小,蚕茧产量止降回升。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报送数据,2017年全国桑园面积788 733.3万m2,较上年减少4 402.2万m2,下降0.6%。西部地区桑园面积较上年同期上升1.7%,东部和中部地区桑园面积分别下降8.8%和0.8%。全年蚕茧发种量1 591.6万张,较上年上升2.8%;蚕茧产量64.3万t,较上年增加2.2万t,上升3.6%,结束自2013年以来的“四连降”态势;西部和东部地区蚕茧产量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5.1%和0.6%,中部地区蚕茧产量下降2.8%。蚕茧收购量增价涨,蚕农收入创历史新高。据全国20个主产省(区)报送数据,2017年全国蚕茧收购量61.6万t,较2016年增长3.4%,其中西部地区蚕茧收购量增长4.9%。蚕茧平均收购价格为2 369元/50 kg,较2016年上涨23.6%,安徽、江西和陕西上涨最快,分别上涨50.6%、38%和34.3%;广西、四川、云南、广东等主产区价格涨幅均在20%以上,秋茧收购价格较2016年同期上涨25.8%,较春茧上涨13.2%。蚕农售茧收入291.9亿元,较2016年增长27.8%,较2013年历史高点增长23.5%,创下历史新高;东部地区收入上升18.5%,中部、西部地区均上升29.6%。
在工业环节方面,干茧价格波动上行,生丝价格涨幅明显。干茧价格延续2016年上涨趋势,全年波动上行。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7年干茧均价为108元/kg,较2016年上涨9.1%,其中11月份为全年最高点,干茧价格114.2元/kg,较年初低点上涨9.7%。生丝价格涨幅明显,据商务部监测数据,2017年3A级生丝全年均价36.2万元/t,较2016年上涨12.2%;5A级生丝均价41.6万元/t,较2016年上涨19%。12月份3A和5A级生丝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21.6%和25.9%。生丝及丝织品产量小幅下降,区域结构西增东减,2017年生丝产量14.2万t,较2016年下降1.9%,西部和中部地区产量分别占总量的66.6%和9.6%,东部地区占比23.8%。蚕丝及交织物(含蚕丝≥50%)产量6亿m,下降2.7%,东部和中部地区产量分别占47.6%、10.6%,西部地区占比41.7%。丝绸企业效益总体提升,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2017年全国797家(较2016年末减少16家)规模以上丝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 203.6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总额64.8亿元,较上年增长7.7%。丝绸行业亏损面10.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2亿元,较上年减少23.3%。
在贸易环节方面,丝绸商品内销增速提高,真丝绸缎占比上升,2017年全国50家丝绸样本企业内销额为45.7亿元,较2016年上升7.1%,除1月份略低于2016年外,其余各月份内销额均高于2016年同期水平,第四季度内销额较2016年同期大幅提升11.8%。分品种看,真丝绸缎类和真丝服饰类商品内销额占比较2016年分别扩大1.4%和0.4%;家纺类、其他商品类和丝绸服装类商品内销额占比分别缩小1.1%、0.5%和0.2%。丝绸商品出口大幅回升,制成品占比连续扩大,真丝绸商品出口额在连续三年下降后2017年大幅回升,达到2008年来最高水平。据海关统计数据,2017年真丝绸商品出口额35.6亿美元,同比上升22.9%,对美国、印度和意大利出口占总出口额比重较2016年分别下降3.4%、1.4%和1.2%;对尼日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出口快速上升,占比分别扩大3.7%和3.9%,出口额仅低于美国和印度。丝绸制成品出口占比67.3%,较2016增加7.6%,为近年来最高;丝类、绸类出口额占比分别缩小2.8%和4.85。
虽然全行业景气度回升,但蚕桑种养方式落后、企业竞争力不足、品牌建设滞后、产品附加值低、蚕茧质量不稳等问题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且价格快速上涨恐对下游消费形成抑制,需要全行业持续关注、努力解决。
2018年4月12日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丝绸标委会”)联合浙江省丝绸协会在浙江桐乡举办了FZ/T 41005—2017《蚕丝绵》等标准宣贯会,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四川、广西、安徽、辽宁、湖南等地丝绸企业、检验机构等相关技术人员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丝绸标委会秘书长、教授级高工周颖对FZ/T 41005—2017《蚕丝绵》中有关定义、具体内容、考核指标及检验方法等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和讲解。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教授级高工顾红烽就修订中的GB/T 24252《蚕丝被》征求意见稿做了针对性分析和讲解,并就FZ/T 40005—2009《桑/柞产品中桑蚕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中涉及丝绵纤维成分检测、蚕丝被标识标签等内容做了分析与解读。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婧就FZ/T 40009—2017《蚕丝绵纤维长度试验方法》做了形象、具体的分析和讲解。会议还对与丝绵有关的FZ/T 40004—2009《蚕丝含胶率试验方法》、FZ/T 40006—2018《蚕丝含油率试验方法》以及丝绸家纺产品标准FZ/T 43018—2017《蚕丝绒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解读。会上国家丝绸及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杭志伟为与会代表就全国蚕丝被主要市场的监督抽查情况、突出质量问题、重点抽查项目等做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桐乡)技术部长沈锦玉为与会代表介绍了桐乡蚕丝被产业优势,并分析了蚕丝被的质量状况、展望了蚕丝被的发展趋势。
与会代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丝绵含胶率、纤维成分检测、混合蚕丝被、丝绵增重等相关议题进行了问答和沟通。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取得可观的宣贯效果,为《蚕丝绵》行业标准的实施应用奠定扎实基础,也将为我国尤其是江、浙主产区的蚕丝绵及蚕丝被行业统一技术认识、提升产品质量及维护行业形象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8年4月23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在京举行了2018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专家评审会。此次评审会专家组由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杨金纯、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学院院长赵洪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屈飞、《纺织服装周刊》杂志社副社长刘萍、安革商业模型孵化器执行董事兼品牌总监拜龙等五位行业领导和资深专家、学者构成。
2018年是“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评选工作开展的第九年,作为一项行业重点工作,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评选工作开展这九年来,持续关注行业中小服装品牌的发展,在品牌基础培育扶持与建设方面已逐有成效。本年度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评选工作自2018年1月正式启动,历时3个月,共收到113份品牌企业及渠道商提交的申报材料,其中申报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的企业81家,申报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的企业32家。根据《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申报与评审办法》,经初审和专家委员会评审等相关程序,最终有68个品牌企业入选“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29个渠道运营商入选“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进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品牌建设尤为重要。关注品牌梦想,助力品牌成长,为服装行业发展培育更广泛、更扎实的产业基础力量,是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推荐工作贯彻始终的宗旨。工作开展九年来,已向行业推荐了大批的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和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此项工作不仅获得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也得到了很多专业市场、产业集群地的大力支持。2018年度“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和“中国服装品牌优秀渠道商”的颁奖典礼,将于5月21日在常熟,在2018江南国际时装周暨第十九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期间举行。江苏常熟服装城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之一,长期以原创品牌作为改革升级的重要动力,并着力打造以男装为主的“原创、时尚、智造、绿色”品牌孵化中心。2018江南国际时装周暨第十九届中国江苏(常熟)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以重品牌、重原创、重产业、重市场的明确定位下,标杆独具、创新升级,在专业和产业的成熟优势中开辟特色的时尚先河,为“常熟男装”做新一季的发声,彰显来自常熟、来自江南、来自中国的时尚态度与原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