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28日,“中国纺织创新年会·设计峰会”在深圳大浪时尚小镇举行。会议期间,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和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宣布成立“功能性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联盟”和“生态纺织产品开发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联盟启动仪式上,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总工程师陈宝建表示,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生活追求的逐步提高,功能性和生态性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纺织品的关注要素,消费需求逐年攀升的趋势推动着功能性纺织品与生态纺织品的研发和应用向着多领域、多行业、多学科协同方向发展。
联盟的宗旨是以“科技、时尚、绿色”为发展理念,将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和市场调研,以“时尚+科技”相融合推动产品开发创新,有效对接终端品牌需求,深化对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的服务。以国家纺织产品开发基地企业为核心成员,整合纺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按照平等自愿、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通过产业链集成创新的有效形式,共同完善功能性纺织品与生态纺织品标准,促进信息共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联盟成员企业的发展,推动功能性纺织品与生态纺织品的设计开发、消费认知和市场应用,推动产业升级。
如今,以高性能纤维、产业用纺织品、高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以服装、家纺品牌为代表的时尚产业,贯穿全产业链的绿色制造产业,正成为新的社会认知,“科技、时尚、绿色”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新标签。如何顺应时代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之下中国纺织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联盟将通过三重路径实现目标:①积极开展国内外知名展会调研、终端消费市场调研和流行趋势研究,促进联盟成员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互动,推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创新;②积极开展功能性纺织品与生态纺织品的系统基础研究,对适宜的纺织材料、染化料助剂、纺织染整工艺技术、环保认证以及相应标准等做全面梳理和系统研究,为联盟成员企业产品开发创新提供有利支撑;③积极开展联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共同打造专业推广平台,构筑与品牌沟通与合作桥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高效将技术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
2018年7月18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弹性非织造布研发基地(山东)”评审会在山东东营举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及行业相关专家、用户代表出席会议。
专家组经过现场考察、材料审核、小组审议,听取了基地建设和未来规划,肯定了申请单位山东荣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弹性非织造布领域的研发实力和市场地位,同意通过评审。该公司专门从事高端非织造布研发、生产和销售,成功开发了低成本、高性能、多领域的各类特色弹性产品,推动了弹性非织造布市场发展。
李陵申总结指出,行业研发基地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重大突破,协同下游产业开展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作用。期间,相关领导还调研了潍坊驼王实业有限公司和山东恒鹏卫生用品有限公司。
2018年6月底,在不改变普通织物原有特性基础上,通过纳米技术手段使织物具有防水、抗菌、防晒、抗紫外线、防辐射、防静电等功能——历经7年自主研发,由北京纳米生色公司与广东欣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织物纳米膜层结构生色技术完成了科技成果鉴定。
据悉,该项科技成果鉴定工作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牵头,共组织织物、纳米、光学、工业等领域多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评议,最后由科技部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共同认定。
据俞建勇介绍,纳米生色技术是纳米技术、真空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传统纺织染整技术的跨界融合,将着眼点置于材料的表面改性上,依靠表面膜层技术赋予普通材料以全新的性能。该技术从原理研究到技术开发、设备制造、工业化生产的全流程实现自主研发。这项技术的成功工业化可使普通柔性材料的功能性达到质的飞跃,可隔绝外界氧气、紫外线、霉菌等对纤维的损伤,极大地延长纤维寿命。同时,这项技术可使碳纤维、聚酰亚胺等新型高性能纤维在不降低任何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实现着色和赋能。专家表示,这项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可为医疗、智能穿戴、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选择。
柯桥是我国纺织业重镇和纺织品主要集散地。过去因为这里的产品低端,国外大品牌客户不会来柯桥。近年来,随着柯桥纺织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高档纺织品越来越多,广受大品牌客商青睐。2018年前4个月,柯桥高端纺织品产值138亿元,占纺织业比重达52.9%。走进浙江凡特思纺织品有限公司面料陈列大厅,五颜六色的面料布样整齐悬挂,业务员一口流利英文,正陪几位外国客商挑选。专做纺织外贸的凡特思公司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每天出口10个集装箱的产品,80%产自本地。
“嗅”到柯桥纺织产业加速转型的气息,环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敏果断把公司从上海迁到柯桥。樊敏表示,到这里来就是准备扎根,踏上柯桥发展的节奏,公司专注研发,帮助柯桥打造科技型和智能型纺织企业,努力站到产业的前列。确实,对于一家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企业,柯桥是理想的创业之地。
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柯桥将印染企业向滨海工业区集聚,同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2017年柯桥通过整治提升工业小区,淘汰落后印染产能7.6亿m、落后化纤产能1.3万t、落后织造产能1亿m。绍兴永利印染有限公司从逼仄的老城区搬到了宽敞的新厂区,落后生产设备全部淘汰,一心做起了高档产品。公司新开发的真丝纱线印染,须在恒温厂房组织标准化生产。总经理吴燕芳表示,原本国内做不了,需要去国外染色,现在新厂房完全符合生产要求,虽然运行成本提高20%,但产品利润更可观。
原本散布的纺织印染产业集中、提升后,柯桥城区环境更美,吸引力更强。留美博士熊天任在柯桥科技园创办了浙江司泰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他表示,不仅这里的硬件设施吸引企业,但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柯桥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在这里创业,没有后顾之忧。
柯桥区委书记沈志江表示,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有后劲,需要高素质人才不断加入,在柯桥,从政府到企业,求贤若渴,齐心协力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现在一架飞机质量的52%~53%,或者说一架飞机体积的80%以上都是碳纤维复合材料。与传统的铝合金材料相比,它可以使飞机的自身质量大大降低,但使其脆性变强。2018年7月5日,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与空客(北京)工程技术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将就碳纤维复合材料通过纳米改性以增强韧性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联合攻关。
一代材料一代飞机。碳纳米复合材料的发明及应用,带来了航空工业的革命,但这种复合材料的应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除了韧性差以外,导电性能也有所降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张忠表示,一架飞机的使用寿命大约为30年,平均每架飞机都要承受一次大的雷电。与铝合金材料相比,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降低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纳米改性技术来增加纤维材料的导电性能,以应对飞机“一生”中可能会遇到的那次大的雷电。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刘鸣华表示,纳米科技作为新兴的前沿科技领域,正在改变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也将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据了解,签署协议的双方除了将开展增韧纳米复合材料和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外,还将在更前瞻性的自感应和自愈合纳米复合材料以及纳米健康监测复合材料等领域开展合作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先进纳米复合材料技术应用于飞机设计和制造领域。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地区差异日益明显。201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超过4 000亿美元,到2016年已经接近2.15万亿美元,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尽管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仍未摆脱低迷,但新材料产业发展并未受到明显影响,保持稳中有升的持续发展态势。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壮大和制造业的不断升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推进,新材料的需求将更加旺盛,新材料的产品、技术、模式不断更新迭代,市场更加广阔,产业继续快速增长。
全球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日益明显。长期以来,新材料产业的创新主体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拥有绝大部分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实力、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占据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其中,全面领跑的国家是美国,日本的优势在纳米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领域,欧洲在结构材料、光学与光电材料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中国、韩国、俄罗斯紧随其后,目前属于全球第二梯队。中国在半导体照明、稀土永磁材料和人工晶体材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韩国在显示材料和存储材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材料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除巴西、印度等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新材料产业相对比较落后。从新材料市场来看,北美和欧洲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新材料市场,且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新材料市场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从宏观层面看,全球新材料市场的重心正逐步向亚洲地区转移。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大变革的来临,全球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地区差异将会进一步加剧。近15年来,世界各国的新材料产业快速扩张、高速增长,并呈现出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受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中国新材料产业增速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增长态势,2017年中国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3.1万亿元人民币,产生了若干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了一批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专业型骨干企业,建成了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和特色产业集群。
向集约化、集群化发展,高端材料垄断加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集约化、集群化和高效化成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突出特点,中国新材料产业也正向着这一趋势迈进。新材料产业呈现横向、纵向扩展,上下游产业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产业链日趋完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新的产业战略联盟,有利于产品开发与应用拓展的融合,但是也形成了寡头垄断。一些世界著名的材料企业纷纷结成战略伙伴开展全球化合作,通过并购、重组及产业生态圈构建,整体上把控着全球新材料产业的优势格局。比如,世界新材料主要生产商美国铝业、杜邦、拜耳、GE塑料、陶氏化学、日本帝人、日本TORAY、韩国LG等大型跨国公司,加速对全球新材料产业的垄断,并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市场中保持主导地位。
交叉融合创新加速,研发模式加快转变。基础学科突破、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快速推进了新材料的创制、新功能的发现和传统材料性能的提升,新材料研发日益依赖多专业协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现有研发思路和方法的局限性(性能、周期、资源),以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高通量表征、数据库与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立足把握材料成分─原子排列─显微组织─材料性能─环境参数─使用寿命之间关系的材料基因组工程快速发展,将推动新材料的研发、设计、制造和应用发生重大变革,使新材料研发周期和研发成本大幅度缩减,并将加快探索发现前沿材料、实现材料新功能,加速新材料的创新过程。
全生命周期绿色化,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世界各国都积极将新材料的发展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高度重视新材料与资源、环境和能源的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与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材料开发与应用。例如,欧洲首倡材料全生命周期技术,对钢铁、有色、水泥等大宗基础材料的单产能耗、环境载荷要求降低20%以上;对新能源材料、环保节能材料等的研发生产,高度重视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的低消耗、低成本、少污染和综合利用等。鉴于材料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作用,新材料技术成为各国竞争的热点之一。为此,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制定了相应的新材料发展战略和研究计划。
美国制定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战略规划、材料基因组计划等。美国处于世界科技的领先地位得益于对新材料研究的长期重视和持续支持。长久以来,美国科研的主导方向是为国防领域服务,所以材料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国防和核能领域,这使得美国航空航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行业的相关材料应用得到迅速发展。1991年美国提出了通过改进材料制造方法、提高材料性能来达到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加强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自此美国科技政策向军民结合调整。在已发表的第一份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美国就将新材料列为所提出的对国家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的6个领域之首。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美国都将新材料发展置于国家战略高度。美国能源部为了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于2010年12月发布了《关键材料战略》,以解决因产地、供应链脆弱以及缺乏合适的替代材料等原因导致的安全问题;2011年12月又发布了该战略的修订升级版《2011关键材料战略》,重点支持风轮机、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能效照明等清洁能源技术中用到的稀土及其他关键材料。2011年6月美国宣布了一项超过5亿美元的“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其中就包含了材料基因组计划,目标是使美国企业发现、开发、生产和应用先进材料的速度提高到目前的两倍。2012年2月美国发布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创建包括先进材料在内的4个领域的联邦政府投资组合,以促进先进材料的发展,同时还发布了“国家纳米计划”确定纳米材料、纳米制造等8个主要支持领域。2014年美国发布材料基因组计划战略规划,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催化剂、光电材料、储能系统、轻质结构材料、有机电子材料等9个领域63个方向。2016年,美国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战略规划》,组建了轻质现代金属制造创新研究所、复合材料制造创新研究所等,重点发展先进合金、新兴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重点材料领域。
欧盟制定了地平线2020计划、欧洲冶金计划等。为抢占未来的新兴市场,欧盟委员会于2009年9月公布了《为我们的未来做准备:发展欧洲关键使能技术总策略》的文件,将纳米科技、微(纳)米电子与半导体、光电、生物科技及先进材料等5项科技认定为关键使能技术(KETs)。欧盟委员会指出,KETs的技术外溢效应及其所产生的加成效果,可以同时提升通信技术、钢铁、医疗器材、汽车及航天等领域的发展,因此对欧盟地区未来的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欧盟委员会于2011年11月公布了为期7年、耗资800亿欧元的“地平线2020”(Horizon2020)规划提案,提出专项支持信息通信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先进材料、先进制造工艺、生物技术、空间技术以及这些技术的交叉研究。2011年欧盟以高性能合金材料需求为牵引,启动了欧盟第七框架计划下的“加速冶金学(ACCMET)”项目。2012年欧洲科学基金会又推出总投资超过20亿欧元的“2012—2022年欧洲冶金复兴计划”,对数以万计的合金成分进行自动化筛选、优化和数据积累,以加速发现与应用高性能合金及新一代先进材料。2013年开始,欧盟在“地平线2020计划”中推进了“新材料发现(NoMaD)”项目,现已建成NoMaD数据库,以托管、组织和共享材料数据。2014年,欧盟提出石墨烯旗舰计划,投资10亿欧元支持石墨烯制备、应用等13个方向,推出“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与新制造技术”(NMP)项目以及“研究网络计划”,加速高性能合金及新一代材料的研发。
德国制定了工业4.0计划。2012年6月德国启动实施了《纳米材料安全性》长期研究项目,以了解各类纳米材料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通过定量化方法对纳米材料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2012年11月德国启动“原材料经济战略”科研项目,目的在于开发能够高效利用并回收原材料的特殊工艺,加强稀土、铟、镓、铂族金属等的回收利用;德国为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新材料研发,先后颁布实行了“材料研究MatFo”(1984—1993年)、“材料技术MaTech”(截至2003年)和“为工业和社会而进行材料创新WING”(始于2004年)3个规划,WING规划强调密切关注材料的可制造性,致力于协调各部门间的高水平材料研究。2013年4月德国颁布了《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白皮书,之后德国将工业4.0项目纳入《高技术战略2020》的10个未来项目中,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德国企业界普遍认为,确保和扩大在材料研发方面的领先地位是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2016年3月,德国发布了《数字战略2025》(Digital Strategy2025),确定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步骤及具体实施措施,其中重点支柱项目包括工业3D打印等。
日本制定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日本1994年将其一贯奉行的“科技立国”调整为“科技创新立国”,1996年起实施首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第四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1—2015年)中,特别强调材料等高新技术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了新材料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日本先后推出了“材料整合(Materials Integration)”项目、“信息统合型物质材料开发”项目(MI2I:“Materials Research by Information Integration”Initiative)以及“超高端材料/超高速开发基础技术项目”,先后启动了“元素战略研究(2007年)”、“元素战略研究基地(2012年)”、“创新实验室构筑支援事业之信息统合型物质材料开发(2015年)”等计划,融合了物质材料科学和数据科学的新型材料开发方法,进行庞大的数据库积累和大数据解析,相关数据库主要包括日本无机材料数据库、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NIMS)的物质材料数据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材料数据库等。日本经济产业省在2015年公布了《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其中3D打印是其大力发展的项目。
韩国制定了未来增长动力计划。2012年6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和教育科学技术部表示,到2020年将投入5 13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8.2亿元)推动“纳米融合2020项目”。2013年7月韩国政府发布《第三次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将在5个领域推进120项国家战略技术(含30项重点技术)的开发,其中30项重点技术包括先进技术材料、知识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应用技术等。韩国的未来增长动力计划,集中支持新一代半导体、纳米弹性元件、生态材料、生物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韩国政府在2014年制定了3D打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加强了技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法律制度完善等基本产业环境的建设。2016年在原有政策与推进工作基础上,为提高韩国产业竞争力,韩国制定了《韩国3D打印产业振兴计划(2017—2019年)》,其目标是在2019年使韩国成为3D打印技术的全球领先国家。
俄罗斯制定了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俄罗斯也始终把新材料相关技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和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2012年4月发布的《2030年前材料与技术发展战略》将18个重点材料战略列为发展方向,其中包括智能材料、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材料及涂层、单晶耐热超级合金、含铌复合材料等,同时还制定了新材料产业主要应用领域的发展战略。俄罗斯科学院于2015年发布《至2030年科技发展预测》,内容主要包括7个科技优先发展方向,即信息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医疗与保障、新材料与纳米技术、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交通运输与航天系统、能效与节能等。
可以看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新材料产业相关政策,在突出各自特色、优势发展领域的同时,均强调了三方面的共性重点。一是高度重视技术研发,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将加大研发投资力度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加强并永久化研究以及试验税收减免来激励研发。德国“工业4.0”战略尤其重视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研究智能化生产过程、整合物流资源、借助网络提升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以实现企业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网络化制造体系的纵向集成。二是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日本政府推出的“重振制造业”措施中提到,要大量培养制造业人才,政府出资将具有特殊技术的人才作为专家,培训一线技术人员和制造工人,实现对生产诀窍和传统制造技艺的传承。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也强调了对创新培训领域的发展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并由此提出及时更新制造业劳动力、强化先进制造业工人培训、为未来工人提供职业教育、支持新型制造业学徒计划等具体措施。三是高度重视合作融合,日本政府成立“不同行业交流合作会议”,推动不同制造业行业的相互渗透融合,进而创造新的市场和领域。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建立健全伙伴关系,鼓励中小企业参与,通过支持跨部门伙伴关系增强“产业公地”,并通过创建区域集群来协调战略规划和集群内的风险分担。
2018年7月12日由常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德纺机)承办的国家纺织行业标准《特里科型经编机》制定工作组会议在湖南常德召开。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总工程师祝宪民、副秘书长丛政、常德纺机副总经理周孝文等,以及来自江苏、浙江、福建、湖南等地从事经编机械生产与设计的专家共18人出席了会议。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行业标准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特里科型经编机》纺织行业标准制定。该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常德纺机是该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
《特里科型经编机》标准适用于坯布牵拉方向与织针平面的夹角约呈90°~115°的特里科型经编机。该标准对特里科型经编机的型式、主要参数及执行机构、外观、成圈机构部件、运动机构部件、送经机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功率消耗、噪声、安全保护、坯布质量、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制定了全面规定。
与会嘉宾对该标准进行了研究探讨,给予了高度认可,并提出修改意见。与会人员一致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生产协作越来越广泛,为了使生产活动保持高度的协调和一致,就必须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行业标准,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我国纺织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近日,由海尔衣联网向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提报的《衣联网通用要求和互操作规范》通过立项审核,进入标准提案制定阶段,对于加速衣联网标准在全球市场的落地意义重大。
目前,在物联网技术迅速普及的洗护行业,缺少国际统一、全球认可的标准体系和互操作规范,存在产品互联互通不足等诸多问题。海尔提报的《衣联网通用要求和互操作规范》给出了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衣联网系统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而且提供了关键技术和框架要求,将产品和解决方案横向集成,降低成本和复杂性,进而实现系统的互操作性和功能兼容性,在整个洗护生态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
衣联网是目前增长最快的物联网垂直发展领域之一,从早期纺织服装产业采用基于RFID的自动识别功能,到如今形成了从服装产业链到智慧家庭衣物智慧管理的全流程智能解决方案。海尔衣联网依托RFID技术,搭建起衣联网智慧洗护平台,吸纳了服装企业、设备制造商等众多跨界资源加入。利用统一的RFID标准,各企业不仅可以管理分配给服装和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身份,而且还可以利用可管理的、可互操作的和可扩展的服务平台,用于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为用户提供专属衣物洗护程序定制,以及从衣服购买到穿搭的全流程服务。
此次海尔向IEEE提报的《智慧家庭体系框架和总体要求》也通过了立项审核,实现了我国智慧家庭标准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突破。作为唯一与IEEE展开战略合作的家电企业主导两项国际标准,海尔代表中国家电进入全球标准制定的前沿行列,在全球智慧家庭布局中占得先机,为中国家电牢牢掌握了话语权。
2018年7月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2017年32号文批准发布56项纺织行业国家标准,其中包括丝绸标委会归口管理的三项国家标准,其中就有宋锦国家标准。宋锦国家标准的发起人是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兼苏州上久楷丝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非遗宋锦“活态保护”第一人吴建华。
宋锦的生产制作从缫丝染色到织成产品前后要经过20多道工序,采用经线和纬线联合显花的组织结构,为织物表面色线和组织层次丰富还要应用彩抛换色等独特技艺。而一些传统工艺,各家相传,存在差异性,无统一标准,这给宋锦工艺标准化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宋锦国家标准的出台,将从源头上对宋锦产品进行规范,这标志着将来的宋锦文化产业有了健康发展的保障,也为宋锦工艺制定标准,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吴建华表示,具有悠久历史的宋锦被称为中国“锦绣之冠”,并被列入人类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假冒伪劣产品对宋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严重影响其品牌发展,不利于丝绸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宋锦国家标准的出台不但打击一系列假冒的宋锦产品,还为规范宋锦市场出力。本次宋锦国家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振兴丝绸品牌。这不仅是宋锦生产商的使命,也是更多丝绸研究者、文化保护者,甚至是丝绸爱好者的使命。作为宋锦标准第一起草人,吴建华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让苏州宋锦的传承和发扬可以寻找到更好的生长环境,让时尚变得更有文化,让文化变得更加时尚。未来公司将以全球战略眼光,快速扩大产能,加强自主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以文化作为营销载体,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使命,将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2018年8月3日,由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组织,东方国际集团协办的纺织环保发展专项基金联席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到会祝贺。昀泽、中信、兴业、博天、中广核、如意集团等有关资本、基金、券商、风投公司、上市公司投资基金,以及纺织印染零排放技术研发、项目工业化运行试验、工程化示范基地试点单位约四十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俞亦政主持。俞亦政表示,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精神,落实中纺联部署《纺织行业产融结合三年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活动。他指出,在当前我国由纺织加工制造大国迈向纺织强国进程中,保护好环境,是今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纺织工业废水主要来自印染加工行业,用水量多、废水浓度高排放量大。近年来国家对环保要求愈来愈高,执法越来越严。对行业发展来说是危机,也是机遇。实现印染水资源生态可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对今后我国纺织印染行业乃至整个纺织工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行业协会的工作责任之一。
近年来,中纺研究会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在深入研究纺织资本市场、开展对纺织服装类上市公司咨询服务,以及组织行业有关单位进行前瞻性项目研究和引领性技术成果推介推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进一步提升纺织行业整体形象和市场地位,推动行业内优质企业IPO、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和加速行业兼并重组是中纺联产融结合三年行动计划工作目标的重点任务。其中,无水少水印染加工技术装备和印染废水零排放等技术成果产业化是《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支持领域和发展方向。
据悉,东华大学等单位研发的零排放技术目前在山东如意、浙江绍兴进行了小试、中试、生产性运行试验以及示范工程试点建设,通过试验厂家实际工程应用和有关方面的专家论证,基本具备了应用推广基础。本次会议还专门邀请盛虹、富丽达等一些印染龙头优势企业来参与讨论交流,目的就是要让行业内更多印染企业参与进来,以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研讨检验项目的技术成熟度和实际推广可行性。
对于目前正在筹备的项目公司和专项基金发起,俞亦政强调,项目公司是技术成果应用推广孵化器,专项基金作为技术成果产业化资金资本保障,这就是产融结合的一种有效范式。他希望在此产融结合工作中,要注重协调纺织行业发展特点、需求与基金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在基金运作模式、资本构成、运行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大胆探索,谨慎前行。希望纺织行业内一些优秀企业、上市公司能够积极关注和参与到此项对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之中。
会上,中纺研究会副秘书长王春生就关于《建立纺织环保专项基金联席会议制度的提议》向会议做了说明。他表示,中纺研究会按照国家工信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上级管理部门有关文件要求部署,自2017年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纺织印染废水零排放技术项目应用推广工业化生产运行试验和示范工程试点建设。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考虑到纺织印染零排放技术项目在开展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资本支持的实际需要,经与一些资本、风投、券商、基金等机构商议,拟发起筹建纺织行业环境保护发展专项基金。这些完全是按照行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而进行的相关尝试,目的就是进一步探索纺织行业产融合作的有效方式与途径。提议建立纺织环保发展专项基金联席会议制度,是为了更加有利于组织开展相关工作,指导并规范相关管理。此外,东华大学、中广核等有关单位就印染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工业化运行试验、示范工程基地试点建设情况等做了详细介绍。
作为帝人集团的纤维和纤维加工公司,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Teijin Frontier)已同意收购J.H.Ziegler。Ziegler是德国汽车内饰材料的主要供应商,收购价约为1.25亿欧元,Ziegler将成为帝人富瑞特的全资子公司。收购Ziegler的交易将通过现金和新筹集的资金进行,并将于2018年8月完成。此前各方确认,包括监管机构批准在内的所有常规成交条件均已满足。
隔音在快速运行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全电动汽车中变得尤为重要。自1864年成立以来,Ziegler在无纺布填充材料和吸音复合材料解决方案领域不断创新先进技术。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和全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上升,隔音性能越来越受到汽车OEM厂商的重视,而采用PP和PET的非织造轻量化解决方案也开始出现。
据报道,Ziegler的技术在外观、触觉反馈和座椅表面材料的可用性方面满足了OEM严格的要求。Ziegler公司总部位于德国Achern-Oberachern,可提供先进的非织造衬里结构,包括具有通风能力的材料,有助于防止起皱,保持真皮材料的豪华外观。该公司还生产吸音材料和非织造布,用于家居和隔热领域。该公司在全球拥有五家工厂,其中三家在德国,另两家在匈牙利和中国,员工约有400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该公司公布的销售额为6 900万欧元。
通过收购Ziegler,帝人富瑞特将提升其汽车内饰材料在欧洲的生产和销售能力,从而扩大其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增加其企业价值。为了推动Ziegler产品的销售,以满足对低噪音电动汽车驱动环境不断增长的需求,帝人富瑞特计划优化Ziegler的设计和生产结构。帝人富瑞特利用其丝线和短纤维的研发和生产功能,计划利用其超细纤维开发出具有更好吸音性能的材料。帝人富瑞特还将利用大陆结构塑料(Continental Structural Plastics)的生产和销售设施,寻求商业协同效应。大陆结构塑料是帝人集团复合材料业务的北美中心,也是Ziegler的销售渠道,其目的是开发与汽车内饰和外饰相关的新业务。
近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乌鲁木齐正式对外发布。该报告由自治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印,是全国第一份地方版“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
《报告》由综合发展报告、专题发展报告、重要对外开放平台发展报告和重点研究成果4大部分组成,共计30篇研究成果,41万余字,系统介绍2017年各地、各重点领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报告》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资金融通、体制机制6个方面总结目前新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要点,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核心区建设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和行动》,以核心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突破口,带动交通枢纽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发展。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坚持市场导向和企业主体工作导向,着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据介绍,《报告》的编辑和发布,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把新疆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成果展示,是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信息调研工作的具体举措,不仅有利于促进理清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思路,明确建设方向,突出建设重点,提高核心区建设决策服务水平,而且有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促进核心区建设重点任务落地,正确引导核心区建设预期,促进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
2018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创造了较为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和内销市场总体实现良好增长,为纺织行业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提供根本支撑。纺织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较为明显,产销、效益、投资等经济指标均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运行质效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2018年上半年,纺织行业景气度总体平稳,二季度好于一季度。中纺联企业经营者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行业景气指数持续处于扩张区间,二季度景气指数为60.9,较一季度有所提升。内需市场增长平稳,网络渠道增速提升显著。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2%,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4.1%。2018年纺织品服装国内销售增长好于2017年,一方面与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相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纺织行业在优化供给结构、有效满足内需方面成效显著。行业出口总额保持增长态势,纺织品竞争力稳定。海关快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1 275.2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纺织品表现出稳定的国际竞争力,出口增势良好,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10.3%,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同期42.8%提高到45.7%;服装出口压力加大,出口额同比减少2%,所占比重由2017年同期57.2%下调至54.3%。
经济效益逐步改善,运行质量稳中有进。得益于国内外市场的良好支撑作用,纺织行业效益增速呈现逐步加快走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 060.6亿元,同比增长4.1%;实现利润总额1 360.6亿元,同比增长2.4%。化纤、纺机行业效益增速显著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上半年化纤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6.3%和19.3%,纺机行业分别增长16%和19.6%。行业运行质量总体有所提升。上半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销售利润率为4.7%,产成品周转率为18.4次/年,同比加快2.6%;总资产周转率为1.4次/年,与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三费比例为6.9%,略高于2017年同期,但较2018年一季度有所下降。
生产增速稳中趋缓,投资增速小幅回升。纺织行业开工情况基本正常,生产增速逐步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上半年纺织业产能利用率为81.1%,化纤业产能利用率为81.7%,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纺机行业工业增加值在各子行业中增长最快,上半年同比增长13.9%;产业链终端环节生产增速更为平稳,家纺、产业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7.8%和4.5%。
行业投资增速环比小幅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推算,2018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3%,结束了一直负增长的态势。其中,化纤业受效益提升带动,投资信心提振,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增长28.2%。
宏观基本面总体正常,不确定因素仍待观察。展望2018年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大体延续平稳复苏态势,内外市场平稳增长的基本面仍未改变,纺织行业也有望在下半年保持基本平稳的运行态势。国际方面,发达经济体就业改善,接近充分就业水平,带动消费者信心上升,国际市场需求仍保持惯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分别为3.9%和3.1%,均不低于2017年增长水平,纺织行业外需形势大体稳定。国内方面,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将保持平稳,就业稳中向好将为收入增长、消费扩大提供基础支撑;消费者信心处于相对高位,能够为下半年内需平稳增长提供趋势判断依据;宏观调控政策更注重扩大内需,纺织品服装国内消费有望保持稳定增长。
2018年下半年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性有所提升,风险因素有所增多,但总体上不会对纺织行业造成重大冲击。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纺织行业出口压力也有所增加。但美国目前公布的加税清单尚未覆盖服装、家纺等大比重出口产品,且加税尚未进入实施阶段,因此预计年内并不会对纺织行业出口造成重大冲击。美元加息引起的全球流动性收缩等外部风险仍需一定过程方能显现影响,国际市场需求短期有趋缓动向,但基本面未变,纺织行业外需环境总体依然稳定。
运行走势基本平稳,高质量发展仍待推进。总体而言,在内需稳定增长、外需大体平稳的环境下,下半年纺织行业仍将保持平稳运行走势。行业内销将继续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出口压力虽有所增加,但预计增速仅较上半年小幅态势,行业运行质效指标由于基数原因仍有一定回升空间。在外部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深入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仍是纺织行业的核心发展任务。纺织行业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努力实现行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在2018年7月19日举行的2018中国(四川)先进材料——玄武岩纤维产业推进会上备受关注:四川省首个玄武岩纤维产业园——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一个产业园区的发展相关规划通过论证,关注度高是因为玄武岩纤维是我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是四川省优先发展的先进材料产业之一。目前,四川省玄武岩纤维年产能为6 000 t,产值约为3亿元。按照《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年)》,到2020年,四川省玄武岩纤维产量至少达4万t,玄武岩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总产值达到100亿元。然而,玄武岩纤维产品的市场开拓和应用推广多年来一直发展缓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玄武岩纤维分会会长、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岩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柏青认为,纤维做得再好,必须形成制品。在他看来,玄武岩纤维产业要快速发展,亟须园区这个载体,更需要园区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主要特点就是在原丝生产的基础上,形成后制品集聚效应,再配合税收、金融等配套政策,助推形成玄武岩纤维产业集群。作为首家入驻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的企业,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已尝到“甜头”,作为一家原丝生产企业,在园区内可以快速得到下游企业对后制品的要求和反馈,从而及时对玄武岩纤维的粗细、韧性等进行调整。比如,航空航天领域需要纤维有高强度,消防用品又需要纤维阻燃性好,不同产品的要求倒逼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据了解,达州市玄武岩纤维产业园规划总面积4 000 000 m2,一期1 866 666 m2已实现“六通一平”,生产服务配套到位,企业可立即入驻。
2018年6月下旬,由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简称“广纤院”)和宁波工程学院、江苏锵尼玛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绳缆专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及其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项目、广纤院和东华大学、上海新纤仪器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织物湿态贴体舒适性的评价方法研究与测试仪器开发”项目和广纤院承担的“防霾用纤维复合滤料过滤特性测试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广东番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三个项目的鉴定专家组分别由广东无纺布协会教授赵耀明、中山大学教授阮文红、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孙恩乐、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朱云、广东广纺检测计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杨梅、广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教授级高工司徒建崧、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汪朝阳、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高工胡勇杰等组成。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李桂梅,中纺联科技发展部副主任孙锡敏、广纤院副院长聂凤明等领导参加了项目鉴定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查了鉴定材料,考察了现场,进行了讨论和质询,认为三项项目总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绳缆专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制备及其在服役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项目开发了一种绳缆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专有加工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制备的绳缆用UHMWPE纤维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种改性UHMWPE纤维的制备方法研究。项目开展了温度、海水、日光、静载荷等多因素复合对UHMWPE纤维服役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绳缆用UHMWPE纤维在模拟服役环境下的性能评价方法。“防霾用纤维复合滤料过滤特性测试体系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了气溶胶粒径分布、中位径、浓度、分散均匀性等气溶胶测试关键技术,建立了防霾用滤料测试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提出的数值转换模型框架靠基于测试数据预测滤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过滤性能。“织物湿态贴体舒适性的评价方法研究与测试仪器开发”项目针对织物湿态贴体舒适性的表征,开发了新型湿态贴体舒适性的测试仪器,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进一步完善了织物舒适性评价体系。
行业专家对高品质原液着色纤维系列标准进行审议
近日,《原液着色纱线及长丝基础色测试方法》和《基础色系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系列标准在武汉进行审议,来自纤维生产企业、高等院校、检测机构和科研院所等30余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并提出宝贵的意见。
原液着色纤维是化纤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由于颜色种类繁多,颜色难以量化等原因,原液着色纤维订单多需要生产小样确认,不仅订单确认周期长,操作繁琐,而且难以复制推广,造成行业库存积压,成本高。基础色测试方法和基础色系原液着色化学纤维系列标准正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讨论而制定的。
未来,编制单位将根据与会专家的意见,对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完善,以团体标准形式推向市场,为原液着色纤维市场提供标准支撑,引导原液着色纤维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