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实践及思考

2018-04-02 02:26:41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上海210018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徐汇区力量图书馆

李 杰(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 上海 210018)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上海城市副中心。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徐汇区近年来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上海市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总目标和建设一流国际文化强区区域目标,把文化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塑造“汇文化”城区品格,积极打造中西结合、兼收并蓄的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徐汇区图书馆作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具有徐汇特色的社会化参与模式,为徐汇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1 公共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法律依据及基本内涵

1.1 法律依据

2017年3月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保障法》(以下简称《保障法》)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确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涵盖了全社会所有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各种力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力量。本条规定将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表明社会力量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社会力量参与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同时,《保障法》还规定,社会力量可以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设施的运营和管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方式有兴办实体、资助项目、提供设施、捐赠产品、政府购买、成立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等;国家的鼓励支持政策有表彰奖励、税收优惠、设立公共文化服务基金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方式和鼓励政策有了法律支撑。

1.2 基本内涵

依据《保障法》相关条文,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是通过简政放权,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供给方式和资金投入多元化。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宽松环境和公平路径。简言之,所谓公共文化社会化发展,就是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服务和投资。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讲,就是指“办馆方向由封闭型向全方位开放型转变,由各自为政向联合办馆转变;由传统借阅模式向网络多媒体转变;由阵地服务延伸到社会各重要场所服务。”[1]总之,就是通过社会主体参与,丰富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打造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图书馆。

2 徐汇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实践及成效

徐汇区共有54.76平方公里,目前有1个区级图书馆,13个街镇级图书馆,76个居委自助阅览室,上海图书馆亦位于区域内,实现了“市——区级——街镇”三级图书馆的通借通还。这些公共图书馆(室)为满足区域居民基本阅读需求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居民的阅读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元化,仅仅依靠政府之力很难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建立和形成灵活开放、竞争有序的公共图书馆发展新格局,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的阅读服务,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徐汇区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2.1 实践案例

2.1.1 汇讲坛

汇讲坛前身是2006年开始举办的周六公益文化讲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内涵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公益文化、健康新知、数字资源、大家·对话等四个模块的阅读服务品牌,已有近200位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为市民读者奉献了近五百场次精彩纷呈的专场讲座,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名著解读、公益美术、音乐戏剧、文学创作、文物鉴赏、徐汇文脉等,已成为市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品位的“城市教室”“没有围墙的大学”。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入讲座资源征集范围,经编辑制作成数字资源上传至“国家数字文化网”,并开发了徐汇图书馆自建讲座数据库,拓展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促进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2.1.2 汇影院

汇影院包括三部分。一是读书观影。以阅读经典名著、赏析经典电影为主题,将文学的静态美与电影的动态美巧妙结合,为市民读者带来文学、电影上的鉴赏与分享。如《倾城之恋》《美国往事》等影片的赏析活动,融合了“视听艺术”与“文学艺术”,让名著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走近读者,使读书更有趣,也使观影更立体。二是专题视频。针对社会热点和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进行选题,主题新颖,贴近生活和时代,活动之前由专人对视频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社会影响进行深入地解读,以便读者有更直观地了解。三是佳片有约。通过选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电影作品,介绍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传播正能量。汇影院吸引更多市民走进图书馆,在传递时代信息、弘扬核心价值的同时,提升了市民的审美修养和文明素质。

2.1.3 汇悦读

结合读者需求,紧扣时代脉搏,吸引社会专业力量参与,打造市民喜闻乐见的、具有徐汇地域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主要包括“新知、成长、分享、未来”四大板块:新知板块包括“汇讲坛”公益讲座和中华经典诵读;成长板块包括“汇成长”青少年阅读和“悦读越精彩”故事妈妈亲子阅读;分享板块包括“乐悦读”社区阅读和“悦读圆梦”残疾人阅读;未来板块包括“互联网+”数字阅读推广和“书香企业”阅读。参与人群上,做到老、中、青、幼、残“全覆盖”;活动方式上,做到听、说、读、写、诵、演相结合。

2.1.4 跨文化阅读交流平台

本平台2016年推出,以“在徐汇,看东西互渐”为主题,通过文化艺术活动、主题演讲、跨文化阅读、当代艺术跨界展示、公众艺术参与等形式,吸引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让生活在上海的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士互相看到彼此的文化精神,在这种跨文化互动中,传承上海文化之源、徐汇文化之脉。包括“艺述东西”“走读徐汇”“汇眼看天下”等3个板块,“艺述东西”是以文化沙龙的形式邀请海外艺术家和本土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段和工具介绍东西方文化,从艺术领域看徐汇东西文化的相互融汇。“走读徐汇”是行走中的文化讲座,选取徐汇区经典的建筑以及体现城市建造理念和徐汇海派文化的书籍,通过读、游、览、谈、品等多种方式,体会徐汇的文化之魂。“汇眼看天下”通过影像资料向小朋友与家长介绍不同国家的文化形象与审美方式,并邀请嘉宾进行解读,以不同主题使儿童进行跨文化阅读体验。

2.1.5 约书吧

“约书吧”微信公众号是2015年推出的移动数字服务,不仅可以在线查阅借书目录,还可以选择就近的“书香驿站”取书,由徐汇区图书馆提供免费配送。同时,通过“约书吧”和“市民数字阅读”接口,输入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卡号和身份证号码,可以轻松获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数字资源,可以下载、离线阅读,让“掌上图书馆”成为现实。2017年约书吧已改版升级,增加主题阅读、主题文化交流等功能,成为整合馆内与馆外、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的移动服务平台。与书香联盟相关活动有机配合,成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的有力渠道。

2.1.6 书香联盟

大老李已经五十多岁了,还从五十里外的西平老家来这里下井。他的背微驼,和我们常常见到的那种老实巴交的高个子男人一样,整天不怎么言语。他的大女儿读高中,儿子小学。大老李极疼他的孩子,他常常盯着一张皱巴巴的照片看,那是他们的全家福。他还买些纸笔书包的存着,说等到回家的时候给孩子带回去。他说,现在农村的孩子们除了读书这条道再没其他出路了。看来他是极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然而此刻,西山轰隆一声,一缕灰烟过后,大老李两腿一蹬,双眼一闭,唉,都他妈的过去了。完蛋了,一切都完蛋了。

以徐汇区图书馆为“书香部落”,搭建全民阅读信息交流、资源需求对接的平台;联合倡导区域内具有阅读元素的实体书店、咖啡馆、艺术空间等文化场所成为“书香驿站”;鼓励支持开展阅读推广并提供公益阅读服务的文化团体(个人)、教育和出版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成为“书香行者”;推动和促进有条件进行书刊借阅和图书漂流的社区、楼宇、商圈等成为“书香坊”;并通过“约书吧”移动数字服务服务,将图书馆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互联网应用有效结合,联盟成员实现场地联用、活动联办、平台联建、资源联动、信息联通、品牌联创,形成彼此支持的区域全民阅读服务网络,构建层次丰富、特色鲜明、多元发展的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共同推广全民阅读,提升市民人文素养,营造城市文化氛围。

2.1.7 “新书速借 你选我购”活动

利用“图书馆+书店”模式,与位于港汇广场五楼的新华书店联合推出“新书速借你选我购”服务。读者在这家新华书店任意挑选图书不超过3本,可凭身份证与读者证将书免费借回家。活动把选书权交给读者,不断提升用户体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全民阅读中来。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模式被《新闻坊》、《解放日报》、《中国文化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追踪报道。

2.2 成效

上述案例为徐汇区社会组织、名人名家、知名学者、文化企业、社会个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搭建了平台,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对全体市民免费开放、免费借阅,为书香社会建设奠定了基础;完善了图书馆服务网点,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除提供图书借阅等常规图书馆服务外,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公益培训、文艺鉴赏等,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使徐汇区图书馆向“泛在图书馆”建设的路上迈进了一大步,“泛在图书馆”即“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图书馆可以获得任何信息资源,其显著特征是:用户在哪里,图书馆的服务就在哪里,用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图书馆的服务,甚至用户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却已经利用到图书馆的资源或者得到了图书馆馆员的帮助”[2]。

3 徐汇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主要路径

徐汇区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努力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界限,充分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之间的关系,吸引区域内企事业单位、专业院校(团)、社会组织、名家名人等多方面的力量,并结合当前信息技术,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能,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科技、文化跨界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格局。

3.1 处理好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关系

徐汇区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两个主体的作用。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建设责无旁贷,徐汇区委区政府明确自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将“文化徐汇”列为徐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奋斗目标之一,把“汇悦读”全民阅读活动当作重要战略任务,列入徐汇区十三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徐汇区地处上海城市副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人口聚集程度高,文化底蕴丰厚,文化资源多元,社会组织和社团众多,居民生活品质高,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因此对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有很高的积极性。徐汇区围绕理顺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提升社会主体服务能力“两条主线”,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成立区文化发展促进会,实施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枢纽式管理,简化手续,降低门槛,规范管理,热心为文化类社会组织提供联络、协调和服务职能。出台《徐汇区文化类社会组织评估办法》,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资助、定向补贴等方式积极扶持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为文化类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平台,让渡服务空间,如阅读越精彩亲子俱乐部、星期天读书会、上海普陀区青创社会服务中心等众多有能力的社会组织拿到了徐汇区阅读服务项目。

3.2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3 整合线上线下两种资源

“线上服务是指用户在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上接受专业服务,线下服务是指用户到实体馆接受现场服务。”[3]这是“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徐汇区“约书吧”和“汇阅100”活动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典型代表。“约书吧”微信公众号,用户既可以线上查询、借阅、下载图书,又可以选择服务点进行线下投递, “检索-预约-借阅-递送”一站式完成,实现了“线上借阅、线下投递”,让借书象下楼取报纸一样简单方便。“汇阅100”是徐汇区“汇阅读书香联盟”发起的为期100天的全民阅读盛宴,100天内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线上百位阅读达人将通过微信号不间断为读者推荐100本好书,线下将根据各“书香驿站”的不同特色及周围读者的特色需求举办特色的阅读活动。如在徐汇滨江的汇艺术图书馆,举办“东西对话,水岸文化”系列沙龙活动,逐一梳理西方国家水岸文化和海岸文化,深度探讨上海乃至中国如何进行全球文化水/海岸线的创造,使市民读者获得现场体验和跨文化阅读体验。

3.4 利用图书馆+思维积极促进跨界合作

所谓“跨界”,指在互联网思维下,行业跨越原有界限,与另一行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图书馆跨界”是指图书馆超越文献采集、流通,信息的整合、提供,知识的传播、利用等传统服务边界,参与到更广阔的行业领域中,丰富图书馆服务内容、拓展图书馆服务疆域[4]。在此思维方式下,徐汇区“书香联盟”建设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创新阅读服务方式和手段,促进图书馆的跨界合作。目前,“书香驿站”单位有13家,“书香行者”有12家单位,“书香坊”成员单位有76家。涉及行业有药店、书店、商场、咖啡馆、会馆、创意空间、写字楼、机关行政服务中心、居委会、文化企业、读书会、亲子俱乐部、工作室等各行各业。参与的社会主体多,社会网点广,既有商场、企业中的特色空间,又有来自社区和基层的文化空间;既服务在职白领,又服务社区居民。图书馆服务走进了居民日常生活和生活便利区,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享受到图书馆服务。“约书吧”是图书馆与互联网+融合的有效尝试,使大量数字资源免费向社会公众推送,使阅读打破时空的界限,让掌上阅读变为现实。“建立在统一数字网络技术平台上的公共数字阅读资源‘云储存’,理论上足以突破地域、部门、机构的边界,支撑起跨越空间地理位置,面向全体公众的公共数字阅读‘云服务’”[5]。

3.5 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以用户为中心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核心战略。作为服务型机构,图书馆必须将用户及其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2]徐汇区图书馆顺应图书馆发展趋势,在空间、服务等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注重用户体验。如在图书馆入口处创新设置了咨询台,对读者进行引导、答疑,使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上文提到的徐汇区“新书速借 你选我购”活动,利用“图书馆+书店”的模式,把选书权交给读者,打破了延续数百年的从图书馆自身出发或由图书馆代替读者决策的“采购—编目—入库—出借”传统服务流程,转化为以读者实际阅读需求为导向的“需求—采购—出借—入库—编目—再出借”,使读者变身为图书采购员,真正成为图书馆的主人,既改善了馆藏,亦提高了用户体验,是读者决策采购(PDA)很好的实践。徐汇区书香联盟之书香部落是设置在徐汇区图书馆的数字体验空间,共2层:一层是全智能24小时无人自助外借区:通过RFID技术,实现办证、查询、借还书、续借等一体化自助服务,让读者自行对图书进行外借服务。图书定位是“畅销”、“潮流”“精品”,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二层是6个功能性文化空间:心语空间提供心理、法律援助;世声空间提供高质量视听体验;耕读空间是草婴名人书架;艺廊空间是小型展示厅;书话空间是真人图书馆,通过把不同人生经历的人邀请到一起以一种面对面沟通的形式来完成“图书”的阅读;还有一个公共交流空间,可以举办读书交流活动、文化创意活动等。“属相部落”具有个人学习、小组讨论、读书活动、数字阅读、平面展览展示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习与休闲、读书与交流的有机统一。徐汇区图书馆正在从传统的“以借还书为主体的阅览空间,向以知识交流为主体的学习共享空间转型”[6],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感受和需求。

4 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建议性思考

4.1 部分社会力量参与的项目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4年以来,我国各地的许多图书馆都陆续推出了“读者选书,图书馆买单”服务,促进了图书馆服务的供需对接。如杭州图书馆推出的“悦借”服务,是“借助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技术打造借阅О2О平台。市民只需手指一点,便可轻松完成网上借阅,图书馆会将图书配送到读者手中,还提供上门还书服务,读者只需要支付3-5元的快递费;可以借阅的不仅是图书馆的书,还有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的新书[7]。青岛市南区图书馆推出的“你借书、我买单,免费配送到家”活动,与杭州市做法类似,读者只要关注其微信公众号“青云图”,不仅可以借阅公共图书馆的书籍,各大书店最新上架的图书也可以随时借阅;读者在网上点击借阅,就可以免费送到读者手里[8]。这种将图书馆与互联网和物流有机融合的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使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借阅图书馆和书店的书籍,极大满足了因工作繁忙没空到图书馆借书的读者的需求。但徐汇区“新书速借 你选我购”活动,书可以借的范围有一定限制,主要是文学、社科或生活类书籍,且总价不超过100元,这样就会限制部分有需求的读者,参与的书店太少,使这种借书方式很难成为常态,也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且仅仅是线下服务,读者非要到现场才能借到新书。“约书吧”项目虽然可以将图书送到读者指定的取书点,但并没有将图书直接投递到读者手里,读者须选择就近的取书点,但读者对哪里有取书点并不是太了解,使得项目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建议徐汇区借鉴杭州、青岛的做法和模式,细节上进一步完善,将这两个项目进一步整合,促进线上线下有机统一,扩大书店参与范围和可借图书范围,图书馆旧书与书店新书均可借,并将图书进一步送到读者手里,实现“一机在手,图书到手”,给读者带来方便和实惠的同时,也是阅读推广的一剂良策。

4.2 引导社会力量从更高意义上参与图书馆建设

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目的来看,不外乎“共赢、志愿,参与决策咨询”三种。目前徐汇区图书馆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要么是共赢,要么是志愿,还没有从更高的层次上来参与图书馆的决策咨询,即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建设、重大事项的决定、资源分配政策制定等,还没有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目前在上海图书馆、浦东新区图书馆都建立了社会力量参与的法人治理结构、理事会制度,为图书馆的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制度的保证。这也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十三五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更是《保障法》第二十四条的明确规定:“国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根据其功能定位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管理。”在这方面徐汇区图书馆还没有大胆尝试与创新,还需要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4.3 建立图书馆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

目前,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主要是以项目委托、合作共建的形式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但投资和捐助的形式较少。图书馆服务或活动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政府,接受社会力量捐款或资助的活动项目几乎没有。与发达国家企业和私人捐赠达到总体经费投入的30%相比,徐汇区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程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汇区要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服务外包、公开竞标、项目授权等机制,及时公布图书馆可参与公共文化活动、项目、服务的目录,以及所需社会组织的相关资质,促进各种社会力量的公平竞争和良性竞争。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资助、赞助等形式参与图书馆建设和服务,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4.4 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社会与政策环境有待提升

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个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公益意识、志愿精神不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税收减免政策缺乏。这些问题单纯依靠图书馆的内部改革难以解决,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出台有利于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比如对于投资或资助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采取免税或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体制环境,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建设格局。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的激励和处罚措施,成立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社会组织代表以及市民代表组成的社会化运作监管委员会,通过需求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政府的委托、采购和补贴项目的服务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提高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规范监管水平。并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社会化运作的信息发布机制、项目运作跟踪机制、服务绩效评估机制,确保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不偏离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原则。

4.5 警惕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表面繁荣背后的“体制空转”

目前,随着“互联网+”和“图书馆+”的日益发展,徐汇区图书馆服务方式日益创新和多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而以一种扩张的趋势打造各种个性化服务、各种大型赛事、节庆活动、阅读推广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各种繁忙之余,要考量活动的效益和效果:有多少活动是老百姓真正参与的呢?有多少服务是老百姓真正欢迎的呢?投入几十万的大型活动有多少真正花在了老百姓身上?财政投入与社会效益是否一致?这些都需要详尽统计数据的支撑。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王烈生教授提出的要警惕“体制空转”现象,即现行文化体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较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运行效率低”和“运行利益自满足”为特征的体制耗损结构,一方面是高成本的“打造文化”“建设文化”“送文化”,一方面是百姓漠然于那些“管理”“打造”和“送”[9]。图书馆图书流通量的较少与广场舞人群的拥挤、国人平均阅读率的徘徊不前与网络直播的热火朝天,简直是“冰火两重天”。因此,建议徐汇区要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的监管和评估,举办各种阅读推广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均应是百姓的实际阅读需求,而不应是昙花一现的作秀或形式,不应是圈子里少数人的“自娱自乐”,更不应是少数社会力量利益交往的平台,要促进文化投入真正助力文化增长和文化繁荣,让阅读真正引领市民修养,让财政投入真正促进文化民生,而不要沦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而不计效果和效益的政绩工程、形式工程。

[1]徐秋.论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趋势[J].图书馆学刊,2012(4):7.

[2]刘兹恒.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十大趋势[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04-08(13).

[3]王东波.基于“互联网+”的图书馆未来发展新趋势[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3):79.

[4]屠舒敏,冯亚慧,李玲丽,粟慧.互联网思维视野下的公共图书馆跨界服务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5(1):128.

[5]巫志南,冯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0.

[6]吴建中.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与公共图书馆因应之策[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4):27.

[7]寿晓辉.杭州图书馆推出“悦借”服务新体验[EB/ОL]. “图书馆报”微信公众号,2016-12-12.

[8]莫曲,华伟.青岛市市南区推出掌上图书馆[EB/ОL]. httр://www.ссdу.сn/хinwеn/wеnhuа/хinwеn/201611/t20161125_1277185.htm,2017-08-31.

[9]王烈生.文化建设警惕“体制空转”[N].人民日报,2014-08-01(24).

猜你喜欢
徐汇区力量图书馆
夜探丛林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党政论坛(2022年5期)2022-10-14 12:06:44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2-01 14:49:18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麦唛力量 (一)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
科学生活(2017年7期)2017-08-14 21:33:20
孤独的力量
37°女人(2017年1期)2017-01-14 02:32:18
飞跃图书馆
怀疑一切的力量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