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再造及服务助推高校图书馆转型*

2018-04-02 02:26张奎勇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上海201306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图书馆空间服务

张奎勇(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1306)

图书馆服务的不只是到馆借书和自习的读者,还可能是具有空间服务需求的用户。空间再造及服务正在发展为集展览欣赏、研讨学习、创客服务和休闲娱乐等众多空间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它不仅较好地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适应了信息环境中用户的多元学习和交流需要。因此,空间再造及服务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新的研究和服务热点。

空间再造及服务是图书馆人主动适应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而做出的大胆尝试,拓展了图书馆的生存空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空间再造及服务方式多样,发展迅速。它将在读者需求、功能拓展、新技术运用、机构变化、馆员与合作等方面助推图书馆转型升级。

1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及服务研究现状

空间改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很多。最近几年,国内期刊和会议相继进行专题研讨,如《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年第1期图书馆空间再造专题;《图书馆》2016年第6期“图书馆空间建构研究”专题;2016年10月28日,昆山杜克大学举办“二十一世纪新型高校图书馆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2017年6月22日,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等承办“图书馆空间再造与功能重组转型”研讨会等。

1.1 理论

(1)背景、特点和趋势

高等教育环境的变迁及教学模式的变革[1],读者学习方式从静态转变成多种学习方式,以及网络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求图书馆在固有职能基础上,拓展服务内容。空间成为图书馆开展服务的资源和平台,空间再造及服务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关于它的背景、特点和发展趋势有如下研究成果。

王世伟认为融合图书馆的研究起始于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空间和服务重塑,多集中于欧美的一些大型图书馆[2]。融合图书馆将使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实现整体性的结构融合。李明理以梅罗维茨的“媒介情景理论”为指导,提出新时期图书馆场景的构建策略[3]。宋乐平认为实现知识交流是图书馆的基本使命,完善图书馆服务是促进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4]。

刘民钢认为建设更多的共享空间和小型讨论室,将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工作[5]。AСRL发布的《2013高校图书馆趋势和统计情况》报告显示[6],调查中,15.5%的图书馆希望使用空间大幅增加,并且27.4%的博士学位授予/研究机构预测图书馆使用空间会显著增加。在过去的3年中,62.6%的受调查图书馆重新利用了空间。

(2)空间管理和评价

在空间管理和评价方面,吴建中认为空间再造给图书馆带来的不仅是服务方式的变化[7],而且是管理方式的变化。张璇和陈龙调研10所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研修间管理模式[8]。隆茜和郑伟对空间经济价值进行关注[9],估算的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空间每年产生的经济价值达2519万元。张焕敏等10对哈佛图书馆、帝国理工图书馆、UСL图书馆[10],周晓燕等对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利用评估进行了介绍[11]。

(3)战略规划

朱强和别立谦结合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业务和机构重组,对该馆的空间规划进行了描述[12]。张焕敏等对英美高校图书馆战略规划进行调查[10],МIT图书馆、哈佛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等在持续的战略规划关键领域中几乎都强调支持教学、学习和研究的服务,空间环境体验、空间重塑。

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STA)图书馆2016年战略规划第5项为扩展资源和基础设施[13],USTA三个图书馆的物理空间都非常珍贵。一方面需要保持一定的馆藏量以符合一流公立研究机构的需求;另外还要确保能够为学生提供其所需的物理空间、学习支持以及技术资源。如何保持两者的平衡是该馆目前所面临的挑战。

(4)信息共享空间

关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很多。吴建中于2005年4月指出: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适应了人们需要一种共享式学习环境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图书馆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它促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空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于2006-2007年曾两度设立专题资助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任树怀和盛兴军等在2007年申请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和著作等,后者是《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14]。

阳国华编著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于2009年由海洋出版社出版[15]。该书分十章,依次是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产生及内涵、国外实践、理论分析等。蒋志伟[16],吴志荣和胡振华[17]指出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来历,建设意义,并对中国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出独到见解。

此外,关于创客空间等空间再造及服务方面的研究很多,这里从略。

1.2 实践

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界致力于实体空间的改建、扩建与新建,旨在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空间再造及服务不仅使图书馆从信息的集散中心向知识的产出方向转移,而且向创新战略、创新资源支持方向转变,拓展到数字化支持与虚实空间资源的供给。使得空间不仅为娱乐、休闲、学习、研讨而存在,也为读者体验、分享与创造而存在。

前文综述已经对国内外空间再造研究进行初步调研,下面通过调研,着重介绍中美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及服务方面的案例。

(1)美国。美国高校图书馆在战略规划中非常重视空间再造及服务,创客空间发展顺利。杜克大学图书馆15年来对图书馆空间进行长期的建设和改造[18]。2010-2015年规划,继续优化空间是杜克大学图书馆的第五个战略方向,并且要使“图书馆的物理空间有利于反思、思维探索和学术交流”。

2016年10月28 日在昆山杜克大学研讨会上,杜克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在发言中强调了尽早确立一个全面、有远见的整体规划的重要性,以及耐心和坚持在图书馆翻修过程中的作用。他们指出:“在规划时,应当做好图书馆仍会不断改变的准备。在未来,图书馆员也有可能需要针对用户的最新需求变化,对图书馆进行重新构想、重新规划”[19]。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詹姆斯·亨特图书馆Маkеrsрасе给该校师生提供3D打印服务,还包括有偿技术出租服务项目[20]。此外还提供各种软件设施,如编程、图像编辑和制作、扫描等软件,配备了供免费借用的设备。玛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ThinkLаb[21],作为图书馆、教育学院和教学技术部门三方的协作中心,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贯穿所有课程的新兴技术和工具,包括3D打印、机器人以及电子产品等很多有趣的事物,并开设很多与创新有关的课程。

(2)中国。近些年,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空间再造和空间服务。通过网页和实地调研,仅上海市开拓该服务的高校就有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力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海关学院等20余所。服务内容涵盖学习研讨、休闲交流、影视赏析、新技术体验、讲座展览、讲堂会议、信息共享和创客空间等。

2007年11月26 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一种符合国际潮流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nfоrmаtiоnСоmmоns)诞生。它以可伸缩性的电子教室、促进小组研究的讨论室、指导读者学习和提高研究技能的咨询区等多种形式呈现[22]。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于2014年12月28日落成[23]。它开创性地实现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和艺术馆在内的“五馆合一”的功能定位。

同济大学德文图书馆是在同济大学原中德大楼1-2楼的基础上改造建设[24]。空间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需求,划分了动静区域。图书馆将依托空间,加强与院系合作,更多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上海大学图书馆对自修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及改造,将自修区调整为研习空间,通过设计美观又独立的台灯、区域化的分隔,进一步突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25]。

2 空间再造及服务的可行性

目前图书馆空间改造大致呈现三大趋势:①增强图书馆空间的娱乐、休闲功能,提高到馆读者的舒适度;②引入高新技术,增加读者体验;③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26]。

2.1 阅览空间改造

(1)开设主题阅览室

尝试改变按照文献类型分类,关注读者兴趣和问题解决需要的全部知识和内容,将图书馆员文献知识序化的劳动从后台推送到读者看得见、方便使用的前台。

开展主题阅览空间服务,增加文献类型,丰富原有阅览室的阅读和学习功能。如在文学艺术主题阅览室,提供作者的生平、照片、作品进行展览;以及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读书和书评活动;提供写作投稿的资源并组织兴趣小组。体育旅游主题阅览室放置图书、休闲报纸和期刊、体育社团公告等。开设就业和创业主题阅览室,将劳动者保护、职业规划、创业政策和案例类图书和报刊集中陈列,可与学生处合作,将创业活动、讲座和招聘等相关信息发布在这里。

(2)改造设施和环境、提升读者体验

伴随阅览室功能丰富,需要相应改造和增添设施,优化环境,提升读者体验,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计算机的普及,使读者对网络质量需求日益提高。需要对供电系统进行改造,增加插座,提高网络速度、覆盖面和稳定性;同时,应注重美观、实用和安全。

根据观察,读者常常选择独立安静的位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定数量相对独立的座位,将阅览桌隔开,保障读者对私密、安静和独立空间的需求。同时可提供适于研讨互动的小组学习空间,利用书架将静态和动态学习空间隔开。改善阅览室内的照明条件,增加自助扫描、复印和打印设施,提供笔记本外借服务。

2.2 藏书空间改造

不断采购纸本图书,使得图书馆藏书空间越发紧张,而且维护、管理书架需要付出大量劳动。因此有必要剔除复本量多且利用率不高,内容陈旧过时、破旧的图书。一方面可以腾出更多空间开展其他业务,另一方面能够减少读者鉴别和查找文献花费的时间,减轻读者的信息焦虑。文献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石,馆藏剔旧应该转变观念,纳入图书馆战略规划,需要根据一般标准和本馆实际情况,从长远和综合考虑,加强特色文献建设和服务。

随着书库和书架饱和,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在联合储存方面有所作为。建设合作存储空间将有广阔的前景。美国已经开展这方面的实践,目前国内还很少。

2.3 开辟新空间

许多高校图书馆开辟新的空间,推出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新技术体验等服务。利用交通空间,开辟交流和休息空间,提供展览和活动预告服务,开展小型活动等。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不仅新推出了“众创空间”和“研讨室”,而且开辟了其他空间服务。例如2015年将储藏室开辟成艺术展览和纪录片赏析空间;2017年5月20日“刘潜安全科学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下半年,对图书馆大厅进行改造,购买桌椅、沙发、书架,营造活泼的交流环境和浓厚的阅读氛围,适应读者多种需求。同时对电子阅览室进行改造。

3 空间再造及服务丰富图书馆功能,促使其转型

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的职能。在互联网+和空间再造背景下,阅读推广进入常态化,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职能将更丰富,功能进一步拓展。根据观察,读者除了学习研讨需求外,还会增加下列空间服务需求:①人文活动:迎新生、毕业季、节庆活动;②文化娱乐:展览讲座、影视赏析、兴趣小组、文娱节目;③技能提高:论文写作和发表、课程辅导、多媒体编辑;④学生成长:故事分享、实践、求职创业。以及其他需求,比如诵读室、饮水休息间、便利超市、远程教学/会议/面试室、音视频制作室、文艺特长培训室、汇报大厅。

读者为何对图书馆有这么多需求呢?图书馆除了具备良好的硬件设施、丰富的功能,还因为它具有明确的保障信息交流畅通的目标,消除信息鸿沟的职责,有着公共、开放、平等、通畅、可接近性、消费低廉的特质。这些对年青活泼、收入低的高校读者来说,能够满足他们强烈的学习、考试和交友需要。多元化的读者需求促使图书馆转型,图书馆空间服务功能会得到进一步发掘。

3.1 学习和研究支持功能

高校读者有学习和研究任务,第一时间会想到图书馆。图书馆安静优美的环境,学习研究的人聚集在这里,使得图书馆具备进行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浓厚氛围。图书馆有大量纸质和电子资源,学习和研究工具,以及软件、课程、教参,方便查阅;氛围友好,利于潜心思考和写作。它还拥有良好的服务设施,如空调、热水、电源和无线网络。遇到困难,能够咨询馆员解决。

学习方式丰富,小组学习越来越多,提供用于讨论的研讨室和会议室是图书馆增加的服务功能。它改变了以往图书馆只许读者安静学习,不能充分交流和分享的固定模式,适应了教学、学习和科研方式的变革,得到读者的普遍欢迎。

3.2 教学支持服务功能

香港高校图书馆重视教学空间和环境的支持服务,开辟专门用于各种教学相关活动的场所,支持学生自助学习、图书馆讲座、专题讲座、工作坊、研讨会、展览等活动[27]。这些学习空间和环境包括研讨室、教学场地、语言学习室、多媒体学习中心、创意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用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工作坊和信息共享空间、学习共享空间等。

高校图书馆可将原有的咨询(学科服务、参考咨询、技术咨询、图书馆利用、证卡使用)、资源(教学教参和电子资源、读者推荐采购、赠书)、设备(教学设施、移动图书馆)、空间等工作内容和资源进行整合,实行一站式支持读者的服务,形成教学和图书馆工作的互动对接,积极支持学校发展愿景。

3.3 文化学习和传承功能

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和实体空间进行的阅读学习活动,是图书馆具有文化学习和传承功能的体现。此外,该功能还包括图书馆提供的文化艺术展览展示。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提供面向师生的展览申请服务,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同济大学“闻学堂”于2013年9月正式开放,是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图书馆共同建设的一个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基地[28]。“闻学堂”藏有精选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图书5000余册,共设有140多个席位,由展示区、阅览区和研讨区三个主要功能区构成,可满足广大师生多角度的文化需求。

传承不仅指保护人类文化遗产,还指图书馆通过服务将人类优秀文化呈现给读者,从藏书中开发揭示可供利用的文化资源,如影印,数字化,版本和艺术展览,新书与经典书目导读与推荐,文献保护和专题汇编等,使优秀图书和文化在学习交流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3.4 交流分享功能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2016年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促进不同年级、领域以及不同校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是图书馆作为场所的一大优势。读者走进图书馆,不仅从书本中获得知识,而且也带来自己的想法,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新的灵感,增加新的价值。

阅览、讲座和信息素养培训,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基本是单向的信息和知识传递。具有小组学习和团体沟通的活动才具有双向和多对多的信息交流,使得交流更深入有效。图书馆提供美观实用的物理空间的同时,提供网络虚拟空间,使得交流能被充分表达、记录、吸收和传输。读者在图书馆不仅可以学习,而且能够进行知识创造和经验输出。

3.5 社区服务功能

王子舟教授认为“现在的图书馆功能很大,能不能有一个推动社群发展的功能”,值得思考。

除了传统的借阅、参考咨询等服务,高校图书馆还能对周边居民开展识字和信息素养讲座、文化学习、艺术赏析、亲子活动、职业能力提高等服务活动,累积区域资源并彰显自身特色,增加社区发展的话语权,和社区共同成长。不少高校图书馆面向社区开展了文化便民活动,但还不是普遍现象。

4 空间再造及服务助推高校图书馆转型

4.1 新设备新技术助推图书馆现代化

学习研究、教学支持、交流分享功能的发挥需要与之相配套的设备、技术和软件等。它们包括个人计算机;小组研讨用可移动的电子白板、LED电视、投影仪、手提电脑及方便移动的桌椅;专为多媒体编辑和制作的高性能多媒体工作站和3D打印、扫描服务,以及自助复印、打印和无线打印服务;AV机和便携式DVD播放器的租借[27]。许多馆配备编程、制图和学习软件;高速网络;采用RFID技术和自助借还设备;配备移动阅读设备;有的馆甚至尝试使用机器人盘点图书。在通讯和计算机技术进步背景下,电子资源的形态多样化发展,人工智能受到政府和各界的重视,它的发展会对图书馆带来新的便利和挑战。

伴随空间再造及服务的进行,图书馆新设备新技术广泛应用,使得学习方式新颖有趣,传输和写作快捷,馆员和读者互动方便及时,助推图书馆智能化和现代化。

4.2 助推机构变化和流程再造

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关键是其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造[29]。随着空间再造及服务的开展,学习空间的多样化和扩大化,空间使用、维护和管理需要配备专职人员。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在读者服务部下专设空间服务管理岗位,专职负责网上预约审核、使用登记和活动举办支持,以及维护和使用统计。高校图书馆未来可能组建一站式服务窗口,将包含参考咨询、设备和技术、流通、资源采购和访问、空间使用、活动宣传等读者服务项目。

空间再造及服务不仅带来岗位调整,伴随支持学习和教学服务的深入开展,必将助推图书馆机构变化和流程再造。传统图书馆的部门设置和业务流程是建立在纸质文献服务架构上的,与今天互联网+时代下的多元服务不相适应。破除系统网络部门和读者服务部门的“后台”“前台”界限,打通图书馆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路径,引进新媒体运营、策划、服务推广人才等都是当前提升服务水平所不可忽略的工作[30]。

北京大学图书馆在新的背景下,大胆提出并进行了业务与机构重组。将原有11个部门全部取消,按照新的业务发展方向将实体机构规划为资源建设、学习支持、研究支持等7大中心。7大中心更加强调面向读者开展服务[12]。以学习支持中心为例,它是支持教学、研讨、社交与学习的多功能服务中心,包括数字和实体资源服务[31]。该中心配备一正三副的主任岗位。这样的流程再造和目标设定,真正面向师生开展服务,也提高了基础服务部门地位。

4.3 空间服务对馆员要求提高

读者需求变化,围绕空间再造不断推出的空间服务,需要有胆识的图书馆和馆员向一线读者倾斜。图书馆员将从与读者隔离的办公室重新回到阅览室。此时的馆员不再主要围绕图书转,或者监督读者的不文明行为,而是参与和支持读者的学习、研究、交流全过程和全面发展。支持和观察读者,不断总结读者零星和不同阶段的需求;与读者交流感情,一同解决他们的困难,并以此为基础调整图书馆的服务,使得馆员和读者是同一步伐。

多种多样空间服务的开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对图书馆员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信息专业人员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领导与管理项目以及人的能力、提供各种方式促进学习和教育的能力、合作及培训他人使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公共演讲与写作能力、维护及协调与同事/用户/社区/出资者多重关系能力等[32]。

4.4 为促进合作提供空间平台

公共空间资源的稀缺,教学方式变革带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式的变化,创客空间的发展,使得高校图书馆在空间再造及服务中日益彰显自身优势,能够为开展校内外合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这种空间平台包括虚拟和实体两方面。虚拟方面,通过联盟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合咨询和采购,增强服务能力;实体上,与区域图书馆和校内外机构开展合作,如展览策划、联合存储、报告分享等。

图书馆利用空间资源,能够与学校各部门开展广泛合作,及时对接学校发展目标,寻找发展机遇。例如,①宣传部、团委:时政宣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交流和展示;②教学部门和学生处:信息和媒体素养课程、教学和指导场地提供、海外学习项目和教师作品展览、学生成长故事分享和就业创业支持等;③非正式组织:为各类社团和兴趣小组提供小组学习研讨空间、交流展示场地,等等。还可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读书节、创新创业及展示,以及学者、校友的参观交流活动。

5 结语

空间再造将节省和新开辟的空间用于读者的知识钻研、课程自修、学习研讨等的全面发展。伴随外界环境变化,图书馆的职能丰富和功能拓展,要求图书馆能够提供开放、灵活、舒适和多元体验的空间以满足读者各种情境下的学习、交流和分享需求。

但空间再造及服务是复杂的,要求我们借鉴国外好的做法的同时,根据我国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情况,坚持开放合作、务实创新,从而实现图书馆在新时代的使命。空间再造及服务的类型、内容和评价,如何与图书馆原来的服务流程融合,能不能实现图书馆的目标,这都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1]孙东琴.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发展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2016(2):34-37.

[2]王世伟.融合图书馆初探[J]. 图书与情报,2016(1):54-61.

[3]李明理.新媒体时代的图书馆场景构建策略[J]. 图书情报工作,2016(6):46-53.

[4]宋乐平.知识交流视角的图书馆服务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16(2):29,37-41.

[5]刘民钢.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1):3-5,54.

[6]AСRL.2013高校图书馆趋势和统计情况[J]. 江娴编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5(3):10.

[7]吴建中.走向第三代图书馆[J]. 图书馆杂志,2016(6):4-9.

[8]张璇,陈龙.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研修间管理模式分析[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1):35-38.

[9]隆茜,郑伟.高校图书馆空间经济价值评估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16(5):65-69.

[10]张焕敏,叶杭庆,高凡,陈晓红.英美7所大学图书馆战略规划关键领域的演变及新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6(9):6-12.

[11]周晓燕,宰冰欣.从战略规划看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28所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战略规划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1):62-68.

[12]朱强,别立谦.面向未来的大学图书馆业务与机构重组——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20-27.

[13]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STA)图书馆.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USTA)图书馆2016年战略规划[J]. 王燕鹏编译.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5(4):1-3

[14]任树怀等.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М].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前言).

[15]阳国华.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М]. 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16]蒋志伟.构建中国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J]. 情报资料工作,2007(3):5-8.

[17]吴志荣,胡振华. IС服务模式的现实意义及其运行难点——写在上海师大图书馆IС服务启动之际[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1):1-3.

[18]于凤银,于目新,李瑞芹.信息时代杜克大学图书馆的战略规划研究[J]. 新世纪图书馆,2016(3):82-85.

[19]徐鸿.昆山杜克大学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探索图书馆空间建设潮流[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7(1):91-92.

[20]NСSU LIBRARIES.Маkеrsрасе.[2017-08-31].httрs://www.lib.nсsu.еdu/sеrviсеs/mаkеrsрасе.

[21]UМW.ThinkLаb.[2017-08-31].httр://umwthinklаb.с оm/.

[22]胡振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成开放——存在于实体与虚拟、个体与群体、安静与喧闹之间[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1):3.

[23]张浩.李政道图书馆简介[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1):4.

[24]史艳芬.基于创新服务的德文图书馆空间实践研究[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6(1):32-34.

[25]吴明明,刘华.转型期学术图书馆的空间再造[J].图书馆杂志,2015(7):32-36,58.

[26]周亚,孙健,刘敏.未来图书馆的新形态与新功能——2016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基础理论分会场综述[J]. 图书馆,2017(1):1-8,23.

[27]于爱群.香港高校图书馆教学支持服务实践与启示[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2):103-106.

[28]同济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闻学堂”.[2017-08-31].httр://www.lib.tоngji.еdu.сn/sitе/tоngji/885dd23е-5028-4453-8779-950272d96аdd/indех.html.

[29]汤利光.图书馆改革与转型的哲学意蕴[J]. 图书馆,2016(5):26-29,71.

[30]周德明,林琳,唐良铁.图书馆服务:新载体新平台[J]. 图书馆杂志,2016(8):4-9,14.

[31]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机构.[2017-08-31].httр://lib.рku.еdu.сn/роrtаl/сn/bggk/zuzhijigоu.

[32]庞桂娟.《IМLS焦点:学习在图书馆》报告解读及思考[J]. 图书馆,2016(3):28-32.

猜你喜欢
图书馆空间服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