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唐晓艳 整理)
报告围绕资源建设的绩效管理,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近年的思考和实践,阐述了三个问题:为什么做绩效,绩效做什么,绩效怎么做。
双一流高校建设过程有四个原则,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打破了过去985、211高校时期的传统,图书馆的绩效考核成为必须。
绩效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管理规范的要求。近年来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教育部《关于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不断给图书馆提出各种操作程序要求及事后审计要求,使绩效管理成为一种必须。
2016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发布的行业趋势中,馆藏评估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九大趋势之一,美国图书馆学会2017年的环境报告中也指出,馆藏评估(评价)、分析、策略岗位成为常规。
国外图书馆在发展愿景方面都提到了对图书馆服务、质量、建设进行评估,国内图书馆基本在十三五规划中也都提到资源建设评估方面的内容。新出台的《公共图书馆法》关于“服务效能”的提出,就包括资源建设提供的支撑和服务。
对于资源建设的绩效规划,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开展:
规划应该是自上而下的,即应需而生,规划先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建立了由理论体系、保障体系、使用分析和评估模型组成的一整套资源建设绩效体系。
实施分级策略,实现从体系保障向策略保障,再向精准保障的提升。具体来说,体系保障主要是从核心书目保障和核心期刊保障的角度开展,实现资源的整体提升;策略保障指一系列的学科分级制度;精准保障则是通过PDA、EBA等模式的靶向定位,实现精准服务。
主要遵循五大原则: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纸质和电子、数量和质量、利用和服务、横向和纵向等全面兼顾的原则;关键优先的原则;数据获取便捷角度的可操作性原则;能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预警的前瞻性原则。
做到主观、客观与综合三个层面的全面评价。其中由用户与专家参与的主观评价主要采取问卷调查、Dеlрhi、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等形式;客观评价主要依托数据开展,通过信息计量法和标杆比对法对目标馆藏、核心资源等进行比对;综合评价则通过构建模型来实现。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支撑平台主要有:自主开发的电子利用绩效分析平台(ERS)、自动映射分类专家系统和思源荐书平台,同时还有循证采购评估模型、事实型数据库评估模型、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评估模型以及中文纸质图书采购辅助决策模型等工具。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用的资源配置绩效指标主要有核心资源保障率、引用资源保障率和学科资源保障率等。资源使用绩效指标包括流通量/率、下载量/率、引文量/率、下载/引文成本等,同时进行ESI学科资源变化跟踪和引文学科化分析的资源需求跟踪分析。
采购前进行多维度的评估,首先对资源的概貌进行深入了解,包括资源的数量、学科范围、是否为独有资源、ОA资源以及可信资源比例等;其次进行馆藏比对,包括纸质馆藏和电子馆藏;第三进行标杆学校、标杆学科的比对;第四分析院系需求,进行试用统计评估,同时征询学科馆员和采访馆员意见。
通过统计分析、采购成本分析、建立绩效评估模型、听取学科馆员与采访馆员意见,最终形成评估结论。同时,积极利用评价结果指导后续采购工作,如对零借阅率图书的高频主题词分析,提出了谨慎缩减,应需采购的策略。
经过多年的实践,这套资源建设的绩效管理体系成效显著,有限的经费实现了向优势资源的聚拢,资源保障率得到提高;核心学科资源全面提升,BKСI学科图书保障率和ESI来源期刊保障率明显提高;2016年进行的读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资源整体满意度较2013年的调查有明显提升,需求总体满足程度也较985三期中期评估有较大改善。
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值得进一步思考和讨论。首先,数据的收集和积累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数据有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也可能是多年工作积累的数据,存在纵向比较的问题。再如,数据分析岗位和人员面临不足的问题,还有挖掘新的评估视角存在难度,以及如何表现每个评估视角的贡献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