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丽微(四川省图书馆,四川 成都 610000)
古籍流通时间较长,会因各种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造成损坏,比如随着时间的流逝纸张本身的老化、酸化,保管不当或外在环境的变化出现的霉变、鼠啮虫蛀、火烧水浸,或是流通阅览过程中人为的损坏撕裂等。所以古籍会出现书皮、书叶、签条、函套等各种不同部分、不同程度的破损情况。古籍出现损坏就需要及时得到修复,以保证古籍得到很好的保护,而古籍修复主要就包括破损书叶的修复和装订两个主要部分。本文主要浅谈古籍修复中破损书叶的修补技法中最为基础的两大技法:溜口和补洞。
溜口,用裁成长条、厚度为 0.02-0.04mm 的薄皮纸修补破损、断裂的书口。[1]古代书籍的书叶一般都是采用中间折叠、中缝朝外的双页。在流通阅览的过程中,书的中缝即书口部分最容易受到磨损,很容易出现磨薄、局部开裂甚至全部裂开的状况。如果全部开裂,一张书叶就会变成两张单页,不仅影响读者观看,更为重要的是不及时修复会加剧古籍的损坏程度。因此,溜口是拆开古籍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最首要、最基础的技法。
第一,裁溜口条。溜口纸多采用质地较薄、韧度较好的棉纸,剪裁成1厘米宽的小条。第二,准备吸水纸,用于吸干溜口后书叶上的多余水分。第三,调制稀浆糊,用于黏贴溜口条与书页。
第一步,将书页正面向下、反面向上,展开平放在工作台上,如果书口是全开裂的,将书口开裂处按照原中缝对齐。注意两边的单页不要重叠在一起,重叠会导致整个书页的长度会比原书小,还会在折叶时出现书口不平;两边单页也不能分离太开,否者整个书叶的长度会比原书大,而且中缝处只有很薄的一层溜口纸,会导致书口不牢固。
第二步,用左手压住已经对齐的书叶以免移动。一般是使用拇指和中指压住书叶的近书口处。右手持笔蘸取稀浆糊,沿着开裂书口处上下均匀涂抹约一厘米宽。涂抹浆糊时,从中间开始,先向上后向下地向两头涂抹。
第三步,取一条事先剪裁的约1厘米宽的溜口薄棉纸,左手捏其上端,右手捏其下部,将溜口条从下端书口下脚处向上轻轻地粘贴在书口上,再用手指在溜口条上轻点几下,以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四步,拿一张较厚的吸水纸垫在溜口条上面,用手掌在吸水纸上来回按抚几次,使溜口条和开裂处粘平粘牢。
第五步,两手持书叶两边的书脑处同时轻轻地从修复台上提起,放于夹书的吸水纸中夹干。
第一,由于溜口纸较薄,溜口所用的浆糊不宜过干,应以稀薄为佳,能黏住溜口条不使其脱落即可。
第二,在裁切薄棉溜口条时,应按纸的竖纹裁,能够增加纸的牢度,反之,按照纸的横纹裁会降低纸的牢度。
第三,因作为溜口纸的棉纸一般是白色的,所以在修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溜口纸与书页颜色的搭配。如果是修复黄色书页,可将溜口纸进行染色之后再进行使用。
第四,如果书口处有破洞,要先将书口处破洞补好后再进行溜口。
补,用与书叶质地、厚薄及颜色相近的材料修补书叶破损处。[2]补洞,即用修补纸将带有孔洞的书叶进行补全。部分古籍因为自然原因和保管原因都会出现鼠咬虫蛀的孔洞,可以说补破洞是古籍修复工作中最为基础的技法,也是工作中的重头戏。纵观古籍修复的全过程,工作人员在修补书叶上的孔洞花费时间最长。
在修补破洞之前,要做好工具材料的准备。具体来说有补纸、吸水纸、补书板、塑料薄膜、浆糊、浆糊笔、浆糊碗、水碗、镊子、排笔、棕刷、毛巾、裁纸刀、剪刀、喷水壶等。
第一步,去掉污渍渣屑。由于书叶孔洞多为虫蛀鼠咬,有的孔洞周围还残留有虫卵虫粪等各种杂质渣屑等,浮于表面的可以用小毛刷或者毛笔轻轻刷掉,轻刷不掉的可以用小刀刮去,或用砂纸轻轻磨掉,直到露出纸纤维。
第二步,将破损书叶正面向下、背面向上平铺在工作台上。目前修复工作使用的工作台有可调亮度的荧光补书板,将书叶放好后,打开补书板,调到合适的亮度,便于看清孔洞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步,左手拿补纸,右手拿浆糊笔,用浆糊笔沿孔洞周围涂抹浆糊,约2毫米宽。将事先配好的补纸放在涂了浆糊的破洞上,用右手的食指或中指按住搭口,即补纸与孔洞的接缝处,用左手沿着纸上被浸湿的印迹撕下多余的补纸,最后将吸水纸按压在刚刚补过孔洞的书叶上,用手抚平,以吸去多余的浆糊和水分。补纸颜色、质地、厚度及帘纹与书叶相仿,边缘必须有毛茬,补纸与书叶粘连处控制在2mm以下。[3]
第一,补洞时,应先补中间即近书口的孔洞,后补两边即近书背处的孔洞;先补大洞,后补小洞。避免由于纸张遇水收缩,出现不平整的现象。
第二,补好几处孔洞以后应将书叶掀一掀、动一动,尤其是补了大洞以后,更要及时掀动书叶,以免书叶与补书板粘连。
第三,补纸的颜色应与书叶颜色一致,宁浅勿深。若没有合适颜色的纸张,需要提前根据修补书叶的颜色进行染纸。
第四,修补孔洞时还要注意纸张的纹路,要使补纸和书叶纹路的横竖一致,尤其是补大洞的时候。
明人周嘉胄在《装潢志》里说,“不遇良工,宁存故物。”溜口和补洞是古籍修复工作的基本技法,是古籍修复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是检验是否为“良工”的基本标准之一。故应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以期将古籍修复和保护工作做得更好。
注释:
[1]《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3.3.1.1溜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3—2006
[2]《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3.3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3—2006
[3]《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10.1.3补纸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23—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