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潭县婚丧类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探析

2018-04-01 22:05:29马卓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临潭民俗文化方言

马卓婷(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反映了该民族的民俗。而婚丧类民俗文化词语作为重要的民俗事象,尤其能体现出一个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甘肃临潭方言中的此类词语作为甘肃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一、临潭方言词语的外部影响因素

据《临潭县志》的相关记载,洮州的汉族来源于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移民,一次是在汉代,另一次是在明代初期。汉代的汉族移民,在后来的历史变革中或随建置迁徙内地,或被当地少数民族所同化而消失于洮州地区。现有的汉族主要为明代初期自江南地区迁徙至洮州的移民,他们带来了江淮一带灿烂的民俗文化,对临潭方言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临潭县历史悠久,古洮州是陇右重镇,历史上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有条件吸收内地先进文化,因此部分文言官话对临潭方言的影响很显著。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普通话的推广,加之与外地来往日趋频繁,对临潭方言的演变也起到日益显著的作用。

二、临潭方言婚丧类民俗文化词语的分类

(一)婚姻类

我国最早的婚姻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到了周朝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婚姻礼仪,即“六礼”。这六礼包括:纳采(提亲),问名(问女方要生辰八字),纳吉(订婚),纳征(送彩礼订婚),请期(商议婚期),亲迎(迎娶新娘)。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临潭地区的婚姻礼仪虽然有些变化,但基本上没有离开中国传统婚姻仪式“六礼”中的内容,而且临潭汉族嫁娶习俗各地大致相同。

纳彩:第一次见面为“喝小酒”,又叫“落话礼”。选定吉日,携带财物及四色彩礼,和媒人、挚友送到女家。

要八字、合肖:男家打听到门户及年龄相当的姑娘后,由男方托媒向女方求婚,女方认为门户相当时,便用庚帖将女儿生辰告诉男方,双方进行“合肖”。

定亲:女方收下聘礼,称为“定亲”,又称“喝大酒”或“做灯”,临潭旧城一带称之为“签腊”。

送礼:嫁前一年,男方家拿衣料、首饰礼钱和食品前往女家,称“送聘礼”,又叫“提酒”、“吃酒”。

请期:俗名为“看利月”,男家设宴请女家人商量迎娶吉日。

上席:迎新前一日,新郎和媒人前往女家称“上席”,落实赴宴人数,商议车辆、路线等事。

摆箱:女家陈设妆奁供亲邻观赏,称“摆箱”。

添箱:封箱时合家和至亲各以线物放入箱中,称为“添箱”。

装箱:到了夜晚将陪嫁衣物、钱粮装箱加锁,称为“装箱”。

迎新:俗称“娶媳妇”,男方邀请亲邻,将总管、记账、厨子、杂务等进行分工,家中张灯结彩,收礼备宴,迎娶新媳妇登门。

娶亲:娶亲的队伍由“东家”(“带东”)、“媒人”、“新郎”、“拉马娃”(“拦马娃”)和“上头客”(“梳头阿婆”)组成,“上头客”一定是长辈女性。

闹洞房:到了夜晚,青少年进入新房看、掐新娘,索要喜糖,称为“闹洞房”。

回门:第三天,新郎新娘回拜娘家双亲,称“回门”。

试刀面:新娘入厨首炊称为做“试刀面”。

第十天,新娘回娘家小住数日称为“坐对月”。

改嫁:寡妇改嫁,礼仪从简,迎娶时男家在门前点燃薪火,让新娘从上面跨过,目的在于避凶。

(二)丧葬类

丧,指哀悼死者的礼仪;葬,指处置死者遗体的方式。丧葬是中国孝文化风俗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居丧、墓葬、祭祀等方面的风俗、礼仪。它反映着不同民族、地区的伦理道德、宗教观念和亲族、家族意识。[1]临潭汉族自古以来在丧葬方面讲究重殓厚葬,多实行土葬,现在也有火化的。

1.守护送终:

病人临终,儿孙及直系亲属都要待在病室,或照料病人,或跪听遗嘱。子女把室内打扫干净,并为病危人准备“老衣”。当病人“咽气”后,先给穿上“老衣”,袖口中放七个铜钱大的饼,叫“打狗饼”,将袖口扎住,双脚用麻绊住,然后从炕上将亡人抬到门板上,在堂屋搭尸床停尸,周围用布围遮,头顶设供桌,上点一盏明灯,称为“倒头灯”,三日内不得熄灭。有的还供一碗“倒头饭”,碗中插三根筷子,叫“打狗棍”。地下煨一瓦盆,供烧纸钱用,入夜烧“夜纸”,凌晨烧“鸡鸣纸”。灵堂地下铺草,让儿女亲属坐草守灵。

2.报丧奔丧:

报丧:就是将消息告诉死者的亲友,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书面的叫下帖(即讣告),临潭多以口报为主。路近的由孝子亲自前往,路远的托亲友告知。

奔丧:凡听到亲属、尊长亡故的消息,应该火速前往主持或协助料理丧事,即为“奔丧”。

3.孝房丧期:

在家庭乡邻中推举威信好、名望高的人“坐孝房”,孝房推举一名总管(也叫“总理”),主持管理治丧的所有工作,使得丧礼有条不紊地进行。丧期一般为三天,也有因三天内无送丧吉日而超过三天的。丧期间,孝房总管要主持完成打造棺材、扎纸绘棺、准备孝服、制作席宴献碗等工作。

4.吊唁出殡:

出殡日上午乡邻及亲友主持纸钱、挽幛及礼金前来吊唁(这在临潭大多地方叫“成殓”,在东路则叫“吃斋”)。客人到灵前烧纸叩奠,孝子们跪陪。等亡者娘外家到齐后,便进行成殓仪式:首先由亡者亲属在棺中铺好垫褥,孝子棉褥“男铺女盖”,并在垫褥上按缝七枚麻钱(即铜钱),叫做“垫背钱”。然后将尸体抬入棺中,再盖上衾单,由娘家推上棺盖,一般规程没有娘舅亲人参加,儿女不可“盖棺定论”。将棺木横放在堂中,头东脚西,摆上桌案。给娘外家人戴孝,吹哀乐,凡需要戴孝的人跪在灵前,儿女们跪拜叩头,同时将给亡人的所供食品菜肴等分碟盘放到院中央的一个祭祀桌上,然后两位先生开始祭祀亡灵,祭文通篇大多哀悼亡者,总结其一生的功德。“三献礼”由两位先生主持,先由长子祭奠,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到门外悬“望门纸”,然后进入灵堂举哀,执事人员招呼亲朋乡邻入座开宴。

另外,出殡时需鸣炮,阴阳先生念超度经文,敲鼓打锣,“吹响”吹起。起灵后,长子头上顶着纸盆倒退出门,在门外摔打纸盆,怀里抱灵牌走在灵前面。“望门纸”也要扯下,边行边撕边撒。女儿、子媳抱草大哭,在门外宽阔处点燃草堆。乡邻们抬着棺材从火堆上跨过去,长子扶着灵柩,儿孙手拿丧杖跟棺走到坟地。亡者若有女儿,则女儿、女婿沿途需要摆“路祭”。

5.下葬祭奠:

棺材入穴后,由一青年到坟内,在棺材大档处放上五谷粮食及一个弓箭,同时在棺材上面盖上数块木板,然后烧纸钱。最后儿女们把乡邻请入家中,热情招待一番,丧事才算结束。葬后第二日夜还要“出煞”。葬后第三天要“收土”,俗称“复三”。自亡人去世之日起,一至七期需请阴阳诵经祭祀,而脱服最为隆重。

另外,丧葬习俗中对婴幼儿死后安葬方式一般从简,大多数实行“软填”,不制作棺木,选择好墓地挖土填埋就可以,也有给制作一个小木匣的,葬入土穴时需卜算掩埋时间。

三、临潭方言婚丧类民俗文化词语的文化内涵

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中指出:“语言学的研究万不能抱残守缺地局限在语言本身的资料以内,必须要扩大研究范围,让语言现象跟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起来,才能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阐扬语言学的原理。”[2]本文在对临潭方言婚丧类民俗文化词语进行了系统梳理、分类阐释后,再结合外部影响因素,从历时与共时两大方面,对其体现的独特文化内涵做一总结。

(一)历时方面具有传承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临潭地区的婚姻仪礼在传承中有一些与其它地区不同的表现,但基本上离不开古代“六礼”的内容,保留了传统婚礼中的很多成分。因此,临潭地区婚姻类民俗文化词语的构成,体现出临潭人民对婚姻的美好向往和期许,也反映了临潭人民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情怀。

正如上文所介绍,洮州人民大多是从江淮一带迁徙而来的。某些婚丧习俗,其实是江淮一带的遗风和底蕴。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先生曾来临潭、卓尼等地考察,在《西北考察日记》中写道:“此间汉回人士,问其由来,不出南京、徐州、凤阳等三地,盖明初以战乱来此,遂占田为土著”,被称为“草原深处、江淮人家”。因此江淮一带的民俗文化对临潭方言词语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二)共时方面具有独特性

1.婚姻观念

古代的传统婚姻以祭祀祖先、传宗接代、家庭内助为主要目的,恋爱、结婚、生育是相一致的。因此,临潭传统的男女择偶、恋爱,一开始就以结婚为目的,对方的身体、品质、能力、职业、家庭都要有详细的考量。婚姻习俗的每一个过程都给予结婚双方充分的考虑时间,同时还伴有长辈等人的建议,甚至宗教信仰等成分在里面。现在,农村青年男女结婚,先由男女本人选择,再征得父母同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规陋习正逐渐被废除。近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城、乡镇婚嫁时出现铺张的风气,女方陪送嫁妆争相攀比,男方宴客也以盛为荣。

2.丧葬观念

从临潭的丧葬习俗上看,厚葬、久祀是最大的特点。隆重的葬礼一方面是为了让亡故者在另一个世界快乐幸福地生活;另一方面显示子孙的孝敬,容易得到祖先的荫蔽,家道也会昌盛。现在,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丧葬中有些迷信的成分不断减少,很多年轻人已经无法理解一些仪式的深刻内涵,而且在县城、乡镇不断融合的过程中,丧葬仪式也得到了简化。

四、结语

总体来看,临潭人民在婚姻观念、丧葬观念上有自己的一套完整体系,使得临潭方言中婚姻、丧葬等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文化内涵又承载着临潭人民对历史的传承。另一方面,当地人民的心理趋向又使得临潭婚丧类民俗文化词语具有了独特性。但由于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临潭方言词语内部的差异性在逐渐变小;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临潭独具特色的地域方言词语也在逐渐消逝。而透过方言词语这一媒介,可以使当地人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提高文化自信。因此,一方面,要加强临潭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另一方面,应该对传统方言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背后深层的文化意蕴。

注释:

[1]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4

[2]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临潭民俗文化方言
中华诗词学会赴甘肃临潭开展文化下乡活动
中华诗词(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6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在临潭寻找一汪潭水
在临潭寻找一汪潭水
小品文选刊(2020年9期)2020-09-24 03:09:21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