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冬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通讯作者:王东辉
走进凤凰,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古韵,古街、古建、古老的民族工艺和古老的青石板路,到处都透露着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小巷,沟通全城。凤凰古街两边建筑飞檐斗拱,店铺中陈设着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浓浓的古意古韵,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在湘西凤凰古城苗族的传统节日中,富有代表性的有赶年场,在农历正月,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着节日盛装,互相邀约,成群结队去赶场。年场上,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或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异常热闹。赶秋也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庆节日之一。每年的“立秋”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农活,身穿节日盛装,邀友结伴,兴高彩烈地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这一天的秋场上歌音袅袅,笑语盈盈,十分热闹。
凤凰古城属于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以在古城内见到的最多的也是苗族服饰。在大部分的苗族服饰中最常见的还是以自然生物为原型的图案,每一种图案都有它丰厚的文化内涵。老人穿着的典型便装,穿戴都显得更为素净,在刺绣色彩上常用比较暗的色调佩戴的银饰也大大减少。
凤凰古城的人口自古多以苗族、土家族为主,因而当地的吊脚楼建筑形态也是和苗寨相似的干阑式建筑形态。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出于最质朴的互帮互助的生活需要,凤凰古城的吊脚楼多以简洁的形态呈现,并沿江联排而建。正是由于这种多民族及地域文化的交融,才能够造就出凤凰古城吊脚楼建筑的独特面貌和艺术气质。
凤凰古城建筑类型从整体形态上分析,在吊脚楼中属于“二屋吊式”,轻巧、质朴的建筑风格表现的很是突出。当地吊脚楼往往傍水联排而建,建筑的部分空间大多依靠木柱支撑悬挑于水面或河岸道路之上。在空间的划分上依据使用功能进行划分,风凰古城河岸吊脚楼主要有以居住为主的住宅和兼有商业与居住功能的民宅两种建筑类型。其中,前者的建造目的是为了解决居住者的生存要求,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演变而来为了满足居住者的生活要求。
而在建筑特征上,住宅和民居两种建筑也存在有差异,作为住宅的吊脚楼往往形态较质朴、简陋,建筑体量通常较小;而作为民居的吊脚楼往往形态相对较稳重、大气,其建筑外观比较考究、精致,且融合了苗族民俗与若干汉式建筑特征,其建筑体量也相对较大。
湘西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的整体造型风格比较灵巧,且融合了苗族民俗与若干徽派建筑的特征。在建筑外部空间中,建筑各部分体块的组合方式都很是灵活,主要有错层、退层等形式。建筑体量较大,但因其底部架空部分与上部实体建筑之间的比例较小,故并不显得笨重反而很是轻巧,建筑空间较为开敞,经过考究设置门、窗、栏杆尺度比例。吊脚楼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最大特征在于利用上下穿枋支撑挑出走廊或房间,并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使吊脚楼建筑在视觉上形成独特且生动的河岸风景。
凤凰古城吊脚楼的形成主要是受到当地苗族文化的影响,因而其建筑内部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当地苗民的生活习俗息息相关。当地吊脚楼建筑内部多为方形空间,三开间。其室内空间划分通常中部空间较两边次间稍宽,隔成前后两间,前半部分空间较宽敞,被作为吊脚楼建筑的中心空间——堂屋使用,是全家饮食、取暖、待客的地方;堂屋后半部分空间则通常作为男性老人的卧室使用;左右次间通常也被划分为前后两间,其中,前间为子女卧室或客房,后间为父母卧室或灶房见。
从凤凰古城吊脚楼建筑的装饰及细部特征方面分析,凤凰吊脚楼的山墙一般高出屋面,封火墙头以“马鞍墙”为主要建造样式;屋顶为“人”字形,屋面铺设黑瓦,屋脊通常采用叠瓦的形式顺墙头垒砌;脊首形态多为“三角形”;脊翼向上翘起、多雕刻泥塑的卷草或凤凰状脊饰。此外,建筑的沿江一侧常设有挑出的走廊且多安置雕花栏杆,造型柔美;而门、窗、瓜柱等建筑构件多做装饰性处理也是其较具特色的形态表征。
其室内陈设与装饰也很有特色,许多细部处理都体现了苗族的民族信仰和文化习俗。凤凰古城的开窗方式也独具特色,有用棍子撑起的,也有用链子拉起的,这种开窗方式丰富了传统民居村镇聚落的肌理,从而在视觉上给人以多空间的感受。这些独特的建筑细部特征,无不体现出了风凰古城吊脚楼建筑与当地苗族民俗风情之间的紧密联系。
通过对凤凰古城吊脚楼的分析,深刻地体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作的建筑成果,也深刻的体会到民族文化对建筑的影响。在凤凰古城,不仅能够领略到优美的风景,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气息,更会对古镇的建筑产生深刻的感情,吊脚楼这颗传统建筑中的明珠,将风俗文化、审美情趣和民族特征体现的淋漓尽致,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场所。建筑既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又在创造改变着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