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甘肃省临夏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甘肃临夏 731100)
河州贤孝是流传在临夏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河州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称,贤孝是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贤孝”的语言植根在“河州话”的肥沃土壤中,诙谐幽默,通俗生动。叙述性的唱腔[述音]是陈述故事的基本腔,如泣如诉的大小[哭音]常与书中人物的悲伤落泪同时出现,热烈明快的“夸官调”渲染着喜庆的场面,铿锵有力的“武音”则使听者置身于刀光剑影的古战场上。作为伴奏乐器的三弦,使用滚、打、滑、揉的技巧,维妙维肖的烘托着唱腔所表现的多种情感,常令人叫绝。河州贤孝是流传在临夏地区的传统说唱艺术,河州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称,贤孝是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遗产要获得传承,信息技术是有效的途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提高保护本土文化的责任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应的,这种文化是没有文字记载的,而是依赖于口传或者师徒的方式对文化形式传达文化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民间文化艺术为主,除了艺术表演形式之外,还包含着民族历史文化积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文化中的代表。
河州贤孝在过去多由汉族的盲艺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流传过程非常久远的。在育艺人身肖二弦,走东串西,卖艺为生的漫长岁月中,河州贤孝不断发展,日趋完善,成了各族人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盲艺人拜伏發为始祖,敬拜春秋时代的师旷为弦子祖师。同治元年(1862年)在临宴成立了“三皇会”,集资修建三皇庙,每年三月三,五月十八、九月九祭奠始祖伏畿、师旷,然后论说贤孝,表演弹唱,由此贤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清末民初时,身怀绝技的河州盲艺人康尚德、陈德明、王有禄、李银娃等先后多次赴兰州、西宁、新疆等地,设摊演唱,收徒传艺,把河州贤孝广泛地传播到以上各地。
早在清代,临夏出现了如“先生王”“压二关”等著名艺人,他们艺术造诣高招,足迹遍及西北。民国时期,河州贤孝不但出现了一批技艺高超的艺人,还创造出了一批如《尕司令打河州》等反映当地重大历史事件的新唱本。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开始创作大批新贤孝,如《解放大西北》、《韩起功抓兵》等,深受群众喜爱。但是,随着现代文化的冲击,河州贤孝逐渐暗淡,老艺人纷纷去世,所剩无几,濒临失传。信息化环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就是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各个领域扩展。
在应用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元素进行挖掘,要注重美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做到美术教育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通过美术文化的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吸收其中的文化元素,对这种文化还可以起到传承的作用[2]。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术元素,给更多的人塑造想象的空间,塑造特有的文化形象,使人们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对这种文化形式也会产生兴趣,油然而生保护意识。
校园文化中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信息技术可以传播各种信息,为学生提供服务。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传播到校园网中,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从专业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运用,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4]。教师可以在校园的一个角落用多媒体播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片段以渲染氛围,让校园文化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景。学生每天都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深刻的印象。
比如,近年以来,随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河州资孝的扶持保护力度不断增加,在积极收集有关的实物和资料基础上,进行了登记、整理和建档,景制了部分民间艺人的演唱资料。利用高校的资源举办了培训活动,培养资孝艺人是比较后的途径。如今,古朴的资孝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年轻的“粉丝”,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
综上所述,中国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一些已经被列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起到振兴民间艺术的作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参考文献:
[1]陈德凝.现代信息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03):125—125.
[2]赵红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实践探析—以宁夏回族为例[J].回族研究,2013(04):132—138.
[3]刘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民间文化保护中的作用探索[J].中华文化论坛,2013(09):137—140.
[4]张春武.绿芽计划让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根传承[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0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