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悦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是由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在《自由的技术》一书中提出,是指当时的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形态的融合。这种融合带来了媒体界限的模糊甚至消弭,这种动态发展过程致使媒体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态势。亨利·詹金斯认为,媒介融合更多的是指跨媒介平台中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介产业之间进行合作,以及受众主动获取媒介信息的行为。最早将“媒介融合”概念引入到国内的蔡雯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的汇聚和融合。媒介融合在新闻学界业界引起巨大反响,媒介融合思维正在深入人心。
位列美国“十大新闻传播学院”的密苏里新闻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也早在2005年就将“媒介融合”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结合“密苏里方法”,学院的这一举措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这对国内外的新闻学院都具有借鉴意义,其课程设置、方法、模式等均值得揣摩。
在学院创办伊始,沃尔特就将教学模式确定为“在做中学”,即强调实践在新闻学习中的重要性。新闻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纸上谈兵不是衡量标准。更何况在媒介融合的教育中,对于技术的实践更应该被重视。
当下,借助于互联网,各类媒体的网络平台发展迅猛。同时信息生产模式在悄然改变。值得强调的是,人应当是技术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但从发展现状看,媒介“融合”显然欠缺了对新型人才队伍的重视。其结果便是传统媒体新闻人与时代的格格不入。2005年,学院率先将媒介融合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并同时建立了媒介融合专业。王建磊指出,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该举措是出于对时代要求的考量,智能终端的发展让受众具备了使用新兴媒体的技能,“全职记者”才是时下的行业标准。
人作为技术运用的主体,应最大限度地将技术应用于社会和人的正向发展中。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人应当运用新闻基本功对信息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密苏里新闻学院不仅重视学生的新闻基础学习,也将新技术训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有人言,新闻无学;也有人说,新闻是门杂学。言下之意,学好新闻的要义不仅在于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拓宽知识面。这是新闻人从实践中得到的真理。
学院本科阶段设置了六大方向,包括融合新闻学、期刊新闻学、摄影新闻学、平面和数字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策略性传播(其中包括广告学、公关学等)。对于学院的本科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大一和大二),此阶段的人文学科甚至要比专业课还重要。因此,除了专业课,学生还要从文、史、哲等学科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并按要求修满学分。到了本科后半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来学习新闻理论和实践知识(理论包括传播史、传播法、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等,实践则包括采写编摄)。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更加专业化和细化。在本科六大方向的基础上,又将新闻学与社会学、法学及管理学相结合,交叉形成了28个专业方向。研究生在完成包括研究方法、传播法等核心理论之外,还要修满比重高达总学分二分之一的实践课学分。此外,学院的通识课程还设有数理科学、物理科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每个大类中又设有众多子课程,种类繁多,涉及面广。这种形式的基础教育能够缩小社会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信息碎片化时代,新闻信息的整合能力尤为重要。在抓取的过程中,想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除了要培养“融合”的思维,还要具备相应的传播技术与平台。因此在当下,新闻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新技术的教授。在学院媒介融合课程的开展中,老师首先教授的是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及各种可应用型工具的学习,具体的学习包括利用高级检索功能快速查找、筛选和定位资源。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强化搜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媒体数字化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中包括把传播渠道架设在社交媒体中。得益于社交媒体的种种特性,其传播效果有目共睹。所以对于社交媒体的学习也是高校的课程内容。在学院的社交媒体课程中,教师会介绍社交媒体的一般社会性功能和其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作用,而且教师会鼓励学生充分实践。
1908年,在学院建院演说完毕后两个小时,沃尔特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新闻学院运营的商业性报纸《大学密苏里人报》(现名《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在此后的发展中,KOMU TV、KBIA91·3FM、《声音》、《密苏里数字报纸》、《环球记者》、MojoAD、《密苏里商讯》及Ad-Zou相继问世,囊括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广告公司等媒体,且数量之多位居美国高校新闻学院之首。这些媒体共同构建了学院的实践教育平台,其定位不是一般的校园媒体,而是面向现实社会。所以该平台不仅在密苏里州声名显赫,也为学生提供了众多实践学习的机会,堪称学院“自家的花园”。
这些媒体中的大多数都将编辑部设在校内或者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这为密苏里模式和方法的实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们进行实践,也有利于各媒体间的交流和协作。
在美国,媒介融合教育主要有四种方式,即团队协调模式、联合学习团队、协调学习模式和团队分散模式。学院采用的是协调学习模式,强调高度合作和协调性。这种协调体现在四个层次,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业界专家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第一层采用的是“3+N”的模式,三位教师为主力,三者专长不同,轮流担任课堂主讲,剩余两位以及来自其他专业的教师(N)做补充;第二层主要是邀请来自业界的一线记者、编辑,以实战经验为主要内容;第三层中教师扮演启发、鼓励的角色,教师重在开展组织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动脑;第四层主要是在课程初始就把学生分成3到4人的小组,用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这种模式从各个角度入手,旨在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堂内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到学院媒介融合教育的本意在于培养一批适用于新媒体环境的新闻人才,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而不是简单地把媒体相加、堆砌。其教育的开展为全球的媒介融合教育提供了参考。
新媒体时代,媒体需要的是“全能记者”。因此作为新闻人才培养基地,新闻高校应当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在包括新闻基础、新技术应用、新闻伦理道德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整体把握。而这需要学校放眼于整个媒体的发展前景,制定合理的课程安排,并严格执行。最终目的则是让学生克服“短板”。
“学以致用”是学院教育目标的真实写照,便捷的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契机。所以学生熟悉了业界的操作模式后,真正的岗位虽然极具挑战,但也能够游刃有余。
作为美国老牌新闻学院,密苏里新闻学院为媒体行业输送了一批批新闻人才,由此也证明其方法和模式是成功的,可以被借鉴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的前进需要新闻队伍的助力。但中国社会结构复杂,且又处于新旧时代变革的重要时期,引用外来方法时切忌“去语境化”,应将中国特色与外来文化合理结合,为中国的媒体行业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与实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