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视台做好精准扶贫新闻报道之我见

2018-04-01 18:01蒋东春
视听 2018年9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猕猴桃新闻记者

□ 蒋东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开创了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境界,是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地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根本保证,也是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政策指南。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媒体,必须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好的角度开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闻报道新局面。笔者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县级电视台的一线记者,就县级电视台如何做好“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助力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以“新闻扶贫”为载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精准扶贫的宣传报道

县级电视台的许多新闻记者,既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又是贫困户的帮扶联系人,这就对我们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发挥好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新闻记者必须熟练掌握当地党委政府汇编的脱贫攻坚政策宣传资料,熟悉当地产业扶贫政策、易地移民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教育扶持政策以及残疾人补贴政策等政策要点内容。这样我们采写有关精准扶贫新闻的报道时,才能做到宣传政策的“精”和“准”,不会出现模棱两可和含糊不清的词句;在进村入户与群众交流沟通时,也能消除一些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疑虑,真正使我们的精准扶贫新闻报道做到“不虚”“不空”“不偏”。

二、把握好“时”“度”“效”,全力以赴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精准扶贫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每一个时间段,开展的扶贫工作的重点不太一样。县级电视台的新闻记者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我们的新闻报道应紧跟当地扶贫工作开展的步伐,并考虑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以龙胜县伟江乡甘甲村为例。甘甲村在2016年被定为贫困村,全村共有贫困户46户156人。该村位于海拔600至800米的高山地带,比较适合种植“三木”药材——厚朴。为了将厚朴打造成该村的一个高山特色产业,新闻记者们利用龙胜电视台这个宣传平台,多次将镜头和话筒对准了该村,先后采写新闻《甘甲村3000亩厚朴“入股”绿色银行》《“绿色银行”鼓起村民腰包》《有了“绿色银行”脱贫致富有希望》,新闻播出后在当地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如今“三木”药材的种植已经辐射到周围各个村屯,已经成为伟江乡新兴的一个创收产业。

三、精心策划,突出人物的典型性和故事性

新闻记者要深入贫困村挖掘新闻素材,及时发现并提炼新闻亮点,选择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贫困村第一书记、帮扶人、贫困户等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通过感人的扶贫故事报道宣传社会正能量。为了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当地县级电视台一定要进行仔细策划,同时经常与乡镇宣传干事进行交流沟通,选取几个典型人物进行跟踪拍摄。以龙胜电视台为例,针对农村许多群众千方百计都想得到贫困户这个指标,都觉得当了贫困户可以得到许多的好处这样一种现状,记者了解到,在该县的龙脊镇三友村有一位叫廖祥建的贫困户,他今年59岁了,右臂和右腿都是残疾,但他与一般贫困户的想法不太一样,他觉得当上贫困户心感“羞愧”,在他的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为了能早日脱贫也为自己争口气,2016年以来,他拖着残疾的身体,养殖了竹鼠,种植了罗汉果、百香果,最终得到了可观的收益。他对记者说:“即使自己只有半边身子能活动,也要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不能拖后腿。”为了更好地教育那些吵着闹着想得到贫困户指标的群众,记者就采写了《廖祥建:一个拖着残疾身体也要脱贫的汉子》这则新闻。电视新闻播出后,在当地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从那以后,一心想戴贫困户这顶帽子的人越来越少了,对群众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教育作用。

同样,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也是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贫困户共同的心愿。为了突出贫困村村干率先垂范,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经记者多方了解,选取了龙胜县平等镇龙坪村主任作为一个典型人物进行了宣传报道。作为龙坪村的村主任,杨海意不等不靠,带领村里100多户村民成立了龙意农产品开发专业合作社,种植罗汉果、茶油等特色农产品,农产品远销广东、福建等地,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走出了一条贫困村变输血为造血的致富之路。记者通过这样的宣传报道,也更好地鼓舞了其他贫困村群众的信心,让大家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四、跟踪报道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消除贫困户产品滞销的顾虑

从目前脱贫攻坚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发展生产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贫困群众不知道到底适合种什么、养什么,种植的产品能不能够卖出去,有了好的产量能否卖出一个好价钱,这些都是困绕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一道障碍。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开阔群众的视野,就要用事实来告诉大家怎么做能赚到钱。这就要求县级电视台更好地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引导并激发大家种养的信心。以龙胜电视台为例,为了引导当地贫困群众种植猕猴桃这一新型的特色产品,从农业部门开始向群众发放苗木、开展猕猴桃种植技术培训,再到猕猴桃的丰收销售,电视台记者多次进行了跟踪报道。记者在不同时间段先后采写不同的新闻进行宣传报道:在种苗发放时,先后采写新闻《我县龙脊镇发放猕猴桃优质苗木4万株每株苗木补贴10元钱》和《龙脊镇探索猕猴桃扶贫新模式》进行报道;在猕猴桃长势中期,又采写新闻《我县龙脊镇举行猕猴桃技术培训班传授种植经验》和《我县大力发展猕猴桃加工企业为农户铺好市场路》进行了跟踪报道;最后猕猴桃采摘销售,记者再一次来到各销售点,采访收购的老板和农户,采写新闻《种下猕猴桃收获致富果》进行报道。当地群众通过看电视、听新闻,打消了顾虑,也增添了贫困户对猕猴桃种植的信心,许多贫困群众也想通过种植猕猴桃来增加收入。

五、报道角度上侧重思想观念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县级电视台在采写新闻报道中要把如何转变贫困群众的思想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过去我们许多新闻记者在报道扶贫类的新闻时,比较侧重报道某公司、某级政府到贫困村献爱心,给了多少钱,给了多少粮油等,虽然这样报道也无可厚非,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助长了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为了促进贫困群众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县级电视台在宣传报道角度上也应有所调整,积极主动地采访报道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发展种养业和特色产业的新闻,通过这样的新闻引导部分群众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社会风气。

六、加大廉政文化宣传力度,为精准扶贫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精准扶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在不同的地方开展精准扶贫活动都会出现各类问题。县级电视台要充分发挥好舆论监督的作用,及时纠正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做法和思想,对一些不好的现象做到及时曝光,这样才能够保障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和帮助。

县级电视台作为最基层的新闻传播媒介,担负着传播最基层新闻信息的重任。为了把精准扶贫政策传到千家万户,县级电视台要把当前的精准扶贫报道看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精准扶贫的方针政策,提高广大贫困群众的思想觉悟。新闻记者要切实主动地融入到精准扶贫的活动中,采写报道更加生动形象的精准扶贫新闻。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猕猴桃新闻记者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摘猕猴桃
精准扶贫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