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封475001)
近年发掘的山西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有不少重要的新发现,部分材料近日有初步报道[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晋南东周考古的新突破——陶寺北墓地发现墓祭、丧葬遗迹,新出“卫侯之孙申子之子书”刻铭编钟.中国文物报,2018-1-30(第4版).,其中M3011出土的一套书者编钟有较长的刻铭,尤为引人注意,这里拟据已经公布和披露的部分材料,对有关问题试作讨论,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该套编钟为甬钟,长腔封衡,甬上有旋有干,钲、篆、枚间及周围以凸线为界栏,枚为平顶两段式。篆间饰蟠螭纹。
铭文就目前所见编钟的部分照片,可将其释作:
〔唯〕王正月初吉丁囗……卫侯之孙绅子之子书者……钟六……福禄无旗(期),永保〔用〕囗。
文字方面,值得注意的有“绅”“书者”及“旗”等字。“绅”字原篆作、,应释作“绅”,据安徽寿县蔡侯墓所出蔡侯申等器物铭文看[2]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安徽省博物馆.寿县蔡侯墓出土遗物.科学出版社,1956;裘锡圭,李家浩.谈曾侯乙墓钟磬铭文中的几个字.载湖北博物馆等编.曾侯乙编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515-528;裘锡圭学术文集·第三卷·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50-60.,“绅”可读作“申”。“书者”原篆作,右下有合文号,显然应系“书者”合文,而非报道等所谓的“书”字,器主名也应当系“书者”,而非报道等所云之“书”。“旗”字原篆作,从、其声,应系“旗”之本字,在铭文中应读作“期”。
“〔唯〕王正月初吉丁囗”,“唯”字所公布的照片未能显示,据相关文例拟补。“丁”下一字照片亦未公布,应系地支名。铭文云“王正月”,可见系沿用周正。
“卫侯之孙绅子之子书者”,此系标示器主之阀阅。器主系“卫侯之孙绅子之子”,明确表明其出自卫国公室,此套编钟应系卫国之器。
“……钟六”,据报道,该墓“目前清理出8件大小相次的甬钟,有的迭压在车马器下,有的被压碎,其中4件钟的钲、鼓部可见清晰的文字”。钟铭云“……钟六”,说明此套编钟的件数应非六枚,“六”下应系“诸”“肆”等字。具体情况,有待材料完整公布后再作进一步讨论。
“福禄无期,永保〔用〕囗”,系同时期铭文中常见之恒语,“保”下一字照片亦未公布,据铭文在钟上所处位置(钲部)及相关文例拟补作“用”,其下可能还有“之”或“享”一类的文字。
铭文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二,一是记时云“王正月”,沿用周正;二是器主自称“卫侯之孙绅子之子”,系春秋时期开始大量流行的标示阀阅的形式。类似的文例在东周时期铜器铭文中较为多见,如:
(1)东姬匜[1]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省丹江库区考古发掘队,淅川县博物馆.淅川下寺春秋楚墓.文物出版社,1991.图版一四:1、2,第36页图二九.:唯王正月初吉乙亥,宣王之孙雍子之子东姬自作会匜,其眉寿万年无期,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2)臧孙钟[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4年8月.1.93-101.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11卷,六八)文物出版社,1997.: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攻敔仲终臧之外孙坪之子臧孙择厥吉金,自作龢钟,子子孙孙,永宝是从。
(3)三儿簋[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7年4月.8.4245.:唯王四月初吉丁巳,曾孙三儿曰:余吕以囗之孙囗之[4]“之”字原未释,据同类铭文文例补释.敃子择厥吉金,用作宝簋。
(4)甚六钟、镈[5]江苏省丹徒考古队.江苏丹徒北山顶春秋墓发掘报告.东南文化,1988,(3-4):13-58;杨正宏,肖梦龙.镇江出土吴国青铜器.129,131.文物出版社,2008.144-146,148-149.:唯王正月初吉丁亥,徐王之孙寻楚之子甚六择厥吉金,作铸龢钟。
(6)季子康镈[7]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凤阳县文物管理所.安徽凤阳卞庄一号春秋墓发掘简报.文物,2009,(8):21-29;刘信芳,阚绪杭,周群.安徽凤阳县卞庄一号墓出土镈钟铭文初探.考古与文物,2009,(3):102-109.:唯王正月初吉丁亥,余戚厥于之孙钟离公柏之季子康择其吉金,自作龢钟。
(8)良夫盘[9]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第25卷.第559页.第14521号.、良夫匜[10]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9月.第26卷.第387页.第15000号.:唯王正月初吉丁亥,郑武公之孙圣伯之子良夫择厥吉金,自作盥盘/匜,子子孙孙永寳用之。
有关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赘举。其中东姬匜云“宣王之孙雍子之子东姬”,与编钟铭之“卫侯之孙绅子之子书者”称谓格式最为接近。对照来看,此套编钟的时代,也因此而大致可以确定,结合其形制和纹饰及同出器物来看,应可明确判定为春秋中期前段左右。
器主自称“卫侯之孙绅子之子”,结合该套编钟的时代来看,“绅子”可能即卫戴公。卫戴公名申,是卫宣公之孙,昭伯顽之子,公元前660年即位为卫君。同年,戴公薨,其弟公子毁被立为卫君,是为卫文公。事见于《左传》闵公二年及《史记·卫康叔世家》等。在人名后加“子”作为尊称,在同时期铜器铭文及古书中皆常见。从称谓来看,卫君多称“伯”或“公”,称“侯”者祗有卫顷侯和卫厘侯,所以“卫侯”可能是指上述二者中的一位。据《史记·卫康叔世家》等记载,卫厘侯在位时期,政绩平平,没有什么特殊的事迹值得一书,而相反,卫顷侯的事迹则相对较为显赫,据《卫康叔世家》云“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也就是说,卫国称侯是从卫顷侯开始的。所以从这些方面考虑,钟铭的“卫侯”,当指卫顷侯,器主书者及其父绅子即卫戴公皆系顷侯的直系子孙,也与钟铭云“卫侯之孙绅子之子书者”相吻合。
据云1931年河南浚县辛村(今属鹤壁市淇滨区庞村镇,出土地有三种说法:浚县、汲县、辉县固围村)卫侯墓地出土的沬司土疑簋(康侯簋)[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7年4月.7.4059.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6卷,三○).文物出版社,1997.,其铭文曰:
该器一般认为系周初成王时标准器[2]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58.,簋铭所记系周初成王封康叔居于卫之事,近年新刊布的清华简《系年》也有相关记载,学者已有分析[3]李学勤.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文物,2011,(3):70-74;路懿菡.从清华简《系年》看康叔的始封.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6-141.,兹不赘。簋铭既云“诞令康侯鄙于卫”,即称康叔为“康侯”,可见卫在周初始封时即已称侯,因此上引《史记·卫康叔世家》所谓“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之说,恐怕也就值得怀疑。司马贞《索隐》云:
按:康诰称命尔侯于东土,又云“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则康叔初封已为侯也。比子康伯即称伯者,谓方伯之伯耳,非至子即降爵为伯也。故孔安国曰“孟,长也。五侯之长,谓方伯”。方伯,州牧也,故五代孙祖恒为方伯耳。至顷侯德衰,不监诸侯,乃从本爵而称侯,非是至子即削爵,及顷侯赂夷王而称侯也。
即卫本为侯爵,“伯”乃“方伯”之“伯”。顾炎武《日知录》则曰:
《卫世家》“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是顷侯以前之称伯者,乃“伯子男”之“伯”也。《索隐》以为“方伯”之“伯”,虽有《诗序》“旄丘责卫伯”之文可据,然非太史公之意也。且古亦无以“方伯”之“伯”而系谥者[4]日知录集释(外七种).(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卷二七·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5.2003.。
由上述沬司土疑簋(康侯簋)称康叔为“康侯”及清华简等所记卫国在周初封国中所处的重要地位等可知,司马贞《索隐》以为卫本侯爵、“伯”乃“方伯”之“伯”说可从,顾氏之说不可信。
再结合时代相当的有关标示阀阅的铜器铭文,如:
(9)庚壶[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93年10月.15.9733.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分类全集中国青铜器全集(第9卷,二二).文物出版社,1997.:唯王正月初吉丁亥,殷王之孙右师之子武叔曰庚择其吉金,以铸其盥壶。
(11)宋公固鼎[1]枣庄市博物馆,枣庄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枣庄市峄城区文广新局.山东枣庄徐楼东周墓发掘简报.文物,2014,(1):4-27.第21页图六三.、宋公固铺[2]文物,2014,(1):21 页图六四.:有殷天乙唐孙宋公固作滥叔子鼎/铺。
(13)陈逆簠[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88年4月.9.4629、4630.:唯王正月初吉丁亥,少子陈逆曰:余田桓子之裔孙。
等等,其器主标示阀阅皆称始祖的情况来看,钟铭所云之“卫侯”,也不排除即指卫国的始祖卫康叔,亦即沬司土疑簋(康侯簋)所云之“康侯”。
综上,据器物形制、纹饰及铭文来看,陶寺北墓地M3011出土的书者编钟的时代应为春秋中期前段。作器者系“书者”而非“书”。器主自称“卫侯之孙绅子之子”,表明其出自卫国公室,此套编钟应系卫国之器;“绅子”可能即卫戴公申;“卫侯”可能是指卫顷侯,也可能是指卫国的始祖卫康叔,亦即沬司土疑簋(康侯簋)所云之“康侯”。据沬司土疑簋(康侯簋)铭来看,卫在周初始封时即已称侯,《史记·卫康叔世家》所谓“顷侯厚赂周夷王,夷王命卫为侯”之说可疑,司马贞《索隐》以为卫本侯爵、“伯”乃“方伯”之“伯”说可信。
陶寺北墓地M3011及该套编钟的有关材料尚未完整公布,以上所论,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之处,有关问题,如此套编钟出自晋国墓葬的原因,器主与墓主的关系等,待材料完整公布后再作进一步讨论。
2018年4月9日,在“201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发掘者批露了编钟铭文的释文等信息,从发掘者所作释文来看,印证和补充了之前小文的有些推断,如铭文首句应为“唯王正月初吉丁亥”,“钟六”后为“堵”字等。钟铭提到的“武公”,应即卫武公,进一步表明器主出自卫国公室,此套编钟应系卫国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