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凤(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扬州慢》巧妙地化用杜牧的诗句及其典故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使之与金兵劫后的今日扬州的凄凉萧条形成鲜明对比,同时运用清冷的意象描写扬州的萧条与衰败,抒发自己的黍离之悲,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扬州慢》中,姜夔皆在虚实、今昔的不断转换中来表现黍离之悲的,并使用了鲜明、尖锐的对比手法。如昔之“名都”乃今之“空城”;昔之修竹滴翠的“佳处”,乃今之“荠麦青青”的荒地;昔之看到的“春风十里”的繁华街道,而今听到的却是“清角吹寒”;昔日到处是青楼碧树,而今却随地成“废池乔木”;昔日是红男绿女们冶游欢笑、笙歌不绝的“二十四桥”,而今却桥在人空,唯有冷月清辉,无声地荡漾在水波之中;昔日人人欣赏、个个喜戴的红芍药花,而今却是“知为谁生”。词人正是通过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对比,巧妙地抒发了家国之痛和历史兴亡的感慨,从而很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这种写法在其他书法家国兴亡的作品中也时有出现,如辛弃疾的《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清平乐》:“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都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加深整首词的情感基调。再从专写扬州残破的词作来看,同一主题的词,能把昔日繁华、今日凋敝写得入木三分的,较为出色的赵希迈所作《八声甘州竹西怀古》,此词中“前时柳色,今度蒿莱”也是采用兴亡互衬的写法。
《扬州慢》中反复化用杜牧诗歌中的不同诗句,体现了姜夔对杜诗的崇拜之情,表现姜夔与杜牧身为有志知识分子的共同之处,同时以扬州往昔的繁荣来反衬如今支离破碎,“用杜牧之诗意,伤今怀昔,不尽歔欷”。杜牧诗歌中描写扬州的诗句,被姜夔用一首《扬州慢》囊括,化用在姜夔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手法在其他词人的笔下并不多见。但也正是如此不同凡响的化用,这也是《扬州慢》的魅力所在。《扬州慢》中去除杜诗中的诗句,确确实实为姜夔所创作的句子也只有一半而已。然而《扬州慢》的独特之处也正是在这里,杜诗中对扬州城的描写都是其繁华富丽与风流名士,而词人“增补”的皆是“废池乔木”、“清角吹寒”、“空城”、“冷月”这些冷清萧条意象了。纵观姜夔的词,他的作品中多有化用唐诗的地方,而且特别喜欢化用杜牧的诗歌。
《姜夔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中使用化用手法的姜夔的词有九首,分别是《扬州慢》、《探春慢》、《琵琶仙》、《解连环》、《鬲溪梅令》、《鹧鸪天十六夜出》、《月下笛》、《汉宫春次韵稼轩》、《侧犯咏芍药》。姜词多化用唐代的诗歌,尤其喜爱化用杜牧的诗歌,虽然两人不处于同一个时期,但当时的社会环境让两人有了类似和情感经历和感慨。杜牧和姜夔都是古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在其诗歌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两人在理想抱负中的对家国兴亡和建功立业的志向。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反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雄心抱负,只能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哀思。杜牧的几首诗都不是直抒胸臆,反而利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委婉蕴藉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如《遣怀》并不只是在感叹过去的时光,更是在抒发为官始终无法得意的感慨。正是这种拳拳之心不能被统治者接受,杜牧唯有将政治上的苦闷寄托在酒色与诗歌之中,杜牧的《遣怀》在这里表现的非常的充分。这与宋词中的表现手法有些类似之处。夏承焘先生在《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对这一问题也提到:“宋末遗民为了避忌讳,便多用咏物词寄托故国沧桑之感(不满民族压迫。而又不敢正视现实,这是他们的阶级意识)。白石这派词也就因此广泛地被传咏仿效起来。”
对于萧瑟清冷的扬州,姜夔并没有非常全面的描述,而是利用多个具有萧瑟冷清特性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条冷落的气氛,给人以萧条冷清之感。荠麦青青,初读似乎蕴含勃勃生气,以为词人在“以乐景写哀情”,其实不止如此。青青二字,不仅令人感受到“荠麦青青”的活力,它也是冷色调的词语。“清角吹寒”吹来的不只是号角的声音,还有人的一种寒冷的感觉。“空城”是词人对此时扬州的整体感知,扬州城在历经无休止的战争之后,只剩的是一片冷落萧瑟,不止树没有生气,人也毫无生气,“空”更是将萧瑟的气氛淋漓尽致地体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多用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冷月”本来就是以冷色调的形容词来修饰月亮,营造的是冷落、清冷的氛围,词人更是又用“冷”和“无声”修饰月亮,增加了月亮的内涵和情感表达,月亮带给读者的冷清萧瑟也就愈发明显。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白石词以清虚为体,而时有阴冷处,格调最高。”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说:“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陈廷焯的“沉郁”之说,认为“姜夔南宋词人,感时伤事,缠绵温厚者,无过碧山,次则白石”。姜夔清冷意象特点在姜其他词中也有所体现,如《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中的清苦,《踏莎行》:“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中的“冷山”,这里的“皓月冷千山”与《扬州慢》中的“冷月无声”不相上下,《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词中的“冷香”以通感的方式,将触觉中的寒冷与味觉中的香味彼此转换。《莺声绕红梅》也有“冷香”一词:“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法曲献仙音》:“谁念我、重见冷枫红舞。”《八归湘中送胡德华》:“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湘月》:“暗柳萧萧,飞星冉冉,夜久知秋信。”暗雨、暗柳也都是萧条清冷的典型意象。姜夔词中多使用萧条冷落的意象,并不是在无故呻吟,而是心中有所感慨而发。姜夔对于国家、社会、生活、恋爱的感慨都使得姜夔多忧愁苦闷而很少欢愉喜悦,在词中多用清冷意象就更加不足为奇了。
姜夔清冷意象的选择受李商隐、李贺等人的影响,尤其是受到李贺的影响比较大,李商隐和李贺诗歌中常出现清冷意象。夜、雨、月、黄昏、蜡烛等词语在李商隐诗歌中经常被描述,营造成一种清冷、冷落的氛围,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中的:“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滞雨》:“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李贺的诗中也常常用到具有冷清意味的词语,如露、寒、愁、死等运用次数非常多,且这些意象的组合形式多样,如《致酒行》:“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赠陈商》:“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梁台古意》:“台前斲玉作蛟龙,绿粉扫天愁露湿”,《平城下》:“唯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等。
《扬州慢》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或借词造境,虚实相生,通过细腻哀婉的笔端,表达了词人对金兵践踏过的扬州寄予深深的同情。同时汲取了《黍离》爱国怀故作为其核心,把杜牧诗句改造化用,与词人自身的直观审美感受融为一体,精当地运用了善于言情的词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