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玉溪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高校外语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教育事业新发展,以更大的气力、更实的措施、更细的工作,做好高校外语教育工作。
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这一重要论述,精辟论述了核心价值观与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明确告诉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重要人才储备,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外语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外语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学习认识和接受认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西文化、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将跨文化教学与意识形态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克服“重业务素质,轻思想政治素质”的片面倾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种学术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中旬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他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就一定能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为我国外语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学习和运用外语不仅能满足交流需要,还能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理解人类的多元思维模式,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因而在弘扬和对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全球战略方面,外语教育有着得天独厚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注重培养文化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问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他还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要将坚定文化自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外语教育要在培养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批判地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加坚定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的自信。对于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要首先端正自身的价值观,提升母语文化素养,具备母语文化意识,在教授外语的同时主动思考自己在育人方面的责任,有意识地加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修养,练就扎实过硬的汉语语言基本功,深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既要把世界知识宝库打开,更要把中华文化介绍给世界。努力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提高中国文化认知力、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