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焌峰
(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山东潍坊 261025)
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双季稻为代表的粮食作物得到大范围扩种,并且大量引进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使得粮食产量得到较大增长,满足了人们糊口的需要,利于改变衣食结构,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突破传统的农业结构打下了基础。明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主导地位;商品流通扩大,商业资本日趋活跃,社会经济繁荣。在江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1]。本文将简单介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主要特征,从影响发展的历史原因入手,浅析其发展与迟滞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明清两朝的鼎盛时期,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以江南地区为代表的农业经济的高水平发展,也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一些专门的手工业品在市面上显现,并形成了专为手工业品提供原材料的场所,进而发展成为工商业市镇,这为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生产技术的提高和高产农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得粮食产量大增,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发展手工业提供了原料基础。
手工业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一些个人手工作坊逐步发展壮大,出现了一些像纺织织布、制瓷工艺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手工工场,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手工工场熟练工人。
区域性商帮的形成,以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日本等对外贸易的往来也对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特别是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流通的扩大和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的使用使得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依稀出现、缓慢发展,主要表现在:
1.在江南一些曾经以天下粮仓闻名的苏州、湖州及其周边地区,商品经济高度成长,手工业、商业迅猛发展。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在这种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2]。
2.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并在农村发展起来,农家不再局限于农产品经营,商品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出现了传统的蚕桑丝织经济与新兴的棉纺织经济,带动了家庭手工的专业化与市场化,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作坊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导致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特别是蚕茧、棉花的深加工带动的手工业的飞速繁荣,出现了“早期工业化”[3]。
明清时期,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封建政治成为封建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强有力的皇权对经济实行有力的控制,从中国传统中发展起来的封建行政制度、官僚制度、财政制度、封建特权、封建剥削体系等等,均在明清时期发展的更为严重,大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4]:
1.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顽固性,农民极度贫困缺乏市场,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土地允许买卖和高额地租吸引了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资本积累。
3.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重农抑商”政策压抑了商业、手工业的扩大。
4.在自然经济形态下,自然科学、自然技术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5.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手工作坊和包买商与封建统治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防止外来入侵和内地农民反抗,对外转向闭关自守,长期实行海禁政策给中国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
总之,中央君主集权制根深蒂固,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仍占主导地位;中国广大自耕农民又极度贫困,购买力低下,消费市场无法形成,资本主义发展空间有限。特别是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失去了对外贸易主动权。没有从根本上阻挡西方殖民势力的侵入,却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育成长,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最终被工业文明遗弃,落后于世界潮流,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明朝中后期在古老的中国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不可否认它不仅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思想意识产生了影响,而且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1.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了社会条件,主要表现在:
1.1 准备了雇佣劳动条件,提供了熟练工人。
1.2 准备了市场和运输条件。
1.3 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和资本基础。
2.资本主义萌芽代表的生产方式——工场手工业和包买商形式成为近代中国长期存在的经济形式。
但处于明末农民战争高潮和清兵入关前夜,在封建专制制度下,资本主义萌芽未趋于成熟,资产阶级改良没有实现,终未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严重阻碍了近代化经济发展。
而基本上在同一时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从而使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并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和准备,最终西方列强凭借着坚船利炮的优势惊破天朝之梦,千百年不变的农耕文明,其基石在大机器的碾压下一点点发生松动。
自明中叶以后,在古老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虽然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是在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的维护下,加上当时的封建经济机构难以分解,资本主义萌芽就只能在强大封建结构的细小缝隙中缓慢的潜流、渗透,终究也没能形成强大的能够扫荡旧经济的运动,步履蹒跚,惨遭历史的淘汰。但是毕竟在漫漫封建长夜里苦苦挣扎显露出一线曙光,并为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慢慢向近代经济的转变和过度提供了一种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现在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1]曹大为.经济成长历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历史.必修(Ⅱ),2004(8).
[2]樊树志.明史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2(11).
[3]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M].社科文献,2000.
[4]张海鹏,唐力行.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J].安徽师范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