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家传记写作和出版史研究的融合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书评

2018-04-01 18:29:08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郑振铎传记共同体

肖 超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出版史的研究渐趋深入,在出版机构史、出版人物史、图书史、期刊史、出版制度史、编辑思想史等领域均有显著成果。“中国出版家丛书”即是出版人物史研究领域的硕果。这套传记类丛书由人民出版社2016年起陆续出版,丛书系统地梳理和介绍近代以来的著名出版家。2016年5月,“中国出版家丛书”推出首批四册,分别是著名出版家巴金、陆费逵、章锡琛、赵家璧的传记,由出版史研究者孙晶、周其厚、章雪峰、芦珊珊撰写。2017年2月,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向敏的《中国出版家·郑振铎》。此书不仅是一部以出版为中心的出版家传记,更是一部出版史研究专著。

一、以出版为中心

正如此书《后记》所言,在《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出版之前,陈福康、郑尔康等人已写作关于郑振铎的传记,学界的研究也较为宏富。早在198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福康的博士论文《郑振铎研究》,以文学的视角,研究了郑振铎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并分析了郑振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外比较文学思想、古典文学遗产思想和儿童文学思想。而后,陈福康又陆续出版了《回忆郑振铎》(学林出版社,1988)《郑振铎年谱》(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郑振铎论》(商务印书馆,1991)《一代才华:郑振铎传》 (台湾业强出版社,1993)《郑振铎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4)《一代才华:郑振铎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郑振铎》(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郑振铎与读书》(明天出版社,2001)《追念郑振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等著作。郑振铎先生独子郑尔康也从家庭视角,撰写了《郑振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我的父亲郑振铎》(接力出版社,1994)《石榴又红了:回忆我的父亲郑振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星陨高秋:郑振铎传》(京华出版社,2002)等传记。然而,陈福康等学界研究者主要是从文学视角来研究郑振铎,郑尔康先生是以郑振铎先生独子的身份,从家庭回忆的角度来为父亲郑振铎立传,与《中国出版家·郑振铎》的传记写作角度是不同的。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突出郑振铎出版家的身份,以“出版”为中心,考察了郑振铎所编书刊的缘起和风格。全书共分为八章,章名分别为《头角峥嵘》《求学京师》《商务十年》《北平时光》《重返上海》《抗战岁月》《黎明前夕》《新的征途》,均为四个字,凝练规整。《抗战岁月》《黎明前夕》《新的征途》等章名均能对应一个历史时期。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将郑振铎的出版生涯按照时间区隔开来,并将其编辑出版活动放在特定历史阶段中考察,注重把握出版与时代之间的互动关系。此书最大的特色,即是突出郑振铎出版家的身份,以出版为中心,为郑振铎立传。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一书每一章均介绍了郑振铎的编辑活动,并直接以郑振铎主编书刊为章节标题,凸显出版特色。如第二章的《新社会》与《人道》,第三章的《时事新报·学灯》《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公理日报》,第四章的《文学》和《文学季刊》,第五章的《世界文库》和《译文》,第六章的《中国版画史图录》,第七章的《民主》《文艺复兴》《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第八章的《古本戏曲丛刊》和《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等。此书将郑振铎主编的书刊,以时间顺序串联起来,勾勒出郑振铎一生辉煌的编辑生涯。

其次,突出郑振铎与其他编辑、学者的人物关系,多维度地展现郑振铎的编辑朋友圈,勾勒出民国时期编辑人物史的丰富图景。《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在介绍郑振铎主编书刊的基础上,注重描写郑振铎的人物交往。如在介绍《时事新报?学灯》时,该书用一定篇幅展现了郑振铎与《时事新报》主编张东荪的交往:“郑振铎对张东荪并不陌生,两人或许还因为‘共学社’有过接触……不仅如此,郑振铎与张东荪之前还有过文字交流。”

第三,着墨于郑振铎与出版机构的联系。该书以出版为中心,先后介绍了郑振铎与商务印书馆、朴社、复社、文物出版社等出版机构的关系。从1921年到1931年,郑振铎在商务印书馆工作长达十年。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郑振铎创办并主编了《儿童世界》,主编并革新了《小说月报》,成绩斐然。后因王云五推行“科学管理法”,愤而离开商务印书馆。“孤岛”时期,郑振铎参与发起成立复社,并担任复社出版事务方面的负责人,提出了宏大的出版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提出了成立文物出版社的设想,,积极规划并参与文物出版社的出版活动。《中国出版家·郑振铎》通过对郑振铎在不同出版机构编辑活动的叙述,为读者呈现了郑振铎作为出版家的功绩。同时,也以出版家郑振铎为视角,勾勒出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出版机构史,展现了民国时期出版与政治、文化、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

第四,注重呈现郑振铎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郑振铎郑振铎主编了《新社会》、《儿童世界》等诸多报刊,这些报刊的成功,与其精湛的编辑技艺、成熟的编辑思想是密不可分的。该书花了大量笔墨来分析郑振铎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该书在介绍郑振铎创办《儿童世界》过程之余,详述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的成功编辑经验:“一是编辑宗旨正确,二是栏目设置得当,三是重视图画。更为重要的是郑振铎注重与小读者的互动。”在介绍《文学》杂志时,详述郑振铎为应对国民党对杂志的审查,采取“专号”这种编辑方式。在充分呈现郑振铎的编辑工作后,作者在《结语》部分总结了郑振铎的编辑思想:“服务社会,坚持站在人民立场;重视宣传,借用名家力量;抓大放小,着力奠基性工作。”

二、将出版家传记和出版史研究融为一体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是一部出版家传记,更是一部出版史研究著作。作者在写作中将出版家传记和出版史研究融合起来,在传记中融合了出版人物史、图书史、期刊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传记写法新颖,能够引导读者深入理解郑振铎的出版事业,而不是仅仅知晓与郑振铎相关的趣闻轶事。

作为一个著名出版家,郑振铎的一生,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缩影。郑振铎主编或参编了《新社会》《时事新报·学灯》《儿童世界》《小说月报》《公理日报》《文学》《文学季刊》等报刊。这些报刊均是民国时期有影响、发行量大的报纸副刊和期刊。《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以这些报刊名为小节标题,详细介绍郑振铎对这些报刊的贡献,分析郑振铎主编报刊的编辑特色和编辑思想,以及报刊出版与中国社会变迁的关系。因而,《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一书具有重要的报刊史研究价值。

当前,学界对于期刊史的研究主要为个案研究,且主要集中于《东方杂志》《小说月报》《新青年》等名刊,对于中国期刊史的综合研究相对薄弱。周葱秀的《中国近现代文化期刊史》、宋应离的《中国期刊发展史》等期刊史著作虽然资料详实,但研究视角和方法已显得过时,学界亟待一部研究视角新颖的、宏观层面的中国期刊史研究著作。《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对郑振铎主编《新社会》等期刊编辑风格、编辑思想等方面的介绍,将出版人物史和期刊史有机结合起来,探寻出版家的期刊编辑实践和编辑思想,能够为期刊史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同样,这种研究型出版家传记的写法,独树一帜,也能启发国内出版家传记写作和出版人物史研究。一方面,先前的出版家传记多为出版家后人或者文学、史学研究者撰写。例如,出版家张元济的传记或回忆录,既有张元济先生哲嗣张树年的《我的父亲张元济》和《张元济往事》,也有文史研究者吴方的《仁智的山水:张元济传》及柳和城的《张元济传》。如今,出版学科的学者、编辑也加入到出版家传记的作者队伍中来。包括《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在内的“中国出版家丛书”将出版家传记和出版史研究融为一体,传记写作视角新颖。另一方面,先前的出版人物史研究未得到国内出版业界和学界重视,这与国外出版人物史研究的情形不同。早在1978年,新西兰籍华人叶宋曼瑛以出版家张元济为主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对张元济的出版事业进行了研究。1992年,该书经张人凤和邹振环翻译成中文版《从翰林到出版家——张元济的生平与事业》,由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在国内,除陈福康的《郑振铎研究》、王建辉的《文化的商务:王云五专题研究》和《教育与出版:陆费逵研究》、吴燕的《陆费逵与中华书局》等少量几本著作和博士论文外,出版史学界较少对出版人物史做专题研究。作为“中国出版家丛书”之一,《中国出版家·郑振铎》能够启发学界深化出版人物史研究,打开出版史研究新局面。

三、对出版史学术共同体的价值

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他认为:“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在一种绝大多数其他领域无法比拟的程度上,他们都经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钻研过同样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库恩强调共同体内部交流充分,专业判断一致,共同体成员接触的文献相似。国内历史学、教育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在西方“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实际,将共同体理论运用于本学科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归纳出“学术共同体”的概念。

笔者认为,国内出版史学界已初步形成了出版史学术共同体。出版史学术共同体就是指具有共同的出版史学术价值取向,以出版史为学术志业,具有出版史学术纠错能力,专心从事出版史研究的学者群体。出版史学术共同体成员通过共同的语言促进不同学者更好地理解自身和整个出版史学术领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资源,出版史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术期刊与学术共同体是相互依存的。在出版史学术共同体内部,已拥有《中国出版史研究》等出版史学专业学术期刊。一些出版类学术期刊也开设了出版史相关栏目,如《出版科学》的“出版史·出版文化”栏目,《现代出版》的“出版史话”栏目,《出版发行研究》的“出版史研究”栏目,《编辑之友》的“史料”栏目等。出版史学术共同体因出版史学术期刊的滋养而壮大,出版史学术期刊也因出版史学术期刊的支持而发展。

同样,出版史研究专著对出版史学术共同体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出版家丛书”编辑委员会由柳斌杰、邬书林、吴道弘、吴永贵、郝振省、魏玉山等人组成,这些编委会成员多是出版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中国出版家丛书”第一次以丛书形式为出版家群体立传,挖掘了新的出版史料,丰富了中国出版史研究,促进了出版史学术共同体的成长。作为“中国出版家丛书”之一,《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为出版史学术共同体的建构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作者向敏先后在武汉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注于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多年,是出版史学术共同体的青年学者。在写作《中国出版家·郑振铎》前,向敏博士已在相关领域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郑振铎主编<儿童世界>史事初探》和《试论郑振铎编辑事业成功之原因》等学术论文。《中国出版家·郑振铎》这部分量极重的出版史著作,是向敏博士出版史研究工作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能够扩大其在出版史学术共同体中的影响,也能加深出版史学术共同体对出版人物史的研究。

综上,《中国出版家·郑振铎》以出版为中心,将出版家传记写作和出版史研究融合起来,不仅能够让读者了解郑振铎作为出版家的一生,也能让郑振铎研究者掌握最新的资料和研究动向。当然,学界对出版家郑振铎的研究还可以更为细致,产出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作者为陕西师范大学讲师,博士)

猜你喜欢
郑振铎传记共同体
十二点钟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郑振铎炒股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郑振铎虚心接受批评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传记文学(2019年3期)2019-03-16 05: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