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音乐创作的影响

2018-04-01 18:32:22鲁含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7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黎锦晖儿童音乐乐歌

鲁含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7)

一、黎锦晖的儿童音乐创作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主要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曲,还有许多歌曲、器乐等,而儿童音乐是他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为了配合开展“推广国语”教育运动而开始创作的。

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曲两种。儿童歌舞剧主要作品有《可怜的秋香》、《蝴蝶姑娘》等。儿童歌舞剧主要作品有《麻雀与小孩》、《蝴蝶仙子》、《小小画家》等。

在题材上,他以儿童为观众对象,吸取了神话故事、童话等题材,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向青少年进行了思想启蒙教育。例如《麻雀与小孩》教育儿童热爱大自然学会保护自然生物、相互帮助的思想特点。

在内容方面,黎锦晖不只创作了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曲,还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学校歌曲和群众歌曲。

二、黎锦晖儿童音乐的创作特色

(一)重视作品音乐的民族特色

黎锦晖不少作品中大量吸收了我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种类。我们以《麻雀与小孩》为例,这是黎锦晖作于1921年的儿童歌舞剧。全剧由六个部分组成,每一场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仿照元曲“小令”形式,一本演一个故事,形成连台本戏。第四场“慰问”,采用了现有曲牌改变的具有浓厚学堂风格的《苏武牧羊》,其歌词为长短句,乐曲采用的是民间传统性“背宫调”手法,这样既显示了北方的民间风格乐曲风格,又显示出乐曲朴实大方的格调。此曲虽采用古曲,但在一定程度上与20世纪爱国主题相符合。

(二)与新音乐文化运动特点相符合

在清末,政府就已经提出统一国语的问题。1918年《新青年》等刊物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提倡白话文用白话文写作就是新音乐文化运动的最大特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这一运动的推动下,黎锦晖在《麻雀与小孩》的卷头语中提到“教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黎锦晖的创作风格建立在推广国语的基础上,结合其特有的旋律特征使音乐立体化,歌词口语化。

(三)提倡“平民音乐”,为儿童创作专属他们的歌曲

何谓“平民音乐”,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能学唱欣赏的音乐。“平民音乐”有别于传统音乐,纵观中国古代音乐史书中,大部分的音乐都为统治者服务,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也只有贵族才能学习音乐、,而黎锦晖提倡普及“平民音乐”,将老百姓的生活写入歌曲中,反映了社会现实,而不再是歌颂山川大海帝王等主题。

与学堂乐歌相比,黎锦晖对儿童歌曲从内容到形式突破,加了直观性形象性,大多都通俗易懂,还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的特点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三、黎锦晖对三四十年代的儿童音乐创作的影响

(一)三、四十年代的儿童音乐创作

歌曲方面,正如学堂乐歌所想要宣传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的内容相似,在这个时期,作曲家不仅创作了振奋人心的群众歌曲合唱歌曲,也从儿童歌曲入手,向儿童宣传爱国思想。在体裁方面出现了许多风格的作品。较为典型的就是进行曲,它是一种展现朝气、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歌曲风格,添加或切分附点节奏加强弹性,促进音乐的层层推进。

(二)黎锦晖对创作的影响

1.社会方面

黎锦晖对三、四十年代最大的影响就在社会思想观念方面上,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音乐创作,这启发了之后的创作。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注重揣摩孩子心理,重视孩子的美育和音乐教育,突破了之前学校音乐的局限性,使得三、四十年代的儿童音乐创作主题也开始以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主。

2.题材和体裁方面

在题材方面,黎锦晖创作的20年代,他的题材就以社会现实为主,所以影响了30年代的创作。黎锦晖从社会层次入手,有神话故事,也有劳苦人民。因而影响了三十年代的儿童歌曲创作,这个年代的作品《卖报歌》、《读书郎》这些歌有些诙谐歌曲的特点:用生动的形象加以欢快音调,与轻快的节奏相结合。以旧社会穷苦小朋友的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社会影响,引发了教育学家的深思。

在体裁方面,黎锦晖的创作原本只有儿童歌舞剧和儿童歌舞表演曲,及社会歌曲和他的通俗歌曲。这对30年代的创作提供了发展的基础,作曲家们为了更好的体现歌曲中的情感,创作了许多体裁,例如进行曲《酸枣刺》体现了青少年的朝气;还有抒情歌曲《西风的话》;叙事歌曲诙谐歌曲等。

3.歌词与旋律结合方面

在学堂乐歌时期,李叔同就开始注重两方面的结合并同时注意钢琴伴奏,到了黎锦晖时在他作品中也有较大的体现,改编《苏武牧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而到了抗日救亡音乐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创作更加贴合儿童的心理情绪特征:《可怜的秋香》中,采用了儿童的语气问了秋香一系列问题。这些儿童歌曲旋律与歌词的旋律节奏更加吻合,彻底改变了学堂乐歌选曲填词的弊端——歌曲和歌词融入感不强,显得生搬硬套。这种风格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并风靡一时。

4.主题方面

由于黎锦晖的创作改变了学校音乐的局限性,这个时期的作曲家受到他的影响,开始以孩子的思想教育为主,同事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开辟了一条通往救亡歌咏运动高潮的道路。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创作的时候采用了许多拟人化手法,还以社会中各个层次的少年儿童为主题,可谓是多样化。有学习生活为主题,也有以劳动孩子为主题。

结语

黎锦晖受到学堂乐歌的影响,将学堂乐歌的风格吸收后影响了接下来的创作,由于他的创作由选取填词向自创新曲过渡,为后来的作曲家中西技法结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时代特征方向,30、40年代较之前显得更为突出明显,主题丰富明显,更有了教育意义与实际意义。如果说黎锦晖的创作在二十世纪时是一种进步的话,那么三、四十年代的儿童音乐更是将儿童音乐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为后世借鉴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充实了中华儿童音乐曲库,也影响了五、六十年代的儿童音乐。从此开始,我国的儿童音乐开始逐步走向正规道路,开始朝着科学性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黎锦晖儿童音乐乐歌
皓月当空
上海戏剧(2023年5期)2023-12-27 23:14:05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创作综述
黄河之声(2019年19期)2019-12-16 08:13:00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关于乡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6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宋明蒙学中的音乐教育对当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启示
文化浸润:儿童音乐教学的审美之维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