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丽
《千里走单骑》是于2005年完成拍摄并上映的影片,通过对云南傩戏的展示,探寻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些外在表征;通过与日本演员及创作人员的合作,表现导演内心所潜在的日本文化情结。《千里走单骑》中的故事情节涉及了中日两种文化形态及观念,是一次展示文化、心灵、个体情感的旅程,也是一次跨文化传播之旅。影片反思了传统与现代、日本与中国、物质与心灵等内涵。
《千里走单骑》的命名源于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导演从中取而用之,对整部影片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与强大的空间张力。
“千里”是一个空间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空间中的移动。“千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的概念,在特定的文化空间中才会孕育发展出某一种文化形态。在影片中,“千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地理空间上的“千里”。影片的主人公高田刚一从日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云南一个偏远的山村。其二,情感空间上的“千里”。高田父子之间的互不理解,私生子杨杨对素未谋面的父亲李加民的不肯相见,都展现了父子之间在情感空间上的“千里”之遥。
“走”,一般指的是一种人的动作行为,而片名中“走”是因为高田刚一要从日本来到中国,两地之间相差千里,所以要“走”。“走”的动因是什么?《三国演义》中的“走”是为了“忠”与“义”,而影片中“走”的动因是高田刚一父爱的觉醒,以及寻求丢失已久的亲情。所以一个普通的日常行为“走”在影片中却成为了一种跨国别、文化、语言的象征性行为。一个简单的“走”字,包含了对时空的压缩与延宕、对时空的有机整合等。
“单骑”的内涵丰厚,“单”,既指行为主体个体的孤单,也指其能力的弱小,更指其孤独状态,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为四个层面:一是情感上的孤独。高田父子关系的误解与疏离;李加民父子因非婚生子的关系而不得相认的孤独。二是空间上的孤独。高田刚一的跨国旅行中会产生孤独之感;李加民因维护私生子杨杨而与人打架入狱,在空间上与其子杨杨形成隔离,进而产生内心的孤独。三是语言上的孤独。影片中高田刚一语言的孤独不仅表现为中日语言不同成为了其沟通的障碍,而且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人无法正常交流沟通。四是文化上的孤独。中国与日本有一衣带水的地缘亲密性,两国之间在文化形态上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使得同属东方文化重要表征的这两种文化之间,充满了长久的误解、疏离、隔阂甚至敌对,所以两种文化之间也充满了深深的孤独。
在古汉语中,“骑”有两个读音:一是音义同“骑”,既表示为名词的一匹马,又表示为动词,骑马的动作;一读音同“寄”,意为一人一马。在中国文化中,马具有丰富的表征与无尽的隐喻:“马”既是男性形象的隐喻,又是对男性气质的强化与男性意象的构建;“马”还是速度与激情的写照。
在日常生活中,父子、夫妻、亲人、朋友以及其他的人际关系,往往会出现许多误读。影片中高田先生的“千里走单骑”实际上就是一个误解。影片开始时,儿媳请父亲高田刚一看健一之前在中国拍摄的录像带,她只是希望父亲能够了解健一,将父子之间的误解消除,而高田刚一却把拍傩戏看成自己为生病的儿子唯一能做的事情。误解也就由此展开。
在寻找李加民的私生子杨杨的过程中,邱林与主任发生一些争吵,邱林是为了帮助高田先生带走杨杨;而主任是希望高田先生能理解自己的做法,坚持把他们收养杨杨的事情讲清楚,把其中的道理讲明白。主任只是为了让高田先生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的一些态度和看法。其实,影片中主任这一形象让我们可以联想到《秋菊打官司》中那个爱打官司的“秋菊”的一些影子。和影片中的人物一样,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有冲突时,往往是想讨一个公正的说法,而并不是求得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相较于获得实在的收益而言,这种只是为了彼此之间沟通而交往的简单欲求确实显得有些无足轻重。
符号又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由于影片中的高田刚一是日本人,在交往中,他无法用语言与许多中国人沟通,只能靠翻译和非语言符号与他人交流,尽可能清楚地传递信息。而非语言符号具有的多意性,为跨文化传播筑起了高墙。
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跨文化传播学的奠基人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曾在其著作《超越文化》(Beyond Culture)中如此评价身体行为的重要性:“人体能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观察人们实际上如何运动,包括他们是否要做同步运动、他们运动的节律,以及交往过程中许多难以察觉的事件,人体就能向我们透露很多信息。”影片中高田刚一在与邱林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出现非语言符号的误读,高田刚一听不懂中文,而邱林又只懂一点点日语,两人在交往中常常要依靠非语言符号沟通。语言的不通与对非语言的误读是高田刚一在旅途中出现跨文化传播障碍的一个重要表现。
《千里走单骑》中影响跨文化传播的主要障碍还包括偏见和刻板印象。影片中,导演主要用高田刚一给邱林钱、高田刚一给外事侨办事处做锦旗等细节来反映这一问题。高田刚一在被蒋雯拒绝陪同之后,把装钱的信封给了李家村导游邱林。在外事侨办事处李主任的办公室里,四周墙壁上挂着各种锦旗,当高田刚一指着锦旗问邱林“这个是感谢的意思吗?”,邱林回答的是“谢谢的意思,好字,中国的习惯”。
此外,高田父子的交往中充满了矛盾与误解、偏见与刻板印象。具体体现为高田健一对父亲的不理解与偏见;高田刚一的不善言辞;高田刚一在寻找杨杨的过程中,石头村的大人在替扬扬做决定时的独断专行。影片中,张艺谋导演运用一些生动的细节来表现偏见和刻板印象,尤其是那些人们长期生活以来并未引起注意而逐渐形成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文化的多样性原本是人类绚丽灿烂文明中的重要彰显,而现在它却成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流传播的障碍。要突破跨文化之间的障碍、挣脱枷锁,需要从文化出发。影片《千里走单骑》给了我们很多突破跨文化障碍的启示。
《千里走单骑》中人与人之间的很多情感是戴着“面具”的。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本性的感情逐渐被隐藏起来,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可能会是平静的,而在悲伤的时候却能够强颜欢笑面对他人,将自己的真面目隐藏在“面具”后。撕开“面具”,坦诚相见是跨文化传播过程中重要的交流方式。
影片《千里走单骑》中高田父子、李加民父子之间的沟壑,是不同时代背景下文化碰撞的结果。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传播障碍:交往行为中的一些误读、对非语言符号的误读以及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对高田刚一而言,他来到中国之后,由于陌生的环境、不同的语言,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中出现矛盾冲突。想要挣脱枷锁、突破跨文化传播中的障碍,就需要打破自己的“面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从而使跨文化传播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