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自然观

2018-04-01 14:31付增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瓦尔登湖梭罗山水

付增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 曲阜 273100)

《瓦尔登湖》中体现的正是作家对这种以非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的探讨。作家再三强调非人类自然的价值,他认为湖泊、森林以及各种动物都有其内在价值,应该得到保护。梭罗之所以反对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就是它忽视了生态问题。《瓦尔登湖》中实践了他自己的自然观,其间也处处洋溢着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这又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返回自然

众所周知,19世纪上半业的美国已经开始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人们纷纷由乡村涌进城镇,或开设工厂,或从事商业,日益沉醉于对物质的追求和享受中。梭罗生活的时代正是这样一个物质文明迅猛发展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飞速发展日益改变着社会结构和自然环境,经济是否成功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主要标准。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变的越来越远。梭罗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还可以启迪人的心灵,人应该回归到大自然的博大怀抱中。正是如此,梭罗写到“我自由来往于自然之中,成了她的一部分”。在这里,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似乎进入了一种特殊的关系:人在大自然中,不仅徜徉于山水之间,不仅是自然的观察者,他与自然界似乎融为一体,成为整个自然世界的有机组成中的一个小小的部分。“虽然与其他部分不同,但从根本上说是与其他部分是完全平等的。”梭罗的回归自然并没有脱离社会、断绝社交,不是与社会为敌、避免社会文明的侵蚀,当然也不是去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梭罗的回归自然又有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梭罗的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以社会人的身份加入到自然当中的。“返回自然”的口号是由浪漫主义之父卢梭首先提出的。卢梭的返回自然是把自然与文明及社会对立起来,目的是为保持善而美的人性,梭罗则不是。梭罗回归自然是对当时物质主义横行的反思,不是与文明对立;是实践自己的理论主张和实践一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他是作为一个社会人返回自然,而目的更不在保持人的自然本性。显然,梭罗的回归自然并没有脱离社会、断绝社交,不是与社会为敌、避免社会文明的侵蚀,当然也不是去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梭罗退隐到瓦尔登湖湖畔,部分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在社会中生活的并不自在,是虚度光阴,“有种失败的感觉”,更为重要的是梭罗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天性,在这天性当中并不是对社会文明的排斥,而是在实践自己的超验理论,探索这样在社会中更好的生活。在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后,梭罗离开森林和湖泊,又重新回到社会中,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员,对此,他是这样说的,“我离开森林,理由跟我进入森林一样充分。在我看来,也许我还有几种生活要过,不应在那耗费时间了”。其次,梭罗的隐逸自然也并非消极的避世、出世。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了两年多,他自食其力,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很多人将他视为陶潜式的隐士,其实不然。“尽管梭罗的确有独处的愿望,他前往瓦尔登湖湖畔,却不是为了避世,而是为了证明他本人关于生活的信条。”他在森林中度过了二十六个月,他没有割断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我并没有与世隔绝”。当时的美国物质至上的风气正盛,人们沉湎于对物质和金钱的追求中,他不愿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在《瓦尔登湖》中,尽管他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为离群索居,其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对社会潮流的抗争。这种抗争表明他的归隐非但不是出世、避世,而且是积极入世精神的表现,他的用意在于要人们警醒,抛弃长期以来盘踞人们头脑的各种陈规陋习及偏见。归根结蒂,“他笔下的独居森林的隐士是一个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在能力的资产者的精神画像”。

(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受东方哲学的影响,在梭罗的自然观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很抢眼的独特品质。在梭罗看来大自然生机盎然,充满灵性,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虫鱼鸟兽都被赋予了灵性。与生活在城镇的大多数人相比,梭罗野居野外,与自然融为一体,他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生于自然,也必死于自然,与自然合一才是最好的状态。在瓦尔登湖的生活,他热情的观察那里的动物,那里的植物,那里的山水,总之,他与那里的一切建立了一种非常亲密的关系,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山水都成了他的伙伴、朋友,正是他与自然的亲密的和谐相处使得他能够尽情的欣赏赞美他们,与他们自由交流,也使他们成了朋友。“看看太阳映照在他们上面,听听微风吹拂着他们,这还是颇为值得的……一只小鸟坐在边上的树枝上,长春树长在桌子底下,黑霉藤缠绕着桌腿,松树果、栗树果、草莓叶则撒的遍地都是”在这儿梭罗与自然中的事物是平等的,他们安静祥和的相处着。自然给予人的不仅是视觉上美感,它也给予人情感和心灵的抚慰。《寂寞》篇中,他写到,“在大自然中,无论什么事物,你都可以找到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动人的伴侣,就是愤世嫉俗的可怜鬼和意气消沉的人也不例外,只要生活在自然当中,五官健全,他们就不会感到意气消沉”。在这里,梭罗与自然有了“友谊”,他徜徉于山水之间,自然对梭罗来说是朋友,是伴侣。梭罗痛心疾首的看到大自然遭到无情的破坏,他警告世人必须尊重保护自然,否则必会遭到惩罚,于是他写到,“只有我们迷了路,换句话说,只有我们失去了这个世界,我们才会发现、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和我们的无穷关系”。

(三)崇尚、热爱自然

身处大自然的梭罗无疑是一位大自然爱好者。无论是天上的日出日落、雨雪雷电、风起云涌,还是地上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只要是存在于自然中的事物,没有一样东西可以逃过它的眼睛和耳朵,没有一样东西不引起他的由衷的喜爱和兴趣,也没有一样东西不引起它的细心观察。在《瓦尔登湖》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亲切地谈到水中抓鱼的愉快心情,谈到他的老鼠朋友,谈到还有一只老母鸡带着鸡雏快乐的绕着他的小屋漫步……这些都是源于他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特别是那一坛湖水更是极大的引起了梭罗的兴趣:他耐心观察记录着一年之中湖水色泽温度水质的变化,他还亲自动手测量水深,并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画出了瓦尔登湖的平面图,切标明了湖水详细的深度。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大自然事物的热爱,梭罗才会如此耐心细致。在他的《湖》篇中,梭罗对湖畔景色的描写也优美动人,别有一番风味。“湖滨全是白色石头,光滑滑的,圆溜溜的,只有一两片小小的沙滩,湖滨十分陡峭,许多地方,你只要一纵身,就会跌进齐头深的水里,要不是湖水异常透明,你根本就不会看到湖底,除非他在对岸升起”。梭罗是一位实实在在的自然爱好者。他的一生中走遍了家乡康科德几乎所有的山水湖泊、密林幽谷,隐匿于瓦尔登湖更让他与自然亲密无间,此外,他还广泛游历新英格兰的其他地区,如中西部的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流域也留下了他的足迹。也只有出于自己的本性,他才会乐此不疲。同时代的人只是将自然视为有实用价值的对象和财源,梭罗却把自然当作崇拜的对象加以崇拜、热爱,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梭罗对自然之爱是那样真挚热切,这种爱犹如对亲人之爱,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猜你喜欢
瓦尔登湖梭罗山水
The hermit thoughts in Walden《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瓦尔登湖》中的隐士情怀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卷土重来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200
亨利·大卫·梭罗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澄明之境,澄澈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