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南地区民间宗祠建筑的保护

2018-04-01 14:31:40邓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68
丝路艺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宗祠祠堂传统

邓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8)

正文:祠堂一般是村民的礼仪和活动中心,也是同族人举行祭祀活动以纪念祖先的地方,是一个家族势力的象征。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族人的后辈应传承与保护,让古老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1]。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1.1 研究目的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下,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反观精神文化世界却岌岌可危,时至今日人们缺乏信仰,在精神领域没有任何约束,这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

本文希望通过对河南宗祠的探索研究,帮助人们重拾被丢弃的传统文化,使城市和建筑更具创新和文化,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从宗祠文化中找寻到那些优秀的精神文化,使现在人们不再盲目,内心不再空虚。

1.1 研究意义

对于重拾今天渐渐被人们遗忘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创造富于时代感、民族感、地域感的中国建筑精品,也会心有灵犀一点通。建筑体量风格与景观环境匹配的设计理念、营造技艺;对于重拾今天渐渐被人们遗忘的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创造富于时代感、民族感、地域感的中国建筑精品,也会心有灵犀一点通[2]。

二.河南民间宗族祠堂的传承与发展

2.1 河南民间宗族祠堂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文革”、“破四旧”运动让宗祠遭受了灭顶之灾,宗祠作为封建产物被大量销毁,而里面陈设的大量珍贵文物也被遗弃或毁坏。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农村涌入农村,传统宗族制度进一步破坏,人们的宗族观念越来约淡。宗祠,己成为一道历史的风景。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批华人回到了自己的故土家乡,开始寻找自己的根脉,从而掀起了一阵宗祠风,而宗祠也开始恢复自己认祖归宗、联络同宗的功能。随着近现代旅游业和国家大力推行精神文明建设,许多宗祠被进行了开发,部分宗祠迎来了一个新的面貌[2]。

2.2 河南民间宗族祠堂的保护

宗祠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宗祠文化的现实表象,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内涵,所以对于宗祠文化的发掘,宗祠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宗祠经历过几千年传统社会发展和近百年社会大变革以后,宗祠从贵族独有转向平民共享,由发展繁荣走向走向逐渐没落;到如今,农村中很多宗祠因为客观原因都被拆毁或者被霸占,在留存的宗祠中,很多优秀的的物质文化都被破坏,对于宗祠的保护己经是迫在眉睫之事;如果再不进行有效的保护,这种优秀的物质文化将彻底消失。

在宗祠的保护方面,许多专家学者和文化遗产组织也提出了很多指导原则[2]。

①原真性原则,就是对于宗祠建筑遗址的保护和修缮要依照原来的历史和文化,应该做到“修旧如旧”,对宗祠要有度的把握,而不是一味盲目的拆建,还原宗祠的本真面目,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宗祠的历史感和尊严感。

②完整性原则,这是国外对于文物古迹基础的保护原则,其内容就是将文物古迹和周围环境作为整体一同来保护。在宗祠的保护上如果脱离了其环境和功能,就失去了其完整的意义,如果我们破坏了这种完整性,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宗祠在整个村落宗的地位和秩序。在如今,河南省当地政府在保护宗祠时都会借鉴这种原则,会将宗祠和周边街区化为一体来保护开发,例如孟津卫坡镇的卫氏宗祠。

③永续性原则,是对宗祠进行长久和连续性的保护,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也要注意其内在精神层面的保护。因为宗祠是一种民间的、生活的的文化遗产,所以它的保护离不开与村民精神、情感的联系,让村民融入其中,成为保护宗祠及宗祠文化的主体。

2.3 河南民间宗族祠堂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高贵的财富,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步前行的重要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背景下,宗祠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的代表,正在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样,这也为宗祠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宗祠文化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当国家政策严格控制时,它会隐藏起来发展,而当国家放宽政策的时候,宗祠文化就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在当今社会,国家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的建设,所以为宗祠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为宗祠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在许多方面为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推动作用[2]。

宗祠作为传统公共教化的场所,将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伦理道德和祖先的精神思想传输给人们,使人们为人处事有了道德的准则和精神上的依靠。这些对于加强农村社会道德流失的现象和填补村民的信仰真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具体实施:

①制定可行的农村管理系统;对宗祠文化进行发掘与收集,将宗祠各项文化信息进行记录管理,由政府牵头,将村民带动起来,使人们自觉将遗产保护和民主建设结合起来。

②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进行活动,加大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的手段,引导村民关注与保护宗祠文化,通过各种农村活动来弘扬其中的宗德文化,使宗祠与学校相辅助成为子孙德育教育的场所。

③提高村民思想,保护宗祠文化的各项机制;对宗祠文化的保护发展我们要注重历史性和真实性,将优秀的部分保全和弘扬,加强对年轻一代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利用各种机制,提高保护意识和开发意识。

④对宗祠文化进行功能转化;对于宗祠文化不能简单的进行保护,而要对就功能进行发掘转化,使之适应新的时代;这样不仅满足了节约型社会发展的要求,更使得传统文化有了新的活力。

⑤利用宗祠文化搭建宗祠文化产业平台;宗祠文化中血缘纽带吸引着大批游子回到故乡寻个问祖,这也给当地发展带了机会和资源,我们应该运用好这些优势,做到文化经济双赢局面,加快新农村的建设。

⑥利用宗祠开展符合时代的新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文化和新思想相应而生,在对宗祠发展的时候,我们应该将这些融入进去,使之符合时代文化的发展,更有利于年轻一代去接受和发展宗祠文化[2]。

总结:对于宗祠文化的具象实体宗祠建筑而言,保护与发展的问题更加严峻。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矛盾日益加重,随着城市发展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河南地区传统建筑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虽然政府和许多专家学者对河南地区的古建己经投入巨大精力

和财力进行研究保护,但对于宗祠的保护仍然处于薄弱环节,有很多古宗祠遗迹难寻,许多宗祠建筑被毁,宗祠装饰被破坏,所以在保护与修缮河南民间宗祠的道路上,我们仍然任重道远。人们呼吁,重修老祠堂时应注重保护它原有的风格,修旧如旧,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是一件都不能少,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体现,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一定千方百计加以保护,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

猜你喜欢
宗祠祠堂传统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1:44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梁家祠堂史话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24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中华戏曲(2019年1期)2019-02-06 06:51:02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慷慨宗祠祭先贤
红土地(2016年3期)2017-01-15 13:45:39
沈家祠堂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8: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