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芸(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唐长兴,1965年生,字为之,号太和,广西桂林人。中国书协会员,桂林市书协副主席,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新华社广西分社画院常务理事。篆刻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第二届篆刻艺术展,应邀参加日本国“第21 回日本篆刻展”,书法作品被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收藏。编写的《书法篆刻教程》(合著)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做访问学者,专业导师王镛教授。
唐长兴老师性情温和,言行谦逊,为一谦谦君子。唐长兴老师将印室取名为“太和堂”,是取其家居住在桂林美丽的伏波山下“太和里”之意。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欣赏了唐长兴老师的篆刻之后,挥笔写下“独具慧眼,凝视仁山智水,逸人意趣高雅”的赞美留言。唐长兴老师在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执教的十年之中,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三心二意”,所谓“三心”,即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做到耐心、细心、用心;所谓“二意”,一是意趣、意念。
1980年,在唐长兴老师十五岁时,由父亲领入林半觉先生门下,为其关门弟子。林半觉先生(1907-1983)与梁岵庐、黄燕客、黄槎客兄弟同为民国桂林书坛宿老,擅治印,又以研究摩崖石刻精深为世人称道,谓“广西石刻活字典”。林先生以传统篆刻之学课徒且极其严格。磨石、平印、写稿、上石、奏刀、读印、摹刻、钤印、拓款等基本技法无不手把手亲授,悉心教诲。在林先生门下游学篆刻三年之中,唐长兴老师练就一身“童子功”。有缘能得到这样一位金石书法大家亲授,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唐长兴老师的篆刻艺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与林先生的口传身授,悉心栽培是分不开的。同年暑假,唐长兴老师的初中语文老师黄汉清、万明华带他到伍纯道家中行拜师礼,向伍纯道学习书法,是很早就入伍门的弟子。1980年荣获广西少年儿童书法比赛一等奖。8月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一枚印作——“风华正茂”。同年11月,加入了桂林市书法家协会。
1984年唐长兴老师进入广西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在校期间加入了校书画协会,并推举为书画协会会长。在校期间仍醉心于书法篆刻,在邕州经常去向广西著名书法篆刻家帅立志、陈政、钟锦荣、杨宇云、陈国斌等人请教书法篆刻,书印水平不断提高。在1984年12月举办的广西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985年加入了广西书法家协会。1986年荣获《书法报》“黄鹤楼”全国书法比赛佳作奖。1988年,在广西大学举办了个人书法篆刻展览。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唐长兴老师均入展,成为当时广西印坛的佼佼者之一。
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从唐长兴老师的书法作品之中,可以感受到“其人”的独特魅力。唐长兴老师虽师出伍纯道先生门下,但始终坚持继承传统为基础,入“二王”,楷书步颜柳,喜攻行、草,精研甲骨、钟鼎之文,因而书法基础扎实,各体擅长。其作品结体紧密,笔力强健、清新大雅,开张壮美,观之令人振奋,具有启迪向上感。唐长兴老师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作姿态,每一个字的起笔、行笔、收笔的笔路都十分清楚,使欣赏者易懂易循;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刚强而内中有柔,形体壮美而骨架劲挺。
根据格式塔派(gestalt)心理学剖析,由于中国书法符合了人类对于图像的心理诉求,所以可以成为长期被审视的对象。中国书法中的篆书很讲求文字构形的对称。根据格式塔心理,对称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极为轻松的心理反应。唐长兴老师在学习篆书的过程中,对吴昌硕、齐白石的篆书深入研究。在唐长兴老师篆书作品中,用笔浑朴厚重,圆劲中而寓方折;行笔圆润充实,苍茫浑朴,既有龙起云海之气势,又有凤落梧桐之柔美;其布局结构,舒博壮筋,浑穆宽阔,此非胸有浩然之气不能至也。从作品之中可以感受到苍莽朴拙之趣,并有排山倒海之势。
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空”和“虚”自然是有差异的,但是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二者之间却有着极为相似的精神内涵。空而能灵,或虚而能灵,都不是简单苍白的空虚,而是立足于“实”之上的耕耘与再生。其犹如火中的凤凰,有着佛家涅槃的意味。唐长兴老师勤于治印,远法秦汉,近取明清时期篆刻大家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等人。唐长兴老师认为,每学习一家,应深入研习,用最大的功力“打出去”,得到“虎子”后,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唐长兴老师的印章已具个人面目,其章法、篆法、刀法皆独具匠心。在唐长兴老师的刀下,印面里的文字不再是简单的线条,而是可能一个字有方圆,有粗细,有虚有实的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笔画的圆转、弧动,化板为巧,使之生动;或在以圆弧笔为主的字中,安排一二方正的线条,使巧中藏拙,增强对比与变化。斜线与曲线的使用,使得印面在平正中见活泼,线条平正光洁而不失灵动,整体印面与字法结构奇正相生,印作中既有曲与直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统一的一面,牝牡相衔,参伍错综。在唐长兴老师所创作的印作之中,有以汉印风格为主的印章,体现出浓厚的汉印气息,然而不死板、不刻意。从汉印中汲取养分而又进行变化,甚至进行删减某些小动作,更加干练,更加简洁。所谓落落大方,可以表现之。
唐长兴老师的篆刻用刀多借白石老人的大刀阔斧又不失倦叟的精准,大胆下刀细心收拾,冲切使转无不如意,得“稳、准、狠”三味。其印稿构思常能出乎意料之外而不失清理。齐白石曾说:“凡苦言中锋使笔者,实无才气之流也”,“下刀如写草书,惟我与汝有是”。用刀和用笔同理。单刀的洗练、直接、痛快、壮观,这些优点在唐长兴老师的印章中一一具备。唐长兴老师在《高雄之印》的边款上记录了自己的感悟——“吾爱白石印风,今拟之。白石老人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余今先‘死’于白石门下,再求复活,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也”。观唐长兴老师的篆刻作品,给人以艺术享受。如同欣赏音乐,有高潮、有平缓、有起伏;时而如黄钟大吕,管弦合奏;时而如窃窃私语,小弦切切,余音绕梁不断;时而朦胧有致、轻盈披纱、轻妙流畅;时而庄严凝重、含蓄有度;时而快疾走马,密不透风,让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