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 安/ 文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智库机构博德公司曾受哥伦比亚政府委托,研究哥伦比亚的皮革业如何扩大对美出口。研究人员采访了美国两千多家零售商以及来自全球的皮包消费者,建立了复杂的分析模型,最终得出的结果简单明了:哥伦比亚的皮包定价太高,质量太低。
为了能够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研究人员到哥伦比亚的皮革制造商那边了解质低价高的原因所在。他们的回答是:“这不是我们的过错。”他们说这都怨那些向他们供货的鞣皮厂。但哥伦比亚政府在保护这些鞣皮厂,对进口皮革征收15%关税,从而使阿根廷向哥伦比亚出口的皮革变得太贵,难以与国内厂商竞争。
再去哥伦比亚农村询问那些鞣皮厂的主人。这些鞣皮厂采用劣质化学制剂,造成了附近土壤和水的污染。厂主们解释说:“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这都怨那些屠宰场。他们向我们提供的生牛皮太次了,因为他们一心想多卖些牛肉,既省劲又可以多赚钱。他们把牛皮弄破了也不在乎。”
转到南美草原上询问屠宰场的赶牛工、屠宰工和挥动着秒表的管理员,他们的回答仍然是那句话:“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这都怨那些牧场主。你们知道吗,他们为了防止那些游击队偷牛,就往牛身上打了太多的烙印。”烙印多,皮就损毁了。
最后研究人员奔赴遥远的牧场。牧场主用浓重的地方口音嘟囔着:“这不是我们的过错,这都怨牛不好。”他们解释道,这些牛太蠢了,为了驱赶叮在它们身上的虻蝇和挠痒,老往铁丝网上蹭,把皮都蹭破了。
蠢牛是不会说话的,这场历时多时、地跨南北美的调查只好到此结束。研究人员无奈地在他们的报告上注明,哥伦比亚的皮包难以打进美国市场,原来是他们的牛太蠢了。
上面的故事看似笑话,却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要依靠质量,但质量的提升要面临太多的问题。道理上,人人都应该对质量负责;但实际上,人人都可以不对质量负责——这样的制度和环境下,质量能提升吗?发展可预期吗?
可以说,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在于使用多么时髦的技能、方法,更重要的是设计好一种制度、建立好一种文化,使得每个人都能踏踏实实地尽到自己的责任。将手边的工作做好,质量提升也就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