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志坚 / 文
羽绒服装是一种在寒冷气候下穿着的具有保暖作用的功能性服装。近年来,随着羽绒服装市场的扩大,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关注。近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市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和电商领域的羽绒服装产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产品52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4批次,合格率为92.31%(详见下表)。
从不合格项目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纤维含量、含绒量和绒子含量。
纤维含量属于消费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项目,反映产品质地,是决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明示的纤维含量了解产品性能,穿着的舒适程度,选择所需要的产品类型,所以纤维含量的不同能够引导消费者的消费取向。GB/T 5296.4-2012《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明确规定,作为企业向消费者做出的承诺和明示担保,使用说明中必须有纤维含量的标识。
然而仍有部分工厂存在缺乏管理规范、缺少必要审核环节的问题,致使使用说明印制错误。目前大部分服装公司都是委托多家加工厂代加工,然后贴牌进行销售。由于被委托的加工厂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旦缺乏完善的质量监控体制,就可能导致纤维含量的标识与实际不符。还有一些服装企业为追求利润,节约成本,相似的面料混用,往往会导致纤维含量偏差超过规定允许范围。有些企业使用的面料是由客户提供的,企业对面料的成分不关心;有些企业在市场上采购面料,只注重外观质量,忽视内在品质,缺乏验证手段;有些企业对纤维种类不了解,常常弄错纤维名称;等等。
2017 年上海市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
含绒量是指羽绒羽毛中,绒子和绒丝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绒子含量是指羽绒羽毛中,绒子含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在含量计算时,前者包括绒子和绒丝,后者仅对绒子,因此可理解为“绒子含量”是“含绒量”的一部分。含绒量和绒子含量决定了羽绒的蓬松度,是评估羽绒质量的重要指标,也一直是衡量羽绒服装质量的重要考核要素。含绒量和绒子含量不达标会直接导致羽绒产品的保暖性能严重下降,直接影响穿着使用效果,同时会造成消费者花高价钱买到一些低质量或者劣质产品,需要严厉打击和制止。
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绒子和绒丝差价较大,出于利益驱动,羽绒生产厂加入过多绒丝,因而会出现绒子含量偏低,绒丝含量超标的问题。另一个原因是羽绒服装生产厂家对羽毛羽绒质量指标没有把好进厂检验关,对羽绒标准的检验项目理解和重视不够等。
目前市场上羽绒服装的款式主要有连体羽绒服装、长款羽绒服、羽绒夹克、羽绒裤等,这些产品一般由鸭绒和鹅绒填充而成,具有防寒性好、轻柔蓬松、洗涤方便、物美价廉、绿色纯天然等优点。但在近几年的抽查中也发现,羽绒服的绒毛填充物都被密封在服装里,消费者很难辨别,偷工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在选购羽绒服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价格:一般以价格适中为宜,价格过低的商品,羽绒内在质量无法保证,容易产生各种质量纠纷。
2)含绒量与充绒量:应选购适合自己需要的含绒量和充绒量。羽绒服的含绒量一般以70%及以上为宜,具有一定的蓬松度和轻柔感。充绒量的多少,则涉及羽绒服的保暖程度,应根据自己的穿着需要来确定。
3)回弹性:将蓬松的羽绒服揿一下,再松开后,迅速回弹、恢复原状的,说明羽绒的蓬松度良好。如含绒量低,掺有一定量的毛片或粉碎毛,回弹性就差,羽绒服拎在手上会有沉重感。
4)气味:紧贴羽绒制品作深呼吸,闻一下里面的气味。由于是动物羽毛,有一定气味是正常的,但要避免选购味重刺鼻的商品。
5)做工:好的羽绒服,针脚要细密,稀疏的针脚容易钻绒。
6)辅料:羽绒服上有不少辅料,如拉链、金属扣等,检查一下是否美观、光滑、松紧适宜。
更多合格产品,可查阅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http://www.shzj.gov.cn/art/2018/2/7/art_358_130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