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交流和互动

2018-04-01 05:32:45张海彬
社会科学家 2018年2期
关键词:壮族越南跨境

张海彬

(桂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同源异流”的文化渊源

(一)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壮族与岱侬族族源相亲

中国与越南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边境村寨之间或邻山而居,或隔河相望,如同一首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的老歌《越南-中国》所唱:“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临东海,我们友谊象朝阳!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啊共理想!心相联……”两国不仅地域相连,在民族关系上也有密切的同源关系,譬如壮族就与越南的岱、侬、拉基、布标、山斋等族的关系紧密。岱族是越南北方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被译“岱依”族,意为“种田人”,分布在越南北部的谅山、高平,约自公元前4世纪由中国长江流域迁入越南,于11世纪与京族人混居逐步形成岱人。越南近代著名史学家陶维英指出:“今天中国广西的僮(壮)族和我国越北自治区的岱依人都是西瓯人的后裔,还应补充说:僮人进入越北形成各部落,他们的后裔现在就是岱依人。”越南的少数民族中,岱、侬族源非常相近,语言基本相同且两个民族又以村庄共同体的形式杂居在一起。岱族大多数集中居住在高平,此外是谅山,而侬族则主要集中在谅山(侬族最多、岱族居次)[1]。因此,岱、侬两族在越南常常被合称“岱侬族”,越南政府将其划分为岱侬族(Nguoi Tay nung),还为岱、侬族合编了《岱侬字典》。中国学者范宏贵先生也认为:“岱族和侬族关系非常密切,有些岱族是由侬族演化来的”,“岱族是从百越人的一支发展形成,与侬族同源,关系极为密切,语言相通,习俗相同。20世纪80年代谅山、北太省岱族的54.5%和侬族的40%有叔伯、姑姨关系[2]。(注:由于岱族、侬族非常相近,故本文也将两族一并叙述为“岱侬族”)岱侬族中相当一部分清代、民国前从中国广西迁入越南,早的约二百多年有七、八代,晚的一百多年有三、四代。依据范宏贵的研究侬族的支系名称来源于在中国出生地的地名,譬如“昭侬”来自龙州、“万承侬”来自万承州(大新)、“英侬”来自龙英州(天等)、“雷侬”来自下雷州(大新)、“归顺侬”来自归顺州(靖西)、“崇善侬”来自崇善州(崇左)[3]。岱侬族经济以农耕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和薯类等作物,兼营畜牧业,饲养黄牛、水牛、猪和鸡。岱侬族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曾在汉字基础上创制“岱喃字”,此外至今还有一些老人会使用用汉字。由于身处越北山区,岱侬族的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但其手工业发达,创造的传统民间美术十分丰富,譬如绘画、雕刻、金工、木器、织绣等,尤其织锦是他们民间美术中的亮点。居住在中越边境的壮族与岱侬族族源相同,他们虽然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但是关系密切,不少人是血亲、姻亲关系,更多的是相交多年的朋友、相互结拜的兄弟姐妹。

(二)壮族与岱侬族民族文化相近相通

壮族与岱侬族是同源异流的“同根生的民族”,他们同一起源,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分化、演变,形成好几个民族,犹如一棵树,同是一个根,经过若干年的成长,生长出一些枝干,有粗有细,有长有短[4]。考古资料显示,中国广西西南部、越南北部是亚洲栽培稻谷的起源地之一,壮族与岱侬族同属稻作民族,共同创造和保持了稻作农耕文化形态,如他们都奉祀谷魂(khvankhau)、“田魂”(khvanna)、和“牛魂”(khvankdhvai)[5],在民间舞蹈上有共同的带着鲜明稻作特征的“春堂舞”、“扁担舞”、“春牛舞”、“蚂蜗舞”、“褥秧舞”等等。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壮族与岱侬族最隆重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都是过灶君节,也称灶王节,祭灶的习俗,反映出壮族与岱侬族对火的信仰崇拜。每年春节,都要举行牵六畜魂的仪式,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壮族和岱侬族拜年的方式也基本相同的[6]。宗教方面,道教是壮族与岱侬族一个主要的共同信仰。壮族的道教是其传统巫教和汉族道教相结合的产物,晋代汉族道教开始传入壮族地区,唐宋时期壮族巫教和汉族道教融合成为具有南方特色的地方道教。越南北属时期,道教风水观念传入越南,隋唐时受到上层社会的关注和利用,如隋朝时九真太守黎谷曾深谙风水,并在当地寻得风水宝地,为自己修建了生圹,越南建立自主政权以后,道教风水依然受到上层社会的倚重[7]。道教观念在历经上层社会的倚重及精英阶层赏玩阶段后,逐步在岱侬族普通民众中流行开来。

(三)壮族与岱侬族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密切深入

壮族和岱侬族作为存在着亲缘、地缘、业缘关系的跨境民族,长期以来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维持着广泛的联系,两个民族之间的交集和纽带多样,或表现为一种民间习俗,或表现为一种日常行为。越南是东盟国家中受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正如冯承钧先生所言:“昔之四裔漫染中国文化之最深者莫逾越南。”中越边境自古就发生着族群、交通、物产与文化的交流,是重要的文化走廊,也是历史上百越古道、铜鼓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8]。依据越南北部出土的考古资料与相关史籍记载,秦汉时期越南尚不知牛耕,烧草种田,主要以射猎为业,中国壮族迁徙带去了牛耕、田器铸作及穿渠灌溉技术,农作物种子与栽培技术也得到了传播。壮族与岱侬族世代交往,日常祭祖、走亲、贸易、通婚交往频繁,即使是在战争年代彼此来往、通婚都很常见。如近年来广西壮族的龙州金龙歌圩、大新下雷、大新太平等地歌圩就吸引大量岱侬族人前来参与,歌圩上两族青年男女抛绣球、跳竹竿,成就了不少跨国婚姻[9]。壮族虽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但在历史上也曾有过不甚发达的贸易经济,南朝宋沈怀远的《南越志》载:“越之市名为墟,”“墟”即为集市,中越的传统边境贸易交往在唐宋时期就开始活跃,当时的琶州(南宁)、永宁寨(宁明境内)、横山寨(田东境内)等地出现博易场,成为跨境的重要商埠,宋代的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就专门论述了古代壮族的跨境贸易往来。从语言来说,壮族与岱侬族的买、卖、铜钱、钞票、杆、万、借债、对债、逃债和数词等词汇基本一致,佐证了两族他之间的贸易交往历史久远。清末到法国占领期壮族和岱侬族的跨境贸易持续不断,1983年开始中越边境的民间贸易开始恢复,1988年越南人跨境访问亲戚、友人和交换生产资料获得许可,1991年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后开放21个边境口岸,1996年广西还专门设立了25个“互市贸易点”,自此壮族与岱侬族的贸易交往全面深入的开展起来。在长期交往中,许多壮族与岱侬族结成“打老同”(年龄相近的非亲属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更加增进了壮族与岱侬族的交流,形成对自身发展与村寨建设都有利的“人情资源”[10],保证了族群的稳定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交流和互动意义深远

民间美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千百年来深深植根于多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是人们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民族精神有着高度而深层的一致性。壮族与岱侬族作为同根、同源的跨境民族,创造了自成体系、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民间美术是独具特色的佼佼者。民间美术属于民族文化中的“显性形态”,壮族与岱侬族的民间美术历经锤炼,拙中见巧,既个性袒露又意蕴无穷,经过世代传袭,深受认同,堪称中越两国民族文化形象的百科全书。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存量大、门类全、风格多等三大特点,涵盖绘画、陶瓷、建筑、服饰、雕刻、装饰等诸多门类,如壮族的壮锦、剪纸、银饰,岱侬族的缫丝、染织、木器等。当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政治互信,倡导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跨境民族文化在其中的纽带作用不可忽视。跨境民族一般都聚居在政治、经济相对敏感的边境地带,同时也是国防第一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民族民间艺术对本民族成员具有文化的认同性和内聚性功能,“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交流,能够促进中越两国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及彼此认同,推进双方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正如彭兆荣教授指出的那样:“跨境民族是民族国家的,文化遗产是超越民族国家的。把以前祖祖辈辈分享的共同的遗产在今天有边界的范围中间还能够协同共享,能帮助我们国家解决一些问题。”壮族与岱侬族长期以来以共通的民族感情、文化意识和地缘往来,无疑为“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的深入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交流和互动的策略路径

(一)发挥纽带作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中外,融通古今,为边疆民族地区开拓了对外交流的新空间,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创造了新条件。越南毗邻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中心地带和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兼顾沿线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交流应成为“一带一路”中越文明互鉴、人心相通的新纽带。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交流需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框架内进行,以高度的互动化、相关化夯实人文基础,深刻融入“一带一路”。充分利用壮族与岱侬族跨境同源民族的天然联系,深化中国和越南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区域全面发展。

(二)保护文化生态,正视民族文化的变化和差异

全球化进程中各式各样的民族观纷至沓来,各种肯定、支持、质疑、反思的观念交织在一起,让跨境民族间的人文交流面临更多样和多变的社会生态环境。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交流所营造的文化生态,既是共生(Symbiosis)也是契洽(Consensus)的关系,尊重彼此间的情感诉求和价值取向,保持彼此赖以生存和良性互动发展的人文、民俗的环境。随着历史的变迁,跨境民族文化对自己的国家、族群认知会不断发生变迁调适,换言之国家-民族的双层次结构成为族群存在发展的日常形式。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GC)审议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强调了“与创造、保护、维持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和有关个人之间的所有互动,应以透明合作、对话、谈判和协商为特征,并以自愿、事先、持续和知情同意为前提”,体现出“非遗”保护发展与所属社区、群体和个人之间的平等协商关系。可以说,正视民族文化的变化和差异,保持和维护文化生态的协调稳定,是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在交流中传承发扬、和谐共进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交流转化,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法国人类学家Pierre Bourdieu指出非物质文化是动态的,处于一个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之中,这种“再生产”维持着自身平衡,使文化得以延续。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在全球化和“非遗”活态传承的双重语境下交流互动,应进行全面整合与挖掘,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在创新体验方式、培育民族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跨境非遗文化艺术的资源性优势。互相借鉴,精耕细作,推陈出新,更加注重现代审美体验和创造意识的融入。依据美国未来学家Alvin Toffler的观点,资本的时代已过去,创意时代正在来临,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在不断的吐故纳新形成了同源异流的文化群落,在不断交流互动中迸发生机与活力,发现和发展新的机遇。譬如在保持民族特色和核心技艺基础上,由表及里,挖掘与现代文化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内涵,嵌入现代生活。运用现代理念重构传统价值,以创新、创意进行产业化培育和开发。丰富题材和形式,提高与旅游、文创、时尚、休闲等的结合度,跨界开发周边产品和衍生形态,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品意识提升产品的现代品质、定位及档次,以品牌打造提升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文化辨识度、关注度及附加值。

(四)强化理论研讨,拓展交流空间和层次

民间美术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其艺术观念上升为理论形态迟于日常实践,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交流向纵深发展需重视和加强理论研究,理顺学理关系,以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理论视野和研究范式,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文化传承、资料信息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如建立多种类、多层次的理论交流平台,加强国际交流研讨,邀请高等院校、民族文化研究领域、出版机构等业界相关专家,汇聚智慧真知,为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深入交流和优势互补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越南《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中引用了越南的俗语:“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为中越学者文化合作,携手共进指明了方向。“一带一路”背景下,各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尤其是中越壮族及岱侬族的学者应携起手来,交流借鉴,形成合力。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泰国、越南、老挝等多个东盟国家的学者相继到中越边境的广西龙州考察壮族文化,并且在泰国、越南等国出版了相关的著作,越南社科院文化所、越南文化艺术研究院等越南相关研究机构也开展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中国方面,许多学者也开始将研究视角聚焦于壮族与岱侬族的文化比较领域,如吕余生的《中越壮侬岱泰族群文化比较研究》(2015)、黄玲的《跨越中的边界: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柒万里等的《壮族设计艺术史及其文化研究》(2015)等专著。但应当看到,与“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发展的现实需求相比较,本领域研究仍具有巨大的拓展空间,关于壮族与岱侬族民间美术的后续研究将进一步得到深化。

[1](越)王全.越南的岱、侬族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35-36.

[2]范宏贵.越南的民族与民族问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9,(8):163.

[3](日)塚田诚之.中国壮族与越南侬族的民族关系与交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2-3.

[4]范宏贵.壮族历史与文化[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3):96.

[5]潘其旭.壮族与东南亚泰、老、掸族系历史文化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1,(4):57.

[6]覃肖华.中越边境传统节日文化比较研究——以广西壮族与越南岱、侬族春节习俗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7,(1):135.

[7]宇汝松.论道教风水观念对越南社会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16,(2):56-57.

[8]范宏贵,彭兆荣.跨境民族文化遗产论坛纪实[J].百色学院学报,2016,(5):2-3.

[9]李乃琼,王敬浩.中国——东盟跨境民族的体育交流与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2):129.

[10]罗柳宁.民族·乡土领袖·边界——广西中越边境跨国民族发展新动向实证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12,(4):35-36

猜你喜欢
壮族越南跨境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 08:27:14
壮族民歌“喜”的情感表达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6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中国外汇(2019年14期)2019-10-14 00:58:28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4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越南百里“银滩”
跨境直投再“松绑”
中国外汇(2015年11期)2015-02-02 01:2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