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媛
摘 要:养蚕业是一项生产环节较多、技术性较强、劳力密集型的产业,由于蚕病危害,蚕茧产量低而不稳,挫伤了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蚕病危害仍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巩固和稳步发展蚕业生产、提高整个蚕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增加蚕农收益的一个重要措施。文章就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养蚕;防病;关键技术
一、养蚕易发病的原因
1.养蚕基础设施条件差,预防意识不强
部分养蚕户没有专用(小)蚕室。因蚕室不规范,不具备养蚕的基本条件,小蚕饲养无法保温保湿,大蚕饲养无法通风换气,这些规范化技术都无法操作。还存在人蚕共处一室的现象,消毒工作难以彻底。相当一部分蚕农对蚕的生理特性不了解,因而主观上没有“防病在先”的意识,不会主动切断病原物;忽视蚕室蚕具和蚕座、蚕体的消毒,蚕期中的蚕体保护措施不力,导致病源污染,引起蚕病暴发,严重影响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2.蚕期前后消毒不彻底
蚕农普遍存在“重养轻消”的思想,有的不消毒,或消毒不全面,甚至消毒方法掌握不当,不能对症选用消毒药剂;更多的是不进行回山消毒,这样养蚕环境中就会留存大量的病源物,导致蚕病的发生。蚕室具消毒不彻底,主要表现:一是消毒方法不当,用药量不足,不能按蚕室大小面积计划用药。二是消毒不按程序进行,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等不进行清理、浸泡、刷洗、曝晒;还有些农户对蚕具边洗边消,边用边消。三是消毒不彻底,只注重蚕室地面、墙壁的消毒,忽视屋顶、门窗和周围环境的消毒;蚕室蚕具消毒后,不能保证密闭及保持湿润30min,熏烟消毒时密闭不严等。四是用药不对症,盲目用药,甚至购买和使用劣假蚕药。五是蚕期消毒主次不分。蚕农在饲养过程中,抓不住关键环节,只注重给桑,往往轻视蚕体和蚕座消毒,没抓住蚕体对病原体抵抗力最弱时期的保护,如蚁蚕、小蚕期、起蚕、将眠蚕和老熟蚕等。也没有加强对病弱蚕的淘汰与隔离,增加了病蚕与健康蚕的重复交叉感染机会,导致蚕病暴发。
二、预防蚕病的应对措施
1.严格管理好病原物,防止病原物的扩散
病死蚕及其排泄物(如蚕沙)、分泌物(如蚕丝)中可能含有大量的病原物,这些都是导致病原物扩散而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严格管理病原物的具体做法如下:(1)将蚕期中发现的病蚕、弱小蚕,用蚕筷取出,投入盛有石灰等消毒物的容器中,集中深埋,不可乱丢,任人践踏,更不能将病死蚕饲喂家禽。(2)除蚕粪时在地上摊一层专用塑料布(可以用化肥或饲料口袋洗净后缝制)不让蚕粪落地,并且将蚕粪进行袋装处理后,随即将蚕粪运到远离蚕室、桑园的地方,每户挖一个蚕粪坑,使蚕粪集中堆积起来,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腐熟发酵后才施入桑园。(3)除蚕粪后,要及时清扫蚕室,并用含有效量1%的漂白粉液消毒。饲喂桑叶时应洗手。(4)蚕期结束后,首先对使用过的蚕室蚕具等用适合浓度的漂白粉液进行消毒后,再进行清洗工作。(5)在清洗蚕室蚕具的过程中,要做好对浮丝及蚕粪等的清理。
2.加强饲养管理,增强蚕体质
一是做好饲育期气象环境调节,按蚕各龄期生长发育时期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调节好适宜的气象环境。二是小蚕饲育中实行小蚕规范化饲养技术,做好保温、保湿、饱食和精选良桑工作,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大蚕要注重高温多湿环境的调节,严格分批提青,隔离或淘汰迟眠蚕和病弱小蚕,确保大蚕健康,稀放、良桑饱食,使蚕儿发育齐一,增强蚕的体质,从而提高抗病能力。三是预防微量农药中毒。大田作物施用农药,常污染桑叶,引起蚕中毒,中毒重者造成死亡,轻者不显症状,但抗病能力降低,易发病死亡。四是提高蚕农的科技素质,逐步使蚕农达到操作规范化,自觉养成在采桑、给桑、扩座、除沙等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消毒卫生习惯。
3.在各期养蚕前,狠抓消毒药械的准备工作
每养一张蚕,准备新鲜石灰12.5kg和一定数量的漂白粉等其他药品;对其密封保存,确保药不变质,为消毒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在合理安排养蚕批次的基础上,所有蚕室蚕具,特别是小蚕期蚕室蚕具,坚持做到养1次蚕消1次毒。在做法上,认真贯彻执行扫、洗、晒、消四字措施。扫:就是把蚕室内部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扫;洗:所有蚕具用清水反复刷洗干净;晒:蚕具洗刷后在阳光下充分暴晒;消:最后所有蚕室蚕具用药物消毒,主要是用石灰浆、漂白粉等药物按标准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
4.注重蚕期中消毒
(1)蚕体蚕座消毒。小蚕期加强眠前和起蚕进行蚕体蚕座消毒,眠前用新鲜石灰粉,眠起时用小蚕防病一号,大蚕用大蚕防病一号或石灰粉。在各龄眠起或盛食期均要用漂白粉与新鲜石灰粉混合制成防僵粉消毒防病1次。
(2)提青分批,淘汰弱小蚕。在小蚕饲养过程中经常出现发育不良现象,一些弱小蚕一般是有病蚕,其排泄物、血液往往存在大量病源,为蚕座传播病菌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各蚕期要提青分批,将大小蚕分开饲养,并及时淘汰迟眠蚕、病弱蚕,防止蚕病传播蔓延。
(3)添食药物防病。从2~3龄起蚕喂第2口叶时,使用抗菌增茧素、蚕安王、蚕病清等药剂各添食1次。4~5龄蚕第2口叶后隔天或每天傍晚各添食1次,可有效地控制各种病蚕的发生。
(4)建立卫生防病制度。认真做好蚕室地面和蚕室周围环境卫生,做到蚕室、贮桑室、蚕座、蚕具以及蚕用水的清洁卫生。贮桑室要每天清扫残叶,定期消毒,并要多注意观察,防止桑叶堆放过久、过厚、过热,造成叶面熏蔫变质和滋生病菌。未经消毒的蚕具不准进入蚕室,采运桑叶用具要严格分开,除沙时用塑料薄膜垫在地上倒蚕沙,除沙后地面和塑料薄膜、蚕网、蚕匾、蚕筷都要水洗干净后用药剂消毒。蚕门口及室内地面要经常撒新鲜石灰粉,进入蚕室、贮桑室要换鞋,给桑前、除沙后要洗手。蚕室、贮桑地面及盛桑用具要保持清洁,每天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消毒1次。及时淘汰病蚕并隔离处理,蚕沙放入坑内沤制,防止病源扩散。
综上所述,蚕病防治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在每次养蚕的全过程中都要做好对蚕室、蚕具、蚕体及桑叶的消毒防病工作。
参考文献:
[1]朱琳.加强蚕病综合防治提高蠶茧产量质量[J].农民致富之友,2016(16):58-59.
[2]李伟峰.养蚕消毒防病措施[J].植物医生,2015,28(06):54-55.
[3]殷红松,殷国平,李劲松,吴刚.农村养蚕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15(0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