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病害的科学防治

2018-03-31 10:06李井龙
农家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心叶立枯病侵染

李井龙

水稻苗期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立枯病”。 水稻要想获得丰产丰收,壮苗是基础,而育苗成败的关键是做好苗期病害的防治。

一、水稻恶苗病

恶苗病俗称公稻子或大个稻,可分为种子发芽时直接侵染的恶苗病和后期侵染的恶苗病两种。前期种子发芽时侵染的病苗茎秆圆,叶黄,叶与叶的间距长,病苗的株高比正常生长苗高,容易分辨。后期侵染的病苗底部茎秆不圆,但叶与叶的间距长,秆高,与徒长苗很相似。后期侵染的病苗心叶叶色呈浅绿色或黄色,病苗不成片间隔出现(徒长苗则是一个挨一个成片出现而且心叶叶色正常)。

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水稻恶苗病称串珠镰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恶苗病传播途径:带菌种子和病稻草是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浸种时带菌种子上的分生孢子污染无病种子而传染。严重的引起苗枯,死苗上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健苗,引起再侵染。带菌稻秧定植后,菌丝体遇适宜条件可扩展到整株,刺激茎叶徒长。花期病菌传播到花器上,侵入颖片和胚乳内,造成秕谷或畸形,在颖片合缝处产生淡红色粉霉。病菌侵入晚,谷粒虽不显症状,但菌丝已侵入内部使种子带菌。脱粒时与病种子混收,也会使健种子带菌。

恶苗病发病条件:土温30~35℃时易发病,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旱育秧较水育秧发病重;增施氮肥刺激病害发展。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发病重。一般籼稻较粳稻发病重。糯稻发病轻。晚播发病重于早稻。

恶苗病防治方法:恶苗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就是进行种子消毒杀菌处理。苗期小于10%的秧苗拔净病苗后插秧。本田发现病苗就应随时拔除,拔除的病株埋在远离稻田的地方。

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是采取浸种、拌种包衣。常规药剂“咪酰胺”浸种,一般情况每袋10毫升可浸种60—80斤稻种。要求稻农在浸种期间每天翻动搅拌两次,才能消毒均匀彻底。选用进口药剂拌种包衣,近几年通过实践使用先正达公司生产的“亮盾”拌种包衣防治恶苗病效果好。

二、水稻立枯病

立枯病是水稻旱育秧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及土壤偏碱等因素,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立枯病分为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两种,一旦发病很难防治,故在防治上应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1.立枯病(黄枯)

首先看稻苗心叶尖上没有水珠或心叶变黄。其次是把病苗连根拔出,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变黑是立枯病。立枯病一般先是心叶不吸水,心叶变黄,严重时整株变黄死亡。

立枯病的发生主要与土壤酸碱度、土壤湿度和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土壤PH值7以上、苗床湿或播种量超过300g/㎡时,易得立枯病。

2.青枯病

主要是管理不当稻苗徒长,地下部的根系供水的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蒸发水的水平时稻叶就打卷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青枯和黄枯混合发生时,应按照防青枯的方法管理的同时还要打防治立枯病的药。

3.立枯病主要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平、肥沃疏松地块作苗床,苗床取土要选择中性或偏酸性土壤,播种前种子要晾晒,播种量不能过大,科学施肥、管水,前期水分不要过大,适时早通风炼苗,控制好棚内温度。

(2)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秧苗1―2叶期喷施生根剂,每2克兑水30公斤喷40平方米苗床以促进秧苗早发根及健壮生长,壮秧剂的选择上很主要,要选择有调酸、防病药剂的壮秧剂。

(3)药物防治:播种前用“咪鲜胺”浸种消毒处理种子,最好用进口“亮盾”拌种包衣,对秧板进行消毒。稻种在消毒处理前一般要先晒种和选种,然后消毒;苗期刚发病时即应施药防治,秧田期一看到發病株或发病中心即应喷药防治。除浸种消毒外,秧苗1叶1芯期喷施药剂防治。可使用“苗旺、立枯灵、甲霜·恶霉灵”等药剂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心叶立枯病侵染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温室辣椒苗心叶皱缩防治方法
十月,黎明不懂夜的痛(组诗)
AM真菌对甘草侵染及生长的影响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心叶
治钻心虫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