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臣
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的运筹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耕翻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近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赿冬前浇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的时间和底肥与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小麦生育中期田间管理郁闷,后期易早衰群体与伏倒追肥比例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后移技术将氮素化肥和底肥比例为40%-50%,追肥比例增加至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一般将肥料移至拔节中后期,土壤肥力高,采用分蘖成穗训练场高品种的地片可移至拔节中期至旗叶露尖时。
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春季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促进根系下扎,提高土壤深层根系比重和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控制营养和生长并进阶段的干物质增长,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耗,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促进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籽粒转运,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增加籽粒产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的品质;减少氮素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素淋溶。
一、播前准备和播种
1.培肥地力和施肥原则。亩产小麦450kg左右及以上的麦田,适合于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0~20厘米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全氮0.08%、水解氮7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90mg/kg、有效磷16mg/kg以上。亩产500kg小麦,总施肥量为每亩纯氮14kg ,磷7kg,钾7kg,硫酸锌1kg、硫素4kg。硫素采用硫酸铵或硫酸钾或过磷酸钙等形态肥料施用,隔年施用即可。提倡秸秆还田。亩产600kg小麦,每亩施纯氮16kg,磷7.5kg,钾7.5kg,硫酸锌1kg,硫4kg。
上述总施肥量中,在一般肥力的麦田,有机肥全部,化肥氮肥的50%,全部磷肥、钾肥、锌肥、硫肥均施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氮肥。在土壤肥力高的麦田,有机肥的全部,化肥氮肥的40%,钾肥的50%,全部的磷肥、锌肥、硫肥均作底肥,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时再施留下的60%氮肥和50%钾肥。
2.选用良种,做好种子处理。选用品质优良、单株及群体生产力高、抗倒伏、抗病、抗逆性强、株型较紧凑、光合能力强、经济系数高的品种。要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种子。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小麦专用种衣剂拌种。
3.深耕细耙,耙耙配套,足墑播种,提高整地质量。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透,耙耙配套,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土壤墒情不足的地块应造墒播种。
4.适期适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适时播种,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8~16度时播种,半冬性品种在16~14度时播种,冬前积温650度左右为宜。我县为10月5日至15日,其中最佳播种为10月7日至12日。
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型品种,每亩10~12万基本苗为宜;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基本苗13~18万。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为23~25厘米为宜。用小麦精播机播种深度为3~5厘米,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二、冬前管理
1.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
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有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应于小雪前后浇冬水,11月底12月初结束即可。每亩灌溉40立方米。浇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
3.春季(返青~挑旗)管理。
(1)返青期和起身期锄地。小麦返青期、起身期不追肥不浇水,及早进行划锄。
(2)拔节期追肥浇水。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在拔节初期(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基部第一节间伸出地面1.5~2厘米)追肥浇水。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群体适宜的麦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药隔形成期,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旗叶露尖时)追肥浇水。
4.后期(挑旗~成熟)管理。
(1)开花水或灌浆初期水。开花期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如小麦开花期墒情较好,也可推迟灌浆初期浇水。要避免麦黄水 ,麦黄水会降低小麦品质与粒重。
(2)防治病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防治小麦蚜虫应该用高效低毒选择性杀虫剂。
(3)蜡熟末期收获,麦秸还田。高产麦田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蜡熟中期千粒重扔在增加,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 ,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提倡用联合收割机收割,麦秸还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