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叶锐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术患者98例,以是否采取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49例未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情况。
结果 在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08%,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2.45%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包括:神经紧张、疼痛刺激、操作不当、血容量相对不足、空腹脏器强烈刺激。结论 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诸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手术预后效果。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术;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原因;干预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2..01
本次将心血管介入术患者98例纳入研究,其目的是分析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干预方法。现将研究成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术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手术禁忌证及严重精神障碍者。以是否采取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采取干预措施,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4到69岁,年龄均值(46.8±2.1)岁;18例实施心脏介入术、31例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对照组49例未采取干预措施,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35到68岁,年龄均值(46.9±2.3)岁;19例实施心脏介入术、30例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在基本资料上,两组比较基本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方法
此次纳入研究的观察组患者,为了术后能够起到预防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效果,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干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1)对患者的枕头进行调整,使其处在平置的状态,对患者行去枕平卧位,或者行头低足高位;与此同时,对患者实施吸氧措施,对硝酸甘油暂停使用。(2)如果患者血压降低,需使用多巴胺15到25 mg,行静脉滴注,然后给予右旋糖酐注射液进行快速注射;同时,对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沙袋含量进行及时调整,使患者受到损伤的情况得到有效避免。(3)基于药物注射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头晕、晕厥等不良状况发生,需协助患者将头偏向一侧,然后给予心率监测仪及血压测量仪进行心率、血压的监测。
1.2.2 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分析方法
成立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原因分析小组,由小组成员对本次两组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分析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檢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情况比较
在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上,观察组为4.08%,明显要比对照组的22.45%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
经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2例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患者,2例由精神紧张所致;对照组11例中,神经紧张4例、疼痛刺激3例、操作不当2例、血容量相对不足1例、空腹脏器强烈刺激1例。
3 讨 论
在临床中,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介入术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心血管介入术治疗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2]。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实施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发生率仅为4.08%;而未实施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的对照组,发生率则高达22.45%;因此,需注重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干预措施的实施。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包括:神经紧张、疼痛刺激、操作不当、血容量相对不足、空腹脏器强烈刺激。此外,相关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在护理中注重护理技巧,避免不规范护理操作,提升护理质量[3]。
总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因素诸多,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手术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 静,黄时萍,刘 坚.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8):162-163.
[2] 陈树根,周 智,刘显庆,谭丽华.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6):40-42.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