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中的运用

2018-03-31 09:16曾桂连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蒙台梭教育法活动区

曾桂连

在世界教育史上,玛利亚·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年)是意大利20世纪初的一位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是她从1900年起不懈地对孩子童真天性的科学研究中发展而来的,被世界公认为优秀的幼儿教育模式之一。在今天的蒙台梭利教育实践中,主要倡导和强调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遵从孩子自然个性而进行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即注意观察、尊重个性、造就环境。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普遍运用误区

(一)忽略了真正的内在价值,盲目追求功利化

蒙台梭利教育法真正具有的价值应该是它对儿童的看法以及儿童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其核心在于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内在需求,以确定其个别化教学的目标,而后提供适宜的环境,满足不同儿童的需要。但是,我们许多幼儿园在“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常常以为拥有一整套蒙式教具,建立起蒙式教室就可以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法。而且,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幼儿园在引进和使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个“旗号”和“卖点”向家长推介的,并以此为名目办起了“蒙式兴趣班”,向家长额外收取高额的费用。而一些父母受宣传误导的影响及教育子女观念上的偏差,亦对这样的教育津津乐道。如此,在幼儿园和家长共同的利益驱使下,牺牲掉了蒙台梭利教育最有价值的精神。

(二)忽视了本身的局限,盲目硬搬形式化

反思蒙台梭利教育法本身,我们还是可以发現它的局限性。其一,蒙台梭利教育法最早是为学习有障碍的特殊儿童而设计的方案,以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机会。但用到正常儿童身上,这种高结构化的活动和材料,并不有利于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比如,蒙台梭利强调儿童在操作教具时应给予一定的自由,但儿童只有选择时间和教具上的自由,方法和规则上是没有自由的,儿童需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来反复练习和摆弄,儿童是被动的,是不能具有创造性的。其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学环境是经过教师精心准备的,我们姑且不论儿童在这样的环境里是否只是一座自动的“孤岛”,但就儿童作为环境的主要参与者而言,他们也负有对环境的创设和改造任务,环境对儿童而言,应该是一个动态、网状的系统,每一个人、每一件物和每一个具体的情节都可能在构建或发挥着主体的价值。如此说来,不管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局限,盲目硬搬形式化的内容,这并不是实施和发展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本意。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我国幼儿园中的应用

蒙台梭利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提出的一套旨在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体系,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如何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模式,如何使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国化已经成为专家学者、实际工作者探讨的焦点。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教师观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改革给予多方面的启示。

(一)以正确的出发点创办“蒙班”

幼儿园树立创办“蒙班”的正确出发点,最根本的是还蒙氏教育以平民化的本色。一方面,如果一所学校要取得可持续、长远的发展,需要考虑经济压力的问题,但是作为读书学习的地方,如果仅仅只是考虑盈利去经营学校,可以想象这个幼儿园的未来是什么样。无论如何,第一位的永远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受广告影响和受邻居影响而盲目跟风选蒙氏教育的家长,在跟随一种新的教育方法的同时,不要忘记用理性分析一下这种教育方法是否能够为孩子接受并且促进孩子的发展。

(二)加强教师蒙氏理念的培训

首先,严格规范接受蒙氏理念教师的培训工作。具体如何对培训工作进行规范,笔者认为按照霍力岩学习蒙氏教育法划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即技术性学习阶段、实践性学习阶段以及解放性学习阶段,进行培训比较科学有效。在培训的时候争取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培训教师时认真、系统地向学员介绍蒙氏教育法的课程理念,还原学员一个最真实可感的蒙氏教育氛围中;其次,让初学领悟蒙氏教育法的教师们上一线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其对于蒙氏教育法的理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便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合作磨合之后,蒙氏教师进行自我反省探索,力求摸索出共性中的个性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耐心地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活动生长情况,及时对儿童的情况作反应回馈。尽量根据适龄儿童的身心特点,去设计营造一种有利于发挥儿童特长的氛围。

(三)创造一个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不仅是“硬件”——良好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软件”——民主、宽松、和谐、自由的良好氛围。这完全不同于现实中许多教师被动操作,为检查而布置的静止、呆板、装饰作用的墙饰、玩具、教具柜等。蒙台梭利强调环境布置必须为儿童发展自我,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提供机会。根据蒙台梭利的思想理论,目前许多幼儿园、小学中创设了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的环境,即设置活动区,架起幼儿园、小学和社会大环境的桥梁,成为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是集体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在设置活动区时,要注意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根据教育功能和特点设置活动区。以探索为中心,投放材料,使活动区成为儿童自立性的探索中心,根据场地大小、设备多少设置活动区,努力发挥活动区整体优化的功能,赋予环境一定的自制因素。

(四)注重幼儿教学内容的选择

1.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训练更重要的目的,是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独立、专心、协调、秩序等习性,并奠定良好人格发展的基础,而这些练习也可以培养社交能力。日常生活教育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起步,假如这个部分没有做好,就出现不了蒙氏教育现象(秩序—专心—反复练习—协调),而往后的感官、教学教育部分也就不能做得很好,无法达到最大的开发效果。蒙氏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基本运动(握、拿、搬运、坐、走等)、社会礼仪(打招呼、打哈欠的方法等)、对环境的关心(扫除、铺床、浇水的方法等)、对自己的照顾(洗手、换衣服、扣钮扣、系鞋带的方法等)。

2.蒙氏感官内容

这一内容约有二十种教具,共有一百多种操作方法。感官教具的范围包括:视、听、嗅、味、压、辨认实体等各方面的感官训练,将颜色、气味等抽象的感觉带入具体实物,用以启发孩子认识的敏锐性,为进一步的教育“目的”立下根基。例如:以“嗅觉瓶”练习各种味道的认识和识别,让孩子通过亲自的体验而培养清清楚楚的辨认能力。所以,感官教育的作用是:用合理的方法,直接帮助感觉器官的发展,形成婴幼儿“自发性”的发展,也就是进一步让婴幼儿会自动地观察和思考,为使幼儿能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社会,必须先培养他们对环境有卓越的观察力,养成由观察到实验的科学习惯。

3.蒙氏自然人文教育

自然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历史、地理、音乐、绘画等与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各种知识。自然人文教具有一部分是传统蒙氏教具,例如树叶拼图橱、地图橱架组等。一部分则是各地的蒙氏教师配合各民族、国家的不同地理、人文环境,而延伸设计出的本土化教具,例如:地区植物图片分类、台湾地图拼图、星期表、月份表等。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若不及早培养孩子认识环境、爱惜环境的生活态度,那么,孩子的未来将与垃圾为伴,与污染奋战。因此,关心孩子的幼儿教师,在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文明时,也请培养孩子拥有一颗爱惜生命、关怀生态的心。

(五)注重幼儿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蒙台梭利强调儿童个性发展,认为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心灵,有一定的需要、潜能和敏感期。她认为儿童的个别差异是很显著的,没有两个儿童是完全一样的,尤其来自不同的家庭、初入幼儿园的儿童,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她强调个人学习和个别活动。她认为个人单独活动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排斥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蒙台梭利这一观点对我们当前儿童全面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要求幼儿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而和谐地发展。但是很显然,在未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这种理想的全面发展教育是难以实现的。这是因为在现阶段社会条件下,各地区各阶层儿童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条件千差万别、难以统一,较少有理想的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它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全面”就是根据儿童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即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因人而异地“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在“尽可能多方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的“充分而自由地发展”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三、结束語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作为外来思想,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幼儿园作为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其教育方法影响着孩子的一生。本文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应用误区分析,探讨了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蒙台梭教育法活动区
职业教育法大突破:取消普职分流
《职业教育法》修订进入“倒计时”
色彩健康教育法在老年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的科学化之刍议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策略
蒙台梭利课程本土化的困境及建议
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实施的问题研究
教育信息化写入《教育法》